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白荣杰;韩铭钧;王立平;韩雪;魏庆堂

关键词:孤立性结节, 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局部血流
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SPN先行薄层平扫,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病灶增强的大比值(PHSPN/PTSPN)、强化峰值(PHSPN)及达到大峰值所需的时间(PTSPN),并测量与病灶同层的主动脉峰值(PHAA).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SPN增强峰值与主动脉增强峰值比(PHSPN/PHAA),SPN灌注量(ml·min-1·ml-1)=SPN增强大比值(Hu·min-1)/动脉增强的峰值(Hu).结果恶性SPN和多血性良性SPN较少血性良性SPN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和PHSPN/PHAA.而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PHSPN和PHSPN/PHAA无显著差异.多血性良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少血性良性SPN.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病灶的血供信息,为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证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0例行常规CT扫描,4例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中13例单发,1例多发.CT平扫肿瘤边界清楚,呈圆形、椭圆形,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周围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后扫描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平均强化值达(72.8±8.6)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作者:夏宇;刘进康;杨迎;曾纪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儿埃勃斯坦畸形1例

    孕妇,32岁,孕28周,孕1产0.既往健康,否认母体相关因素及家族遗传病史.超声心动图示:胎心位于左心腔,心尖向左,心律规则.心脏增大,心胸比例0.6,心房/心室长径1.4.

    作者:赵晓月;陈亚枫;权太东;虞翌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MRI检查方法诊断早期脑缺血价值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各种MRI检查方法在早期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模型.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超顺磁氧化铁(SPIO)灌注T2WI和常规MRI检查,在不同时间点对模型进行观察.结果DWI在脑缺血的30~90 min可显示高信号区,但缺血范围显示不清;SPIO灌注T2WI在缺血1 h时可显示脑血流低灌注区,无法观察病理改变;T2WI上高信号在脑缺血后6~12 h,可确切观察缺血范围;T1WI无异常发现.结论早期脑缺血的MRI诊断应综合应用不同的成像方法.

    作者:万业达;张云亭;刘松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本文介绍一个基于红外定位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和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系统对病人脑部扫描的断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经网格简化和切割等处理后将其显示出来.为了达到手术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精确定位,采用红外导航技术,利用在病人头部的定位标志点,进行图像坐标系和手术室坐标系的校准.

    作者:张仕刚;谢耀钦;包尚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结果卵巢甲状腺肿占所有畸胎瘤的1.4%(22/1531),22例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为:①多房囊性8例;②囊性内有实性成分10例,其中多房8例,单房2例;③实性内有囊性成分4例.结论卵巢甲状腺肿以多房囊性或多房囊性内有实性成分多见,本组病例中占72.7%(16/22),声像图无特异性,术前很难诊断.

    作者:齐振红;姜玉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6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6例胰腺癌中,在T1WI+FS上呈低信号者24例,等信号者2例;T2WI+FS上22例呈明显高信号,4例表现为等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25例表现为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MRCP 18例胰头癌均显示胆总管或胰管梗阻性扩张.结论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诊断胰腺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翼;许乙凯;方挺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罕见的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女,69岁.5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咳嗽频繁,无咯血、胸痛.1个月前出现流涕、发热、气促、咳嗽,予以抗炎治疗,症状好转,仍咳嗽.近1周内咳嗽加剧.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

    作者:卢瑞梁;高明勇;杨冠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斑点症1例

    患者男,23岁,5年前因右侧大腿下段皮肤结节状纤维组织增生(犹如瘢痕疙瘩)行手术治疗,现感其局部不适而来院检查.X线检查:右股骨远段干骺端松质骨小梁清晰粗大,骨皮质下可见散在的多个0.2~1.2 cm大小不等,呈圆形、卵圆形、索条形或不规则的斑点状致密阴影,其中少数斑点状病灶与骨皮质相连,少数零星斑点于松质骨内,长轴与骨小梁平行,未见骨质破坏(见图).

    作者:杨海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SPN先行薄层平扫,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病灶增强的大比值(PHSPN/PTSPN)、强化峰值(PHSPN)及达到大峰值所需的时间(PTSPN),并测量与病灶同层的主动脉峰值(PHAA).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SPN增强峰值与主动脉增强峰值比(PHSPN/PHAA),SPN灌注量(ml·min-1·ml-1)=SPN增强大比值(Hu·min-1)/动脉增强的峰值(Hu).结果恶性SPN和多血性良性SPN较少血性良性SPN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和PHSPN/PHAA.而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PHSPN和PHSPN/PHAA无显著差异.多血性良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少血性良性SPN.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病灶的血供信息,为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证据.

    作者:白荣杰;韩铭钧;王立平;韩雪;魏庆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中感兴趣区选取及标准摄取值分界点的优化

    目的探讨PET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ROI)的佳方法及标准摄取值(SUV)佳诊断分界点.方法以PETFDG 126例肺部肿瘤图像为例说明,由SUVmax的百分比(50%~100%)为等高线值勾画ROI,得各SUV均值;由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确定ROI佳画法;由准确率大值、Y0uden's指数大值及敏感性与特异性交点确定分界点.结果①优ROI:70%等高线所画ROI的SUV具有大ROC曲线下面积.其3个典型SUV分界点值分别为:2.075、2.825、2.919.②3个典型分界点的准确率、Youden's指数和阳性概率比/阴性概率比均在70%等高线出现较大值.结论提出一套客观画取ROI、确定佳等高线值、及佳分界点的方法,可用于各种示踪剂PET图像中的各种定量指标.

    作者:陈英茂;邵明哲;田嘉禾;尹大一;何义杰;姚树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与眼动脉(ophthlmic artery,O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血糖、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5例(110只眼)正常人和46例(92只眼)糖尿病患者的CRA及OA.结果①糖尿病患者(有或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RA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降低,CRA及OA的阻力指数(RI)显著升高.②糖化血红蛋白与CRA、OA的EDV呈显著负相关,与RI呈显著正相关.③病程与CRA的血流速度、OA的EDV呈显著负相关,与OA的R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CRA、OA血流速度降低,视网膜及脉络膜微循环阻力均增加;而且血糖、病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楠;王学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核素血流灌注显像和B超诊断腹股沟隐睾的对比

    目的探讨核素睾丸血流灌注显像诊断腹股沟隐睾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方法45例未能触及型隐睾患者,术前分别行核素睾丸血流灌注显像和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两组结果.另10例正常对照者行睾丸血流灌注显像.结果核素显像及B超对腹股沟隐睾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1%和53%,准确率分别为93%和62%,两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核素显像和B超检查诊断腹股沟隐睾与病理诊断的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0%和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和100%,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血流灌注显像可作为继B超之后诊断腹股沟隐睾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关晏星;杨晓青;张青;陈卫民;冯亮;周爱云;朱剑芳;袁新春;陈莉;欧阳军;熊立跃;龚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肝脏MR弥散、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功能成像的可行性和佳序列及参数.方法选用不同序列及参数分别对正常及病变大鼠42只进行MR肝脏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弥散成像能显示T2WI所显示的所有结节,DWI还能反映大鼠肝脏各叶早期的不均质性改变,即早期肝硬化的表现,表现为相应病变叶的不均匀片状信号增高;肝实质灌注曲线满意;常规形态大鼠肝脏成像质量较文献报道有明显提高,图像信噪比高,可显示1 mm以下病变.结论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成像的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管生;赵卫东;周康荣;彭卫军;唐峰;毛健;曹光;孙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核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医学物理师制度

    本文论述了核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指出了日常核医学诊疗中医学物理工程人员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力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医学物理工程人员或医学物理师,为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建立医学物理师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荣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内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内肿块性质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肺内肿块患者(恶性21例,良性8例,炎性5例)行多层CT同层动态扫描(欧乃派克350 mgI/ml、总量50 ml、速率5 ml/s,延迟11 s扫描,扫描速度4层/0.5 s、周规1.5 s、共扫30 s).利用FUNCTIONAL C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主动脉和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肿块血流灌注参数值,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内恶性和炎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走行平缓(恶性16例/21例,76.2%;炎性4例/5例,80.0%);良性肿块曲线走行平坦,无明显上升(8例/8例,100.0%).恶性肿块的灌注值、峰值高、峰值高比值和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大于良性肿块(P<0.01),此四个参数间呈两两正相关;灌注值与到达峰值时间呈负相关.结论CT灌注成像可为肺内肿块的诊断提供定量的功能信息,有助于肺内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作者:王秋实;郭启勇;苏惠群;张伟;陈培青;岳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多光谱分辨率研究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多光谱探测技术的分辨率研究,主要内容有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多光谱探测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不同分辨率对人体信息获取有不同结果,但对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左室隧道1例

    患者男,8岁,发现心脏杂音8年,无紫绀,活动耐力差.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于胸骨右缘2肋间与左缘2、3肋间闻及舒张期连续性杂音;P2减低.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主动脉瓣返流.

    作者:陈娇;唐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肌灌注显像对心梗恢复期骨髓细胞移植效果估侧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猪急性心梗恢复期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创建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两组,分别于结扎后2周经前降支注入自身骨髓干细胞和磷酸缓冲液(PBS).结扎后2周及第5周,同时对两组动物行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骨髓细胞移植组,移植后3周心肌灌注显像血流灌注较PBS组明显改善,两组显像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42.4±5.0)和(29.8±9.5)(P<0.05)].并与冠造及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心梗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肌细胞活性的较好方法.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血运供应及心肌活力.

    作者:张卫方;张少衡;张燕燕;马婧;徐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螺旋CT扫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23~58岁,均有胸部外伤病史及临床症状,对比分析其常规X线胸片和胸部螺旋CT资料.结果胸部螺旋CT发现20例肋软骨骨折,X线平片均为阴性.CT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明显错位(15例)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不连续伴断端明显错位(5例).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世鹏;桂林;戴景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磁共振成像与活体波谱在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痴呆是当前世界上的流行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痴呆类型,其诊断和治疗目前都还非常困难.磁共振成像(MRI)和活体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相对于其他诊断和研究手段而言,具有其特有的无损伤性和多功能性.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磁共振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中应用发展迅速并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成像和活体磁共振波谱技术近几年来的新进展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还简述了磁共振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

    作者:杜小霞;雷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