韩曙光
1溶出试验的方法《中国药典》采用的溶出试验的方法有转篮法、桨法、小杯法。转篮法的缺点为篮网眼有可能被堵塞或样品可能粘附于网壁上;桨法的缺点是药品可能上浮,尤其是胶囊;小杯法只用于小剂量样品(中国药典规定为标示量为2-10mg)。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可根据药物的性质而选择使用。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羟考酮组)和B组(丙泊酚组)。A组:盐酸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BP、HR、SpO2均明显降低,B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比较,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术中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羟考酮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平稳可行。
作者:姜蕾;赵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推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安全感、舒适度、焦虑状态评分(76.57±9.57,89.24±10.24,35.24±4.2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5.24±8.24,63.12±7.24,63.84±5.18)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术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叶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面向锁骨上轴形皮瓣修复颈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颈部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共2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锁骨上轴形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轴形皮瓣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颈部功能、颈部美观情况以及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均存活,对照组患者皮瓣存活8例(80.0%),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颈部功能与颈部美观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上轴形皮瓣的血运可靠,进行移植时操作相对方便,色泽与质地与颈部皮肤相近,因此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万忠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症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发生高热2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DRS)14例,消化道出血10例,肾功能衰竭4例,外伤性癫痫8例,尿崩症3例。结论:高热、呼吸窘迫、消化道出血等是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对颅脑外伤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林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尿糖对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2012-2013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尿液分析结果,筛选尿糖阳性且镜检阳性白细胞者及尿糖阴性而镜检白细胞阳性者,分析比较两组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尿糖阳性的标本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假阴性率随尿糖的增高而增高(35.3%—71.1%),总假阴性率为53.5%,而尿糖阴性的标本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假阴性率为27.2%,二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糖可引起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假阴性,影响程度随尿糖含量升高而增加。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胫骨pilon骨折的护理来总结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胫骨pilon骨折病人进行全程护理,观察并总结经验。结果对56例胫骨pilon骨折病人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结论胫骨pilon骨折病人接受相应手术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普外科护理模式也随着不断地得到更新,人性化护理模式已经成为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目前来看,影响医院人性化普外科护理工作的因素是有很多的,我们要根据医院的现有的医疗环境,从而针对不理的因素展开分析,以确保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有效的提升。
作者:许来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开腹术后的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求,为今后健康宣教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使用自控镇痛泵期间出现的问题,患者对自控镇痛泵的宣教内容、时间、方式等的需求。结果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是恶心、呕吐,100%的患者认为应向其宣教有关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86%的患者选择术前进行宣教,52%的患者选择口头宣教。结论常规宣教尚不能满足开腹术后患者需要,应在宣教内容、时间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不断加强有关自控镇痛泵知识的再培训,避免由于自控镇痛泵使用不当所致问题的发生。
作者:吴海英;李先志;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患儿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佳,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屈林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应用冠状切口手术方式对患有复杂面中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复杂面中部骨折疾病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8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冠状切口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面部外观和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杂面中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冠状切口手术方式对患有复杂面中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杨平波;黄永坚;吴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150mm ×4.6mm,5μm)色谱柱,乙腈-0.2%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4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绿原酸在0.081μg~0.73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为0.64%。结论:本方法操作准确、简便、快速,可有效用于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付瑶;杨波;郭娜;马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短期培训对手术室护士术中压疮认知和预防术中压疮有关护理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手术室任职护士30名,对其进行患者手术中压疮知识和防治术中压疮有关护理行为情况分析研究,同时开展1个月术中压疮知识与预防护理行为短期培训,分析比较培训前和培训后的调查结果,同时对短期培训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通过短期培训之后,手术室护士术中压疮理论知得分和预防术中压疮有关护理行为得分与培训之前有显著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采取短期培训,不仅有利于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术中压疮知识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预防术中压疮护理质量。
作者:张友恩;许家香;张敏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精神疾病是一种因为大脑功能发生紊乱的疾病,患者通常有精神失常以及行为异常等表现,发病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是该病具有的特点,这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在患者患病时间较长之后患者的家属会产生许多复杂的心理状态。对精神病患者其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了解,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对患者恢复简单的社会功能具有促进的作用。怎样对患者其家属所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来调解,这是当前精神科门诊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人将在精神科门诊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工作体会做以总结,供相关人士做以参考。
作者:唐冬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对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2013年,将42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每组患者连续治疗15次,观察每次透析前、透析中每小时、下机15分钟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采用常规透析模式的患者透析中血压下降明显(P<0.05),而采用联合透析模式的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化较小(P>0.05)。结论: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曲线技术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朱礼阳;杨培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老年患者,一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常规骨科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以此观察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的时间对比,可知康复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且能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林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率为2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5%,剖宫产率为1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0%,剖宫产率为3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围分娩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余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消化内科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并提出减少针刺伤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科36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结果:所有护士均有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针刺伤的经历,护士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较多,被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比较简单,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结论:应该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寻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感染,减轻手术对患者带来的损伤与痛苦,作者对65例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总结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常伴有感染等并发症。只有科学的做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
作者:肖文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ICU科1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方法:ICU科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早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理调整血压,气管插管,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护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有由于10例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发生呼吸骤停,经抢救后自主呼吸呼吸恢复,行开颅探查术。余下的137例安全转送入ICU科进行后期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加强ICU抢救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