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膜联蛋白 A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朱凯;谈燚

关键词:胆囊癌, 膜联蛋白 A3,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膜联蛋白 A3(Annexin A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胆囊癌组织和1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 Annexin A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数据之间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Annexin A3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高于其在慢性胆囊炎中的阳性表达率33.3%,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nnexin A3的表达和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远处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 <0.05),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 >0.05)。结论:胆囊癌中 Annex-in A3的过表达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肿瘤细胞的浸润、侵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作为胆囊癌治疗的一个分子靶向。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患者便秘

    目的: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有效解决老年患者便秘问题,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到2013年间60例老年住院患者有便秘发生。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有效地解决了老年患者的便秘问题。结论:以预防为主,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无损伤无副作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轻便秘。

    作者:刘凤霞;刘丽萍;秦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医院急诊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市场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医院急诊科的发展与管理,从面临的问题入手,建立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以急诊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方向,创新管理理念,推出新举措,不断强化急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优化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急诊医疗服务工作内容,巩固发展急诊医疗体系优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制,促进急诊科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向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肝移植目的不仅是要延长病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肝移植的关键是护理人员对术后病人的密切观察和正确护理,及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呕吐是指胃内容物和一部分小肠内容物在消化道内逆行而上,自消化道机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是新生儿的症状之一。足月、早产儿均可发生。轻者是吃奶后少量奶汁从口角处溢出,较重的大量奶液从口鼻涌出、甚至喷出,是新生儿家庭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且与其他年龄组的小儿不尽相同。大多为生理性,一般无严重后果。但如果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当可影响生长发育,或延误病情治疗,甚至可因呕吐导致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新生儿呕吐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薇;谢莎丽;臧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留置针的应用与管理

    1964年 BD 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导管针,在静脉内留置,次后,静脉留置针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又称导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留置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留置并发症,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进年来,留置针并发症也在逐年减少。如何正确选择血管,选择留置针型号,严格无菌操作,合理消毒,正确固定,健康宣教等是减少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董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心理护理对脑外伤综合征患者康复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外伤综合症患者治疗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经过上述综合方式精心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痊愈的有13例、有效的10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25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0例、有效的8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外伤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康复速率。

    作者:国伟;王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型颅脑损伤13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我院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和精心护理。结果:103例康复,11例瘫痪,18例死亡。结论: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大大的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同时也促进了护理技术的进步。

    作者:黄妍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实施患者和家属个体化健康教育。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第4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情况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和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治疗6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例患者治愈53例(78%),维持血液透析状态4例(6%),死亡5例(7%),放弃治疗6例(9%)。结论:血液净化在急性肾衰的治疗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是临床治疗急性肾衰竭成败的关键。

    作者:汪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血压冠心病人输液前后的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老年患者习惯将静脉输液作为基本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上,很多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存在管壁硬化、血管细脆等症状,且伴有内心孤独、执拗、敏感等心理。为此,对老年输液患者进行临床输液护理,既应该完成基础性的静脉穿刺,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其心理特征,给予其完善的静脉保护措施,使患者在静脉输液期间能更加安全、舒适,从而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娜仁其木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合并背部包块的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4月。因背部包块5天入院。患儿于5天前背部出现一小包块,到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包块逐渐增大,疗效不佳。今来我院门诊求诊,经仔细体格检查,发现背部腰椎旁右侧有一直径3cm 包块,皮肤轻微青紫,双下肢可见散在分布的淡棕褐色细小斑疹,以“背部包块原因待查:1.过敏性紫癜,2.背部血肿”收入儿科住院。患儿系 G2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000克。生后母乳喂养,智力体格发育可。既往身体健康,无遗传,传染疾病史及过敏史。入院时体格检查:T36?8度,R22次-分, HR78次-分,Bp95-60mmHg.面色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口唇淡红色,咽红。颈软,胸廓无畸形,背部1-3腰椎有一直径3cm 包块,颜色基本正常,略带青紫,按压质地稍硬,无波动感,双肺呼吸音稍粗,无音,心率78次-分,率齐,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淡棕褐色斑疹,直径2-3mm 大小,与皮肤相平,压之无褪色。脊柱及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 WBC7?8×10∧9/L,Hb110g/L,PLT150×10∧9/L,L0.6,N0.4,ESR36mm /h,CRP 阳性。出,凝血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正常,部分凝血酶时间正常,纤维蛋白原量正常。尿常规潜血25,大便常规正常。肝胆脾,双肾膀胱输尿管彩超检查正常,背部包块彩超提示血肿。入院后避免过敏原接触,抗感染,及给予大量维生素 c,抗组胺药,钙剂减轻过敏反应,安络血止血,阿斯匹林抗凝等治疗5天后,背部包块消失,双下肢斑疹明显消退,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合并背部血肿,紫癜性肾炎”。门诊随访1年,血尿有反复,口服保肾康等治疗,血尿终消失,临床痊愈。

    作者:刘汉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脑出血患者5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并总结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4例患者死亡;20例患者经治疗康复后出院且神志清楚并能够自理部分生活护理;11例患者神志清楚但一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9例患者神智浅度昏迷,言语不清,四肢肢体瘫痪;6例患者成为植物人。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且病程大多较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再加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唐异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本文简要探讨了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方法治疗肺炎病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者60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3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体温、呼吸、心率变化等。结果:进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肺炎症状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法在治疗肺炎疾病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针刺术“四步”之我见

    针刺术在临床上运用较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要达到疗效显著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遵循针刺术的四个步骤,即诊断、取穴、操作和间隔时间,简称“四步”。四个步骤要到位,要规范,才能达到较好效果。1明确诊断孙思邈《千金翼方》26卷《取孔穴法第一》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指出针灸医师施行针刺术必须首先明确诊断,这是针刺术的第一步骤。诊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按中医的理论,即“四诊八纲”来明确诊断。如腰痛,若腰部酸软,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为肾阴虚腰痛;若腰部冷痛,遇阴雨加重,苔白腻,脉沉滑,为寒湿腰痛;若腰部刺痛,痛有定处,舌质黯,脉涩,为瘀血腰痛。二是按西医的诊断标准来明确诊断。比如腰痛,包括急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骨折、脱位等。应给病人一个明确的现代医学诊断,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不可偏废,要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作者:张秉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真空袋固定摆位两种不同标记法在乳腺癌放疗中摆位精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两种不同标记法在放疗时的摆位精度和误差。方法将4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20例,A 组是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真空袋上,B 组是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通过配准验证片和数字化重建图像(DRR)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 X、Y、Z 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结果 A 组在 X(左右方向)及 Z(腹背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大于 B 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在 Y(头脚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将两侧的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可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

    作者:胡静;许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对比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将其分成保乳术组与改良根治术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保乳术组患者在术后定期随访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 MRM组;存活率与乳房美型效果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结论: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并发症少、疗效显著,近远期疗效均高于改良根治术。

    作者:张明;信洪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眼化学伤急救与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眼化学伤患者的急救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6眼)眼化学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经急救、治疗及精心护理后,角膜透明,视力恢复,矫正视力达1.0以上30眼;轻度角膜斑翳,无其他合并症4眼;角膜白斑2眼,无角膜穿孔和睑球粘连。结论:眼化学烧伤的患者必须及时彻底冲洗,这是减少眼部组织损伤重要的急救措施;后续给予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作者:黄三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得到进一步提升,两组研究对象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的比较具有差异(P <0.05)。结论:针对脑梗塞患者,予以相关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曹鑫;张杞莹;石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恶性肿瘤各阶段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 -二聚体水平测定在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 ACL Elite Pro 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75例恶性肿瘤患者早、中、晚三期以及4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 DD。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早期、中期、晚期血浆 DD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肿瘤早期与中、晚期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中期和晚期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的病程期间血浆 DD 与病情严重情况呈正相关。

    作者:谭杰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癫痫药物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2例患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前主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以及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治疗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的体征反应,是否有头痛、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做好处理与记录;同时要需做好对患者饮食及睡眠的护理,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结果:本组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甚至治愈,且心理及精神状态良好。结论:抗癫痫药物可有效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该病的相关特征,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书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