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瑞梁;高明勇;杨冠英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骨折骨痂血运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9周及第15周内依次观察患者骨折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及其血运情况,并与X线摄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痂形成良好的患者,二维超声示患者术后一个月内骨折处骨痂形成饱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骨痂内部及周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指数RI<0.6.而骨折骨痂形成不良者,超声示骨折间骨痂细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骨痂内部及周边缺乏血流信号,RI>0.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一种早期诊断骨折骨痂愈合情况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海庆;庄小强;白宇;黄筱华;陆冰冰;蒙树岳;农德毅;王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子宫内膜癌重要的预后因素是病变的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等.MRI检查使分期准确性明显提高,尤其对于病人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本文比较超声、C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作用及分期准确性差异,结果MRI是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立侠;欧阳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结果卵巢甲状腺肿占所有畸胎瘤的1.4%(22/1531),22例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为:①多房囊性8例;②囊性内有实性成分10例,其中多房8例,单房2例;③实性内有囊性成分4例.结论卵巢甲状腺肿以多房囊性或多房囊性内有实性成分多见,本组病例中占72.7%(16/22),声像图无特异性,术前很难诊断.
作者:齐振红;姜玉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及下肢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排CT容积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其中15例接受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术.结果26例共494节段,血管重度狭窄97节段,闭塞83节段.95节段行DSA检查,仅2节段CTA与DSA分级不符.结论16排CT血管成像在评价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作者:潘爱珍;甘毅;罗灿华;陈涛;郑建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SPN先行薄层平扫,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病灶增强的大比值(PHSPN/PTSPN)、强化峰值(PHSPN)及达到大峰值所需的时间(PTSPN),并测量与病灶同层的主动脉峰值(PHAA).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SPN增强峰值与主动脉增强峰值比(PHSPN/PHAA),SPN灌注量(ml·min-1·ml-1)=SPN增强大比值(Hu·min-1)/动脉增强的峰值(Hu).结果恶性SPN和多血性良性SPN较少血性良性SPN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和PHSPN/PHAA.而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PHSPN和PHSPN/PHAA无显著差异.多血性良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少血性良性SPN.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病灶的血供信息,为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证据.
作者:白荣杰;韩铭钧;王立平;韩雪;魏庆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女,62岁,右肾癌行右肾切除术后为了解腹腔内有无转移等情况,2004年2月28日来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总剂量80 ml,穿刺部位为右手背静脉.
作者:庄治国;华佳;许建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与眼动脉(ophthlmic artery,O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血糖、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5例(110只眼)正常人和46例(92只眼)糖尿病患者的CRA及OA.结果①糖尿病患者(有或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RA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降低,CRA及OA的阻力指数(RI)显著升高.②糖化血红蛋白与CRA、OA的EDV呈显著负相关,与RI呈显著正相关.③病程与CRA的血流速度、OA的EDV呈显著负相关,与OA的R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CRA、OA血流速度降低,视网膜及脉络膜微循环阻力均增加;而且血糖、病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楠;王学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在检出模拟胸部结节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2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前胸粘贴模拟结节,拍摄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应用ROC分析比较常规DR胸片与减影后软组织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高、低年资医师组,软组织图像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常规DR胸片,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软组织图像对高年资医师组帮助较大.结论双能量数字减影技术可减少肺野内骨骼及其他钙化影响,对胸部结节性病变的检出能力高于常规DR胸片.
作者:郭雪梅;宋鲁新;李玉琦;秦乃珊;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6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6例胰腺癌中,在T1WI+FS上呈低信号者24例,等信号者2例;T2WI+FS上22例呈明显高信号,4例表现为等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25例表现为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MRCP 18例胰头癌均显示胆总管或胰管梗阻性扩张.结论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诊断胰腺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翼;许乙凯;方挺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核素睾丸血流灌注显像诊断腹股沟隐睾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方法45例未能触及型隐睾患者,术前分别行核素睾丸血流灌注显像和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两组结果.另10例正常对照者行睾丸血流灌注显像.结果核素显像及B超对腹股沟隐睾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1%和53%,准确率分别为93%和62%,两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核素显像和B超检查诊断腹股沟隐睾与病理诊断的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0%和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和100%,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血流灌注显像可作为继B超之后诊断腹股沟隐睾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关晏星;杨晓青;张青;陈卫民;冯亮;周爱云;朱剑芳;袁新春;陈莉;欧阳军;熊立跃;龚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例1,患者男,47岁,外伤后右眼视力明显下降3天.体检:右眼视力消失,有光感.右眼晶状体消失,眼压明显增高.超声所见:右眼长轴21mm,晶状体囊内晶状体结构消失,晶状体囊后壁破裂,晶状体整体脱落至玻璃体内,呈盘状强回声,略有漂浮感,玻璃体内见纵行强回声光带且与晶状体相连(为玻璃体膜);眼底未见异常回声(图1).超声诊断:右眼晶状体完全性脱位.
作者:张秋萍;孙宁;宿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移植物置入术治疗,4例置入TALENT内支架移植物,6例置入国产内支架移植物.结果2例未能有效封堵动脉破裂口,其中1例治疗后12 h因动脉破裂死亡.1例移植物部分遮盖左锁骨下动脉,但无上肢进行性缺血加重,余7例动脉夹层及假腔均较好封堵.术后1周,9例行CTA检查,除1例夹层未得到封堵外,其余8例内支架移植物均无移位,假腔均缩小,真腔均扩大.随访8例(2~38个月),均无症状再发.结论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可有效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严格选择适应证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曦彤;张强;徐克;李红;肖亮;王少雷;罗英伟;段志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分析多层面螺旋CT发现与手术证实的门静脉栓子或异常与原位肝移植手术操作的相关性.方法在150例原位肝移植中,门静脉异常35例,分别回顾手术纪录及CT图像表现,评价肝外门静脉通透性、海绵样变、静脉壁或栓子钙化.结果35例中,CT描述门静脉栓子28例、钙化1例、海绵样变4例、门脉分流术后2例、门静脉栓子在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以上2 cm 6例,栓子到肠系膜上静脉3例.20例进行栓子切除后直接进行门静脉端-端吻合,4例门静脉异常者亦行门静脉端端吻合,8例行栓子切除后行PV-PV吻合,3例行门静脉间置植片.结论多层面螺旋CT对原位肝移植术前评价门静脉及相应的手术计划制定是有帮助的.
作者:沈文;尹建中;边铁成;温连庆;崔明慧;温连芳;祁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内肿块性质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肺内肿块患者(恶性21例,良性8例,炎性5例)行多层CT同层动态扫描(欧乃派克350 mgI/ml、总量50 ml、速率5 ml/s,延迟11 s扫描,扫描速度4层/0.5 s、周规1.5 s、共扫30 s).利用FUNCTIONAL C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主动脉和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肿块血流灌注参数值,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内恶性和炎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走行平缓(恶性16例/21例,76.2%;炎性4例/5例,80.0%);良性肿块曲线走行平坦,无明显上升(8例/8例,100.0%).恶性肿块的灌注值、峰值高、峰值高比值和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大于良性肿块(P<0.01),此四个参数间呈两两正相关;灌注值与到达峰值时间呈负相关.结论CT灌注成像可为肺内肿块的诊断提供定量的功能信息,有助于肺内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作者:王秋实;郭启勇;苏惠群;张伟;陈培青;岳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介绍一个基于红外定位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和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系统对病人脑部扫描的断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经网格简化和切割等处理后将其显示出来.为了达到手术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精确定位,采用红外导航技术,利用在病人头部的定位标志点,进行图像坐标系和手术室坐标系的校准.
作者:张仕刚;谢耀钦;包尚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40例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时间从卒中发病后11h至9个月.计算病灶侧与对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各向异性指数(AI),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病灶在扩散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慢性期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和/或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病灶ADC平均值(3.2272±1.0126)低于对侧(7.8861±0.5407),P<0.001.慢性期病灶ADC平均值(11.6629±1.4251)高于对侧(7.7248±0.7164),P<0.001.亚急性晚期病灶ADC平均值与对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814.各期病灶的FA、AI平均值低于对侧,P<0.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快速检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责任病灶,但ADC图不能准确评价各期脑梗死灶水分子的扩散状态.FA和AI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病灶各向异性扩散的降低.
作者:刘翔;戴建平;李丽林;李少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的MRI表现.方法21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的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的轴位、FFE序列的冠状位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HIFU治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29个癌灶,其中24个缩小(82.76%),5个增大(17.24%);在T1WI增强上26个(89.66%)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癌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强化,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无强化区大多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SPIR序列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FE序列为低信号.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信号改变,MR成像应成为肝癌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琦;江新青;陈胜利;张静;刘璋;沙卫红;周永建;聂玉强;陈国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深入、更深刻地认识和研究数字人体,笔者从量子层次上提出了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新概念,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的研究方法、量子人体基础理论、量子人体机理模型和量子人体研究领域等,为数字人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痴呆是当前世界上的流行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痴呆类型,其诊断和治疗目前都还非常困难.磁共振成像(MRI)和活体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相对于其他诊断和研究手段而言,具有其特有的无损伤性和多功能性.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磁共振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中应用发展迅速并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成像和活体磁共振波谱技术近几年来的新进展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还简述了磁共振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
作者:杜小霞;雷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各种MRI检查方法在早期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模型.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超顺磁氧化铁(SPIO)灌注T2WI和常规MRI检查,在不同时间点对模型进行观察.结果DWI在脑缺血的30~90 min可显示高信号区,但缺血范围显示不清;SPIO灌注T2WI在缺血1 h时可显示脑血流低灌注区,无法观察病理改变;T2WI上高信号在脑缺血后6~12 h,可确切观察缺血范围;T1WI无异常发现.结论早期脑缺血的MRI诊断应综合应用不同的成像方法.
作者:万业达;张云亭;刘松龄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