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瑞蓉
目的:分析探讨安慰奶嘴等非营养吸吮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需要采血的11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下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缩短了采血时间,减轻了新生儿的疼痛反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作者:张中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促进服务质量的持续发展,消毒供应室于2012年10月起配合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优质服务,为临床提供差异性,个性化的服务,使服务细节落实到位。
作者:何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组织扩张术在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即刻乳房再造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皮瓣修补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组织扩张术,对两组患者的完成乳房再造时间、并发症发生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2.9个月-4.1个月,平均(3.46±0.37)个月,对照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3.0个月-4.2个月,平均(3.51±0.42)个月,两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假体外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同时也没有出现新手术切口增加以及原手术切口延长,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假体外露、1例皮瓣坏死和1例切口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18名患者对手术表示非常满意,8例表示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达96.43%,对照组中有9名患者对手术表示非常满意,10例表示满意,8例不满意,总满意率达67.86%,试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扩张术在即刻乳房再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艾红艳;周恩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心脏搏出的血从主动脉经过所架的血管桥,流向因引起狭窄或梗阻的冠状动脉远端而到达缺血的心肌,从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这种心肌血运的重建术,叫作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取一段自身的正常血管,吻合在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之间。这样,主动脉的血液就可以通过移植血管(桥血管)顺利到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恢复缺血心肌的正常供血,达到解除心绞痛、改善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的维护对于预防置管后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PICC置管后维护实施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结果:实施维护100人次后效果良好。
作者:李秀凤;刘梦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临床护理教学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把理论知识加以拓展的环境并转移到高质量护理实践中来。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强调临床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特别进行教学评估与评价,进一步确定目的,做出判断,反馈指导,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陈朝琼;建英;陈奕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分析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低的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活动后患者对服务态度、输液排队等待时间、注射穿刺技术和主动巡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作者:管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经过检测,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降低血红蛋白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卫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3年3月-2014年6月接诊的128例131指末节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8指因缺血坏死,其余各指均再植成功,成活率93.89%。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患指血液循环情况,掌握并积极预防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末节断指再植成活与否的关键。
作者:严雪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对照A组单纯口服我院自制制剂生发丸,对照B组口服生发丸联合照射氦氖激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B组的基础上增加梅花针叩刺疗法,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统计三组有效率,治疗组82.1%,对照A组35.7%,对照B组56.8%。结论梅花针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患者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翠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使用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病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同时A组外加口服曲美他嗪,B组口服左卡尼汀,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A组(曲美他嗪组)显效21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为88.6%;B组(左卡尼汀组)显效27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94.3%。两组的左心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度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度的比值和等容舒张时间越来越接近正常值。结论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左卡尼汀比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欧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供血骤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缺血与缺氧,并导致心肌坏死,使病人产生胸骨后剧烈疼痛,以致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也有少数病人并无疼痛而突然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脑血管意外的症状。它属冠心病的严重阶段。
作者:包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门诊分诊,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和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如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将给患者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在医院,患者首先接触到的是门诊分诊护士,他们的言谈举止、人格素质会给患者留下第一印象。这一印象直接影响患者就诊时的情绪、心态。因此,门诊护士好沟通技巧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心情。减少医疗纠份的发生。
作者:张云南;闪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结果:通过对患者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杜绝减少其意外事故的发生,维持临床治疗有序的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危重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输液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赵静;张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麝香溶液湿敷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与常规换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就肉芽组织形成的速度和创面治愈时间等疗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湿敷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18例,对照常规应用湿润烧伤膏及京万红软膏患儿16例,总有效率为94%,平均治愈时间10±3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湿敷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能明显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预防溃疡形成,避免反复感染,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佩章;鲍呈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药抗肿瘤研究不断深入,多糖类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糖类中药的类别,并分析了中药多糖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
作者:张金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14名入院治疗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观察组采用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等级、血脂变化水平、遵医行为及冠心病KAP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各方面均有所改善,冠心病的护理干预理念和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商薇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中心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的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288例,在患者了解并且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巩固组,每组各有144例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进行持续治疗,而对巩固组中的患者在进行持续治疗之后进行间歇性巩固处理。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治愈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有96.53%的患者治疗有效,巩固组中有99.31%的患者治疗有效,即相对于对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进行持续治疗,在持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治疗,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在持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治疗,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作者:候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护理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的发展不断涌现,过去的护理理论、技术不能满足现时的护理发展需求,所以对在职护士进行新知识、技术的补充刻不容缓。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理论知识遗忘较多。进入临床工作后,主要以“师带徒”式带教为主,新护士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现场工作能力相对较差。而我院是一所骨科专科医院临床护士年龄普遍年轻且护士流动率较大,护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全院统一培训的内容难以消化。
作者:赵智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于人类睡眠质量的研究很多,但对于骨科患者患者来说主要是因为切口疼痛感、住院环境、心里神经因素导致的睡眠质量差。据相关资料表明,急诊中有51.0%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极差,妇科术后有76.7%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本文运用论述性语言,对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和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从理论层面给予一些建议,使其加强骨科患者睡眠护理,改善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陈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