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佟小强;邹英华;吕永兴;蒋学祥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高分辨力血管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包括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即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与静息内径比值)及反应性充血(反应性充血大血流量与静息血流量比值);心脏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FMD%和反应性充血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的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伴心室肥厚组FMD%及反应性充血低于非肥厚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LVMI临界相关.结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LVMI在高血压病生理机制上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需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考证.
作者:黄葵;勇强;李治安;孙慧;厚磊;贾妍娜;赵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以肝细胞癌裸鼠动物模型为对象,研究鱼肝油酸钠经皮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肝癌模型裸鼠28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肝油酸钠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每隔2天局部注射1次,共3次.治疗前后分别测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第一次注射后两组各随机选取4只裸鼠,分别依次切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成实验,对所有动物行解剖病理检查,明确有无内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第一次注射后,治疗组病理切片报告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实验结束时,治疗组肿瘤全部坏死脱落,与对照组肿瘤体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检查及白细胞计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肝油酸钠瘤内注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肿瘤血供障碍是一重要作用机制.并且该药无明显肝、肾毒性.
作者:崔立刚;张武;王金锐;赵蕊;叶嗣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8例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病部位:单个鼻窦发病60例(88.2 %),其中上颌窦常见,占41例(60.3%),依次为蝶窦12例(17.6%),筛窦6例(8.8%),额窦1例(1.5%);CT表现:受累鼻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64例(94.1%)中央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代表菌丝,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5例(76.1%)上颌窦内壁见骨质吸收破坏;MRI表现:病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T2WI均呈极低信号,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病变周围黏膜明显增厚,T1WI多呈等信号,T2WI均表现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是目前诊断鼻窦真菌球佳影像学检查方法,MRI能够显示真菌球范围和帮助鉴别诊断,可作为一种补充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曹明阁;张征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类大脑对物体的识别功能区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位置.方法使用了三种黑白图片:人物肖像、自然风景和打乱的图片给9例均为右利手的正常人观看,同时用1.5 T MRI仪采集实验对象的解剖像、三维全脑结构像和功能像.实验结果用功能神经成像分析软件 (AFNI)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在腹侧颞叶(梭状回)后部存在两个相邻的区域分别对风景和人物敏感,其中靠内侧的区域对风景刺激的反应更强烈,靠外侧的区域则对人物刺激的反应更强;而且风景相关区域和人物相关区域呈现出从内侧到外侧的一种渐变过渡的分布.结论尽管参与人物视觉加工的脑区和参与风景视觉加工的脑区对不同的两种刺激的反应强度有所不同,但两个脑区并不截然分开,而是连续分布并相互重叠的.
作者:柯维旭;李俊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对临床病理确诊的6例肝癌患者,选择了8个病灶接受HIFU治疗,根据治疗前后磁共振(MRI)、血清肿瘤标记物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等评估近期疗效.结果 MRI表现:病灶由治疗前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变成治疗后的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病灶完全覆盖)或高低不一的混杂信号(病灶部分覆盖),呈现完全或部分凝固性坏死的特征性表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由治疗前的信号强化,变成治疗后的信号强化减少或消失.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重要脏器功能明显异常和邻近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HIFU治疗肝癌局部疗效明确,且安全、可行,为临床无创性治疗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郭发金;杨杨;张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81耳骨性外耳道畸形的HRCT表现,探讨颞骨鼓部的发育情况与外耳道畸形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及HRCT证实外耳畸形病例81耳,观察颞骨鼓部的发育情况及相邻结构的改变.结果骨性外耳道轻度发育不良20耳(20/81),表现为鼓部形成外耳道结构,但鼓部发育短小、骨性外耳道狭窄或走行异常;外耳道重度发育不良21耳(21/81),表现为鼓部为一骨块,未形成管形外耳道结构;骨性外耳道缺如40耳(40/81),表现为鼓部结构缺如.结论颞骨鼓部是构成骨性外耳道结构的重要部分,鼓部的发育情况对外耳道畸形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文玲;刘中林;王振常;刘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 方法分析55例手术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的气钡双重造影和其中32例的CT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切除标本中肿瘤组织VEGF及PCNA的表达结果. 结果 5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VEGF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81.8%.双重造影肿瘤范围≥4区或CT示纵向直径≥5 cm、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X线表现之间无统计学显著意义.胃壁增厚的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 结论从细胞分子水平证明,气钡双重造影肿瘤范围≥4区、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以及CT示肿瘤纵向直径≥5 cm、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的进展期胃癌其恶性程度更大,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李耀东;郭顺林;赵鹏普;王文辉;张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颌面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7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理标本的VIII因子及PCNA表达,统计学分析MVD和PCNA与CT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颌面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中肿瘤边界、强化时期、增强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MVD明显相关,而肿瘤大小及密度与MVD则无明显关系;肿瘤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时期及增强程度与PCNA明显相关.结论 CT表现与肿瘤内MVD和PCNA有明显相关性,有助于对颌面部恶性肿瘤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吕玉波;李传亭;张东生;张卫东;吕京光;刘学静;柳澄;武乐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针对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长度约束的梯度线圈设计,寻求一种新的方案,使其能代替原有的方法,并且可以设计用于头部成像的不对称短线圈.方法本文在目标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流函数约束条件,从而提出了流函数约束方案.并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不对称短梯度线圈设计方案.结果文中分别对直径32 cm,长径比1.5∶1的对称和不对称横向梯度线圈进行了仿真设计,结果显示了该方案的有效性.结论文中比较了对称和不对称线圈梯度均匀区的位置,结果显示后一种线圈适合头部成像而前一种不适合.
作者:唐昕;俎栋林;包尚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稳定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方法健康家犬20只,采用新鲜自体动脉血3 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左/右额叶皮层,并利用CT、MR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术后3 h CT显示血肿大小为(2.78±0.42) ml,MRI能清晰显示血肿及周边组织的病理改变,术后第1~10天Purdy PD评分为(8.12±1.37)~(3.26±1.43).结论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稳定、可靠,其中注血部位、注血量、注血速度以及注血方式是影响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作者:贺丹;刘怀军;汪国石;李林芳;吴艳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成像对精囊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5例患者行MR扩散成像检查,使用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序列检查,b值为0和1 000.测量其精囊、膀胱、盆底脂肪和直肠内气体的ADC值.40例获终诊断结果,其中10例为前列腺癌侵犯精囊,9例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改变,9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例为无前列腺和精囊症状的健康志愿者.结果 40例患者中36例(90%)获得精囊的ADC值.前列腺癌侵犯精囊的ADC值为[0.30±0.08(均值±标准差)]×10-3 mm2/s (n=8),较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精囊的ADC值低(P<0.05).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精囊的ADC值为(0.46±0.17)×10-3 mm2/s (n=8),较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精囊ADC值低(P<0.05).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精囊ADC值为(0.96±0.10)×10-3mm2/s (n=8),健康志愿者的精囊ADC值为(0.97±0.33)×10-3mm2/s (n=1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膀胱、盆底脂肪和直肠内气体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C值可用于精囊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霄英;孙非;丁建平;王继琛;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薄层断面解剖和多平面TEE技术完成心脏内部结构的三维重建,为心脏的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提供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将心脏的薄层解剖断面和多平面TEE二维图像输入三维重建工作站,分别完成心脏及内部结构的三维重建,并将二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心脏连续薄层解剖断面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成功地重建出了心脏及其内部结构,二者具有良好的对照性.结论在多平面TEE基础上重建的心内三维结构清晰、生动;在断面解剖基础上完成的心脏三维重建较TEE更为细致、完整,能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TEE三维图像.
作者:郭燕丽;张绍祥;刘政;刘正津;谭立文;李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结节性病变CT三维血管成像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23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增强后35 s时间段螺旋扫描并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结节处血管情况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23例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中,质量良好19例,其中14例恶性结节中,13例可见结节处异常血管,良性结节5例,结节处血管未见异常.结论①层厚3~5 mm,螺距1.2~1.5可获得良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且层数不会过多;②位于肺野外带的结节成像更加清晰,扫描时可适当增加层厚;③肺结节CT三维血管成像对病灶的定性诊断有帮助.
作者:刘斌;杨明;储成凤;徐秋贞;张俭;郏爱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彩色双功超声扫描(CDUS)在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内修复术(EVR)后随访的价值.方法用CDUS对28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将有内漏者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进行比较.结果检出内漏4例5人次占14.29%,其中Ⅰ型内漏2例占7.14%,Ⅱ型内漏2例占7.14%,Ⅲ型内漏1例占3.57%;血管内支架分支阻塞2例占7.14%;腹股沟血肿2例占7.14%.结论 CDUS对于AAA血管内修复术后的随访检查能确定内漏的类型及病因血管;有无支架狭窄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作者:王节;刘萃;张国华;原金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研究应用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S)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图像的改变,评估有无内膜病变,并将其与相应的诊断病理结果比较,以判断该方法鉴别内膜病变的可靠性.
作者:范晓芳;毛玉荣;孙卫健;冯佩珍;王雪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39例,脑外型6例.结果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发生部位,大小及形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外科处理特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结论认识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上的这些不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尚爱加;安宁豫;程东源;许百男;周定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56岁,农民,出现声音嘶哑1月余,咳嗽偶血丝痰,发病前1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作者:李耀强;李铁一;黄晗;王建国;吴以宾;郑小令;何泽娟;詹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女性尿道损伤后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腔内超声探测技术在检测该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腔内超声技术探测18例尿道损伤的女性患者.结果 18例女性尿道损伤的超声表现:①膀胱颈阴道瘘和尿道阴道瘘;②尿道狭窄或闭锁;③阴道狭窄或闭锁;④尿道周围瘢痕形成;⑤尿道缺损;⑥上尿路损害和尿潴留.结论腔内超声操作简单,无创伤性,是检测女性尿道损伤的一种非常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应涛;胡兵;冯亮;陈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vent-related functional MRI,ER-fMRI)技术,探讨汉语语义判断任务中选择、抑制机制的神经基础.方法对9例右利手的健康成人进行了侧抑制任务(flanker task)与汉语语义判断任务相结合的实验测试,同时采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BOLD-fMRI数据,通过AFN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①语义选择的相关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BA 6区)、右侧扣带回、左侧额中回(BA 9区)、双侧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左侧顶下小叶;②负责语义判断抑制功能的脑区主要有右侧额中回和左侧额下回.此外,随任务难度增大,前扣带回激活,而且从以右半球激活为主过渡到以左半球激活为主.结论 ER-fMRI可以对语义判断任务中选择、抑制机制的有关大脑皮层区进行定位,是研究高级认知活动神经基础的重要手段.
作者:郝晶;李坤成;王岩;陈骐;彭晓哲;周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干颅标本8个,离体鼻骨16个(8对),均行CT横断扫描及冠状扫描.结果在CT横断扫描及冠状扫描中,鼻骨孔均可表现为线样骨质不连续.结论鼻骨孔是鼻骨上一对正常解剖结构,在CT上与鼻骨骨折表现相似,认识其影像学表现,对于鼻骨骨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琳;张瑞禄;孙东辉;何岸苇;王振常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