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整形术中的应用观察

姚颖

关键词:老年人, 眼睑整形术, 四步法,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袋整形中的临床效果,寻求一种适合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的眼袋整形方法。方法:选择38例76眼行四步法眼袋整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有38例76眼,其中显效19例38眼,有效17例34眼,无效2例4眼,总有效率为94.74%,共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为10.53%,患者满意度为92.11%。结论:四步法眼袋整形技术对老年性眼袋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老年人的眼袋整形方法。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呕吐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呕吐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1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集体健康宣教模式、改善病房环境、遮挡化疗药物、及时清理呕吐物等新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化疗期间本人进行相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对化疗期间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结论:实验组患者化疗呕吐的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欧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双硫仑样反应的急救和护理

    目的:加强医护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掌握急救处理原则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主要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补液促进乙醇代谢,做好病情观察和对症处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完善的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救治双硫仑样反应是成功救治双硫仑样反应的前提,医护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明确认识是救治的基础。迅速妥善的处理是双硫仑样反应的救治的关键。

    作者:池晓霞;季琼;熊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对其疗效的分析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的分析日益受到手术医生的关注。回顾近几年临床相关报道,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其术前综合治疗、麻醉选择、术式及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术后综合治疗等密切相关。

    作者:李永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接受系统优质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脑血栓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巩固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白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内科护患纠纷的分析和防范措施

    目的:据医者自己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分析儿内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记录儿内科病房的护患纠纷案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总结,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实施。结果经过整改,儿内科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结论护患纠纷是临床工作的阻碍,对其进行分析和防范能有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程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胸腺肽肠溶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腺肽肠溶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白癜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胸腺肽肠溶片口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用NB-UVB照射治疗,评价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48.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肠溶片联合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谢久红;刘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4.2%),且观察组恶化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9.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ALT升高、头昏头痛、皮疹、腹胀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12.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提高医护健商理念辅以普拉提运动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影响

    目的:探讨健商理念培训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本院定期产检分娩,单胎头位初孕妇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产前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分娩方式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自然分娩选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医生、助产士及孕妇进行健商理念教育辅以普拉提运动培训,能够帮助孕妇了解分娩相关知识,选择有利于母婴健康的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作者:韩水鱼;冯巧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120例小儿支气管炎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备受推广。

    作者:杨淑芬;吕金英;王孝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麝香溶液治疗高原地区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麝香溶液湿敷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与常规换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就肉芽组织形成的速度和创面治愈时间等疗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湿敷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18例,对照常规应用湿润烧伤膏及京万红软膏患儿16例,总有效率为94%,平均治愈时间10±3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原地区应用麝香溶液湿敷治疗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能明显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预防溃疡形成,避免反复感染,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佩章;鲍呈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手术室职业防护

    通过探讨手术室职业防护的方法及防护措施,防止有害因素的传染及损伤,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院手术室近几年通过不断地理论学习、交流及总结,针对职业暴露主要危害要素进行分析,整理出以下一些职业防护的经验。

    作者:易欢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在临床治疗疾病中,静脉输液是主要的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

    作者:毕菊会;王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门诊儿童静脉采血的护理体会

    随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于门诊儿童的静脉采血的要求也随之而提高,因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能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从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许多的护患纠纷。

    作者:姚丽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

    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加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纠纷呈大幅上升,如何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发生,是我们每个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

    作者:绳晋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营养干预对老年性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营养干预对老年性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影响。方法抽选本社区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56例老年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9例,予以常规治疗和干预)和观察组(n=77例,在治疗基础上实施膳食调查和评估、营养健康教育、膳食指导、随访管理等营养干预措施),比较干预6个月后两组营养状况及血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胆固醇、能量、脂肪等的每日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钙、锌、铜、镁、维生素、膳食纤维、烟酸、硒等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营养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营养缺乏以及不平衡状态,从而控制其血糖水平,对于防治T2DM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闯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12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120例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于受伤过6d~3个月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受伤后6个月~1年实施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论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7%;与对照组的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建议外伤性白内障受伤后6d~3个月内行手术治疗。

    作者:何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PR法(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与TPPA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两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不一样,前者与后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异性抗体可作为为现症感染提示,也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而特异性抗体一般情况下用来确诊感染,不常用于疗效观察。两种抗体联合在一起进行检测,可以排除临床上出现的许多梅毒假阳性患者,增加确诊度。

    作者:邓丽丽;胡容;叶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对180例全麻患者苏醒期在复苏室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0例全麻患者在复苏室均顺利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各项生命指征基本平稳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严密临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平衡地度过复苏期的关键。

    作者:黄琳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病家属248名,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患者家属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于两组患者家属分别应用症状自评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家属SCL-90都存在一些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而两组之间的某些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ACU护士工作中保护手部皮肤完整性的操作细节浅析

    大量的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由此而引起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损害已经受到社会和医院等各方面的重视[2]。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紧张繁忙,心理压力大,接触的化学、锐器、患者血液、体液等有毒有害物质特别多,对护士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麻醉恢复室护士往往在术后第一时刻即投入到对患者复苏期的护理、治疗和抢救的配合,容易忽视对自己的保护。护士被感染主要的途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破手指,再就是破损的手部皮肤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虽然护士已从“护理三基”理论的培训与考核中树立了标准预防的观念,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和一些因素的限制,在日常工作中一次性手套并不是每次操作都能得到使用,而对于急症手术患者的特殊情况(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或传染病检查项目空缺)我们的护士几乎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血源性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2]。因此,麻醉恢复室护士保护手部皮肤的完整性非常重要。要保护手部皮肤的完整性,麻醉恢复室护士除了加强职业教育和认真执行预防锐器伤伤制度外,一些日常工作中操作的细节也应引起重视。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月盛;孙小燕;黄凯惠;曹长舒;高天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