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双功超声扫描在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随访的价值

王节;刘萃;张国华;原金生

关键词:超声检查, 多普勒, 双功能, 腹主动脉瘤, 血管内修复术, 内漏
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双功超声扫描(CDUS)在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内修复术(EVR)后随访的价值.方法用CDUS对28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将有内漏者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进行比较.结果检出内漏4例5人次占14.29%,其中Ⅰ型内漏2例占7.14%,Ⅱ型内漏2例占7.14%,Ⅲ型内漏1例占3.57%;血管内支架分支阻塞2例占7.14%;腹股沟血肿2例占7.14%.结论 CDUS对于AAA血管内修复术后的随访检查能确定内漏的类型及病因血管;有无支架狭窄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栓塞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对子宫肌瘤治疗后的临床及卵巢内分泌功能的观察.方法 65例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一侧经皮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用聚乙烯醇微粒(PVA)栓塞.每个病人随访3~12个月.结果 48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7例明显好转,有效率100%,B超或MRI复查肌瘤缩小率为97%,无一例复发.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好,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俊;刘晋波;王文新;高萍;吴新淮;高莉莎;窦彩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小喉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处于T1、T2期的小喉癌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喉癌患者MSCT资料,评价其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窗技术图像及CT仿真喉镜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横断面软组织窗图像1级,所有MPR重建图像2级.所有CT仿真喉镜图像1级.所有图像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常规软组织窗显示病变20例(69%),宽窗显示病变24例(81%),CT仿真喉镜显示病变27例(93%).结论 MSCT能有效显示小喉癌,可常规用于小喉癌检查.

    作者:吴任国;唐秉航;陈嵘;何亚奇;李良才;黄德成;吴金波;王振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2例神经外科患者的研究,评价术中超声检查在病灶的定位,肿瘤边界的确定,监测术后有无肿瘤残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术中超声对颅内病灶的发现率达到了100%.术中超声能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边缘.在术后对残余肿瘤的监测方面,超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术中超声的应用,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怡;王涌;杨永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VEGF与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和瘤周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和瘤周脑水肿(PTBE)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术前进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在MRI计算星形细胞瘤的瘤体体积和瘤周脑水肿体积,从瘤周脑水肿与肿瘤本身的体积之比获得水肿指数(EI),估价脑水肿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 34例星形细胞瘤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微血管,测量微血管密度(MVD)表示肿瘤血管生成.结果 VEGF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01;r=0.336,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VEGF、MVD、EI分别显著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t=7.08,3.37,2.74;P=0.01,0.011,0.025).结论 VEGF可能通过参与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发生,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MRI瘤周脑水肿征象能间接反映星形细胞瘤的肿瘤血管形成和预测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陈军;周义成;朱文珍;夏黎明;冯定义;邹明丽;王承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39例,脑外型6例.结果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发生部位,大小及形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外科处理特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结论认识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上的这些不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尚爱加;安宁豫;程东源;许百男;周定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颅中窝底后缘的HR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颅中窝底后缘相关解剖径线,探讨颅中窝底变异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人40例(80侧),在冠状位HRCT上测量颅中窝底后缘相关解剖径线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成人颅中窝底后缘深径左侧为(4.09±2.26) mm,右侧为(4.75±2.14) mm,总体为(4.42±2.21) mm,双侧比较(P=0.14)无显著统计学差异;95%可信区间0.09~8.75 mm.男性颅中窝底后缘深径(4.75±2.07) mm,女性(4.80±2.05) mm,男女比较(P=0.927)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HRCT可以清晰显示颅中窝底后缘骨性解剖结构,当颅中窝底后缘深径大于8.75 mm时,规定为颅中窝底低位,应提示临床此种变异.

    作者:监悟帅;王振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超诊断过敏性紫癜致胆囊腔出血1例

    患儿女,9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7天,皮疹5天入院.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

    作者:王银;赵夏夏;孟颖;吴景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胎儿筛窦囊肿1例

    孕妇,24岁,孕27周.常规超声检查:妊娠子宫,胎头双顶径76m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右左眼眶鼻侧下方分别见16 mm×15 mm、15 mm×13 mm大小的囊状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内部透声好(见图),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提高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兔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12只,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B组7只,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36只,用于探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时合适的线栓头端直径;D组12只,用于对C组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对于B组以及C、D组插线成功的动物分别于插线后30 min、1 h、2 h、3 h、和6 h行T2WI和DWI检查,C组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小于4.0 cm的动物改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可以清楚地显示兔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适合造成局灶性脑缺血的线栓头端直径是0.51~0.55 mm;当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时线栓很容易进入枕动脉而导致手术失败.通过选择合适的线栓和正确控制插线的方向,该模型的成功率由开始的25%提高至83.33%.结论选择合适的线栓以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的解剖及变异情况能够明显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孔令琦;谢敬霞;韩鸿宾;刘洪东;郎宁;裴新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共收集8例有下肢肿胀病例10人次行该方法检查.结果 10人次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轴位像显示良好,依据静脉横径增粗和静脉内充盈缺损均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较下肢静脉造影术和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方法易行、易普及.

    作者:吴新淮;王志文;常钧;胡可;张文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胎儿面部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Voluson 730 pro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对163例孕22~40周的胎儿面部结构进行三维超声成像.结果 163例中发现唇裂(含腭裂)6例,眼间距增宽1例(唐氏面容),独眼1例,面部复合畸形1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的面部结构,是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丽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促进我国头颈部影像学的发展(述评)

    头颈部影像学研究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各种组织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等部分,由于解剖复杂,涉及众多的血管、神经及其通道,因此临床表现常为多样性和复杂化.

    作者:王振常;刘中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梯度线圈设计的一种新的长度约束方案

    目的针对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长度约束的梯度线圈设计,寻求一种新的方案,使其能代替原有的方法,并且可以设计用于头部成像的不对称短线圈.方法本文在目标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流函数约束条件,从而提出了流函数约束方案.并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不对称短梯度线圈设计方案.结果文中分别对直径32 cm,长径比1.5∶1的对称和不对称横向梯度线圈进行了仿真设计,结果显示了该方案的有效性.结论文中比较了对称和不对称线圈梯度均匀区的位置,结果显示后一种线圈适合头部成像而前一种不适合.

    作者:唐昕;俎栋林;包尚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语义判断中选择与抑制机制的功能MRI研究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vent-related functional MRI,ER-fMRI)技术,探讨汉语语义判断任务中选择、抑制机制的神经基础.方法对9例右利手的健康成人进行了侧抑制任务(flanker task)与汉语语义判断任务相结合的实验测试,同时采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BOLD-fMRI数据,通过AFN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①语义选择的相关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BA 6区)、右侧扣带回、左侧额中回(BA 9区)、双侧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左侧顶下小叶;②负责语义判断抑制功能的脑区主要有右侧额中回和左侧额下回.此外,随任务难度增大,前扣带回激活,而且从以右半球激活为主过渡到以左半球激活为主.结论 ER-fMRI可以对语义判断任务中选择、抑制机制的有关大脑皮层区进行定位,是研究高级认知活动神经基础的重要手段.

    作者:郝晶;李坤成;王岩;陈骐;彭晓哲;周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窦真菌球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8例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病部位:单个鼻窦发病60例(88.2 %),其中上颌窦常见,占41例(60.3%),依次为蝶窦12例(17.6%),筛窦6例(8.8%),额窦1例(1.5%);CT表现:受累鼻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64例(94.1%)中央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代表菌丝,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5例(76.1%)上颌窦内壁见骨质吸收破坏;MRI表现:病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T2WI均呈极低信号,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病变周围黏膜明显增厚,T1WI多呈等信号,T2WI均表现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是目前诊断鼻窦真菌球佳影像学检查方法,MRI能够显示真菌球范围和帮助鉴别诊断,可作为一种补充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曹明阁;张征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颌面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与微血管生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颌面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7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理标本的VIII因子及PCNA表达,统计学分析MVD和PCNA与CT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颌面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中肿瘤边界、强化时期、增强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MVD明显相关,而肿瘤大小及密度与MVD则无明显关系;肿瘤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时期及增强程度与PCNA明显相关.结论 CT表现与肿瘤内MVD和PCNA有明显相关性,有助于对颌面部恶性肿瘤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吕玉波;李传亭;张东生;张卫东;吕京光;刘学静;柳澄;武乐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肝脏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CT灌注成像是基于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能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对肝脏的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有助于在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的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肝脏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各种肝脏病变的灌注成像特点.

    作者:范光明;郭启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彩色双功超声扫描在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随访的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双功超声扫描(CDUS)在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内修复术(EVR)后随访的价值.方法用CDUS对28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将有内漏者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进行比较.结果检出内漏4例5人次占14.29%,其中Ⅰ型内漏2例占7.14%,Ⅱ型内漏2例占7.14%,Ⅲ型内漏1例占3.57%;血管内支架分支阻塞2例占7.14%;腹股沟血肿2例占7.14%.结论 CDUS对于AAA血管内修复术后的随访检查能确定内漏的类型及病因血管;有无支架狭窄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作者:王节;刘萃;张国华;原金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监测移植肾术后妊娠1例

    患者女,32岁,于1997年11月26日因慢性肾炎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作者:徐夙媛;黄惠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VA微球栓塞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患者女,49岁,因间断咳嗽2年,颜面及双下肢水肿1年半入院.早期曾有鼻衄史,肝肋下1指,肝区可闻及明显的收缩期杂音.

    作者:李海涛;佟小强;邹英华;吕永兴;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