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萍;郭晋纲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路径进行护理。在护理完成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患者康复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路径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使用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病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同时A组外加口服曲美他嗪,B组口服左卡尼汀,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A组(曲美他嗪组)显效21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为88.6%;B组(左卡尼汀组)显效27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94.3%。两组的左心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度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度的比值和等容舒张时间越来越接近正常值。结论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左卡尼汀比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欧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69例患者,术后均给予的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根据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各23例。后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结果:给药5h后,低剂量组显效率分别为60.9%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高剂量组为91.3%显著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μg/kg舒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辛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与诺丁汉预后指数(Not ingham prognostic index,NP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92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将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分为4型,分别为Ⅰ型:周边条状增强型;Ⅱ型:周围片状不均匀增强型;Ⅲ型:整体均匀型;Ⅳ型:整体不均匀型。按照NPI的评分分为<3.4、3.4~5.4、>5.4的3组,结果随着NPI指数增加,Ⅳ型出现的比率呈正相关,Ⅲ型出现的比率呈负相关,Ⅱ型及Ⅲ型出现比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Ⅲ型、Ⅳ型与NPI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提示作用。
作者:周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便捷和内容丰富等一系列特点,在现代教学中受到了极大欢迎和普遍应用。本文试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目前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优势及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努力使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手术室带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张莉娟;汪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都采用利尿药、强心药、扩张血管药物等常规的口服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及葛根素注射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6.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67%。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存在着广泛的药理有效性,且存在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病人的心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卫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次研究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在中医七年制、中西医临床、护理、针灸推拿四个不同专业的医学生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及践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及践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抓手,提出促进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及践行自觉的措施。
作者:孔青;甄红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周期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强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血糖,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凤英;颜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2例注射式丰胸后化脓性乳腺炎进行超声定位下穿刺抽脓和抗生素联合治疗。结果:乳腺炎痊愈,皮肤无明显疤痕形成。认为注射式丰胸后的化脓性乳腺炎可通过超声定位下穿刺抽脓和抗生脓乳腺联合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无需切开引流,皮肤完整,乳房外观无明显疤痕。
作者:姚亚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选取手足口病患儿60例进行调查,另外选取同期正常儿童60为对照组,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本次研究所有儿童的临床资料,发病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质弱和患儿在1周内接触过类似症状者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较高、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知识、家中养猫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发病保护因素(p<0.05)。结论: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影响因素较多,要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需要加强健康宣传,增强对该病防治知识的了解。
作者:孙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40岁以下32例占8.38%,其中男29例,女3例。平均年龄35.1岁。工人21例,农民6例,干部5例。AMI 按1979年WHO制定的标准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广泛前壁8例,占25%;前壁7例,占21.9%;前间壁6例,占18.8%;下壁6例,占18.8%;下壁+右壁2例,占6.3%;高侧壁2例,占6.3%;下+正后壁1例,占3.1%。结论青年AMI具有临床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较好等特点。指出危险因素与患病率的关系,旨在早期防治。
作者:颜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我科住院患儿行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科室120例患儿采取操作观察和询问调查。结果其中34例患儿哭闹明显,不配合,而配合的患儿操作不标准占25例。结论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促进家长、患儿和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有助于缓解病情,促进康复。
作者:刘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纯眼周皮肤裂伤的佳处理方法。方法将124例眼周皮肤裂伤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采用组织胶水闭合伤口,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创缝合;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伤口裂开、疼痛情况及外观满意度。结果两组别的伤口愈合情况、伤口裂开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的外观满意度则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组织胶水在眼周皮肤裂伤中应用具有安全、快速、痛苦少等优点;对于伤口较深者,需结合两种方法,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云;王斌;胡俊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48例系高血压致脑女血患者(对照组)行止血、控制血压和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护理,对50例疾病类型同上的惠者(观察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采用颅日血肿抽吸引流木治疗,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34例,死亡4例,而对照组则为6例治愈,27例好转,15例死亡,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内科常规处理,配合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改善脑出血效果明显,但必须做好手术期护理,以减少再出血发生,进一步改善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石英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率为2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5%,剖宫产率为1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0%,剖宫产率为3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围分娩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余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女性患者,71岁,因“上腹痛”住院,呈间歇性钝痛,多于进食后出现。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胃镜示胃体上段粘膜下隆起,直径约2cm,表面光滑,镜下诊断:胃粘膜下隆起。于2014年4月17日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体大弯侧后壁有一直径约3cm肿物,质地略硬,边界清,未见肿大淋巴结,距离肿瘤边缘约5cm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将肿瘤及周围部分胃壁切除。见肿物位于粘膜下,呈灰黄色,编织状,质地韧。术后病理:镜下见细胞呈梭形,编织状排列,不易见核分裂。免疫组化:CD117(-),CD34(-),SMA(-),desmin(-),S-100(+),c -erbB-2(-),病理诊断:(胃大弯)神经鞘瘤。
作者:姜浩;高德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内科常见重症,出血量大,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因此,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秦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原因: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目的:促进临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从中成药药物组成对比分析研究其各自的适应症。结论:使用中成药时应特别关注辨证论治以及合理配伍、规范使用等问题。
作者:浦方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患者内科用药治疗的经验与不足。方法对540例心血管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心衰程度、血压水平、心功能状况、相关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心绞痛程度等等)、所用心血管药物名称、合并症、用法、剂型、疗程、剂量、联用药种类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结果心血管患者内科用药合理性较为理想。结论在心血管患者的内科治疗中,要对患者会病情做科学地诊断,坚持用药原则,重视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等均可有效提高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龙瑞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痛导尿术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术,观察组采用无痛导尿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结论将无痛导尿术用于神经内科的护理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情况,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双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