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民;于文玲;赵璐璐
目的:对超脉冲 CO2激光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6-12月和2013年1-6月来我院整形外科门诊进行治疗的行磨皮祛皱术的患者各56名和63名,分别使用连续 CO2激光和超脉冲 CO2激光进行治疗,称为连续组和超脉冲组,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眼周、前额、鼻根、双颊、口周这五个部位皱纹的改善情况和恢复期过后3周手术部位的色素沉着情况。结果:经过比较,脉冲组患者五个部位都得到改善的概率为95.24%,高于连续组患者的7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期结束后3周脉冲组患者的色素沉着率为7.94%,明显低于连续组患者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脉冲 CO2激光作用精准,对组织的损伤小,在磨皮祛皱等医学美容术上可取得较传统持续 CO2激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冒进成;吕艳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起,灸法防治疾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临床观察不断趋向深入。1各医家对艾灸主要适应症的见解1.1急证“针不易传,凡仓卒救人者,惟灼灸为第一”。无论是哪个时期,中医都非常重视急证的治疗,其中灸法为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灸治的病证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灸法运用极其灵活。如在灸法治疗难产时,古代医家均应用奇穴灸治,取穴为右脚小指尖处,灸三壮,炷如小麦大。如吴谦《要诀》谓:“横逆难产灸奇穴,妇人右脚小指尖,炷如小麦灸三壮,下火立产效通仙”。,在古代文献中,灸治中风为灸治急症的一大特色,如孙思邈:“治卒中恶风,心闷烦毒欲死,急灸足大指下横纹随年壮,立愈”。
作者:郑强霞;叶小芹;保晓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留观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0例留观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n =100)和对照组(n =1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输液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73%,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满意度评分(98.32±0.96)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89.63±4.5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留观静脉输液患者,可有效提高输液质量、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并完善本区域新生儿院前急救系统,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急救转运网络,提高新生儿成活率。方法:对本区域内220名确认需要院前急救的危重新生儿收集临床资料,并与放弃院前急救的新生儿在死亡率、后遗症、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20名确认急救的新生儿与比较组在死亡率、后遗症两方面降低,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明显减少。结论:准确的院前救治、准确的判断、安全及时的转运,能够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伤残,是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肖芳;王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重症肺炎的患者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是否能改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9月入住我科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1次/天,疗程7天。分别在治疗后24小时,3天,7天时比较两组患者 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是否有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基本资料及 APACHEⅡ评分没有差别。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没有差别。在治疗第24小时和第3天,两组患者 APACHEⅡ评分均值没有差别(18.63±5.53 VS 20.09±4.48 P >0.05)(18.43±4.71 VS 17.15±3.35 P >0.05),但在治疗第7天时,干预组 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6.17±4.36 VS 13.81±3.16 P <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95.27±121.04h vs 154.00±117.23 P >0.05)。治疗组患者住 ICU 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7.60±6.58d vs 14.09±5.86d P <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降低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雪莲;王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 ICU 病房真菌感染现状,调查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将酵母样真菌转种到法国科玛嘉生产的显色培养基鉴定,并用 K -B 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336株,其中首位为白色念珠菌占77.6%,检出真菌多的部位是呼吸道,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药敏结果显示多数真菌对于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较敏感。结论 ICU 是医院细菌耐药菌的重灾区,并导致真菌感染等多重感染,真菌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应重视用药前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
作者:梁怀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儿科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观察与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下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常规护理组满意度为66.67%,心理护理组满意度为93.33%,心理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满意度明显提升,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燕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0例有撤离呼吸机史的先天性脏病患者,以机械通气12小时为界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早期撤离呼吸机,对照组晚期撤离呼吸机。对两组实验对象的体外循环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应用心血管药物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插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应用心血管药物、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插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加强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作者:吴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钬激光输尿管碎石术后应用双 J 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进行钬激光输尿管碎石术后应用双 J 管引流的120例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1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如下:血尿为38(31.66%)例、膀胱刺激43(35.83%)例、腰痛17(14.16%)、感染3(2.50%)例、异物排斥7(5.83%)例、双 J 移位6(5.00%)例、拔管困难1(0.83%)例及5(4.16%)例脱出。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经钬激光输尿管碎石术后应用双 J 管引流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做好相应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手术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作者:李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氦氖激光并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带状疱疹患者中选取62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水疱结痂时间为(2.14±0.32)d、皮损愈合时间为(6.52±3.05)d 和疼痛消失时间为(4.58±0.33)d 同对照组患者的77.42%、(3.21±1.17)d、(10.53±2.14)d 和(5.13±1.24)d 相比,P <0.05。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疾病临床上氦氖激光并更昔洛韦联合效果显著。
作者:高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 ICU80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3-12min,出血量3-15ml,平均9.8min,手术并发症少,护理方便,拔管后伤口恢复快。
作者:孟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应用正畸-正颌联合防治的临床疗效,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使用正畸-正颌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对比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牙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上中切牙突距和下中切牙突距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上牙槽座角基本无差异。结论使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可以大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赵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期间因病需静脉输液小儿94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7例,分别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两种不同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儿护理后穿刺配合情况、穿刺后疼痛评分和啼哭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较配合80.9%明显高于对照组19.1%,一针穿刺成功率85.1%明显高于对照组21.3%,Wang -Baker 量表2.19±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7±0.82分,穿刺后啼哭时间<30s78.7%明显高于对照组19.1%,家属非常满意率89.4%显著高于对照组42.6%。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较好,小儿配合度高,家属满意率也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徐永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危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高危胆结石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康复。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廖理;邵蕾;王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药品的安全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做好医院药房药品的监管工作对于维护医院声誉,保障患者各项权利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从药房药品的差错分类出发,分析出药品差错的原因,从而探索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使用单一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试验组在使用替米沙坦的同时联合使用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治疗后,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使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后,患者的舒张压得到良好控制,显效例数为45例,对照组为30例,试验组的治愈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 <0.05;试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5例,P <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52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后2h、24h 时血气参数、心率、呼吸频率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治疗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龙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腹部手术后粘连性杨梗阻的护理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就诊并医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护理结果进行探讨。结果:经相关治疗后,治愈患者50例,治疗有效患者10例,其中,10例患者中包括3例坏死穿孔患者,7例肠较窄患者,患者死亡率为0。结论:临床医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过程中,患者治愈率和临床护理有着密切关系,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治愈度。因此,这就需要术后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该病症的发生,比如:温水泡足等,通过对患者肠蠕动的促进,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玉红;李阳;柏丹;何晓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鱼骨图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1例护理不良事件,并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其详细分析与研究,分析鱼骨图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结果: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有利于找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据其根本原因制定并执行改进计划以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结论:采用鱼骨图分析法能有效地找出护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上报不良事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ALT 活性测定。结果:2000例受血者中,HBsAg 阳性患者158例(7.90%),抗-HCV阳性患者10例(O.50%),抗-TP 阳性患者9例(O.45%),抗-HIV 阳性患者1例(O.05%),ALT >40U /L174例(8.70%)。结论: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杨海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