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涓
目的:观察三种中药内服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口服三种汤剂。结果三种中药内服方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的控制进展期白癜风的发展。
作者:魏国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一般是指排便间隔时间过长亦或是排便困难,且粪便干燥量少。老年人长时间便秘会引起头晕、失眠、食欲不振、焦虑等不良状况,为身体健康存下隐患。中医治疗推荐针灸疗法,针灸治疗便秘,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很多长期患有便秘的老年人,在通过针灸治疗之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效果,很大程度的解除了便秘给生活带来的困扰。
作者:匡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配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首次给予伊曲康唑口服、硝酸咪康唑纳入阴道治疗,第二次、第三次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次治疗后观察疗效。第一次治愈率75%,第二次治愈率90%,第三次治愈率95%,结论:伊曲康唑配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方法提高静脉留置针正确封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时间。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时间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计划、执行、确认和处置,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得到了提高,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提高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
作者:徐汉英;甘笑;李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体重轻、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差、合并症多、生活能力弱等众多因素,所以在新生儿中死亡率高。通过对其合理的科学喂养及配合全方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作者:花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的维护对于预防置管后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PICC置管后维护实施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结果:实施维护100人次后效果良好。
作者:李秀凤;刘梦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新时期医院临床药物优质服务体系。方法:采用药物评价的方式,结合我国医院药物评价的基本状况,总结我国医院药物评价的基本方式。结果: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亿元,我国有望成为美国与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目前我国临床用药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水平,缺乏适合于中国具体临床实践的临床用药体系的质量评价。结论:通过本院现有临床药学事件的研究,结合价值链管理理论和思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医院用药实践的理论指导方法、构建服务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制定相对应护理方法路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10例妇产科高危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在护理需求问卷调查基础上展开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组采取定向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110例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主次排列,以胎儿发育需求为高,以家庭支持需求为低。对比两组孕妇整体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调查,能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产科护理工作趋于合理化、人性化,可有效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车祸伤存活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创伤后成长现象,社会支持对患者创伤后成长有正性影响。本文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88例车祸伤存活患者进行调查,探讨车祸伤存活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娜;张卫彪;张少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1]。予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辅助的护理,有效的解决患者的便秘问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赵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对180例全麻患者苏醒期在复苏室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0例全麻患者在复苏室均顺利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各项生命指征基本平稳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严密临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平衡地度过复苏期的关键。
作者:黄琳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消结汤在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1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1组为观察组服用消结汤,另1组为对照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2组患者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变和肌瘤大小用彩超监测。结果:观察组84例患者痊愈5例,有效7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84例患者痊愈0例,有效45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为53.6%。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消结汤可以取得极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注重护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优秀的护理事业接班人。
作者:姚阿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通过网络获得的很多有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人们对就医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人们对医院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看病、治病。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也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量。特别是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患者离开了熟悉的亲人,好友。面对的是戴上口罩帽子都一样的陌生面孔,如何在护理上帮助患者,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健康的心理,成为了手术室工作者目前面对的一大考验。为了加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改善专科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化的、舒适的、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吸收医院以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的经验,拓展服务内涵及范围,努力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现将手术室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分述如下。
作者:任雅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美容与健康密切相关,将美容与医学结合,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医疗美容在操作技术、治疗仪器等方面都有着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目前,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需要接受系统教育和训练。一面是大量的市场需求,一面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这也就孕育了医学美容教育的机遇。
作者:杨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短期培训对手术室护士术中压疮认知和预防术中压疮有关护理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手术室任职护士30名,对其进行患者手术中压疮知识和防治术中压疮有关护理行为情况分析研究,同时开展1个月术中压疮知识与预防护理行为短期培训,分析比较培训前和培训后的调查结果,同时对短期培训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通过短期培训之后,手术室护士术中压疮理论知得分和预防术中压疮有关护理行为得分与培训之前有显著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采取短期培训,不仅有利于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术中压疮知识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预防术中压疮护理质量。
作者:张友恩;许家香;张敏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均较干预前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6%,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对2013年至2014年护理的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式和实验式两组,各55例对照调查,实验式以“谈心互动式”心理护理为主,在交谈和互动中不知不觉走进他们内心,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掌握他们的疾病资料和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6.36%,优于85.45%的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经过巧妙的心理护理方式了解到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狂躁等心理问题,进而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呈现复杂性,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的护理,对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和调整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徐新华;闪锦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中药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中药的研究和发展也为我国历代人们免去了不少疾病之苦,因而,中药在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柴胡是自古以来就被认可的一种具有退热功能的药草,对柴胡的研究早可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可见,我国中医学对柴胡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将柴胡退热功能研究以及运用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几种柴胡退热功能的配伍举例,希望能够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为今后柴胡在中医药学上的发展和运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刘洪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管腔狭窄基本主要的介入性技术。它首先在右侧大腿根部从皮肤穿刺,沿股动脉将一根管端有个小球囊的特制导管(叫球囊导管),顺着动脉血流在X线透视下,慢慢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到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时,可将球囊加压到数个大气压之后扩张局部狭窄的病变,使血管内径增大,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症状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这样将血管狭窄的冠状动脉重新成形,称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国际上PTCA的成功率已达90%~95%。中国为80%~85%,远期疗效亦为80%以上。其再狭窄率达30%~35%,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如稳定1年以上,则极少有再狭窄。对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再次选择PTCA,成功率仍达90%以上,且再狭窄率降低。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以及介入材料的日趋改进,其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8%以上。通过稳定患者的情绪,合理安排休息、饮食,严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以及病情观察是冠心病患者PTCA手术成功的关键。PTCA的成功与否,关系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术后护理为重要。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STENT)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期的合理配合与正确护理对提高PTCA 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治疗复杂、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多、联系紧密。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相对较高。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心导管室用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共27例,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哲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