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治国;华佳;许建荣
目的探讨原发卵巢肿瘤MR早期动态增强表现与CD44v6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分析64例病理检查证实的含有实质成分原发卵巢肿瘤的早期动态增强MR表现与CD44v6基因表达,CD44v6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卵巢良性肿瘤主要呈现Ⅲ型曲线(13/19),CD44v6基因表达阳性率低为10.52%(2/19).恶性肿瘤主要呈现Ⅰ型曲线(43/45),CD44v6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为46.67%(21/4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肿瘤MR早期动态增强表现与CD44v6基因表达相关,MR早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诊断及预测预后.
作者:单军;王晓玫;徐坚民;马立国;龚静山;凌人男;饶梓彬;冯晓凤;苏学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男,23岁,5年前因右侧大腿下段皮肤结节状纤维组织增生(犹如瘢痕疙瘩)行手术治疗,现感其局部不适而来院检查.X线检查:右股骨远段干骺端松质骨小梁清晰粗大,骨皮质下可见散在的多个0.2~1.2 cm大小不等,呈圆形、卵圆形、索条形或不规则的斑点状致密阴影,其中少数斑点状病灶与骨皮质相连,少数零星斑点于松质骨内,长轴与骨小梁平行,未见骨质破坏(见图).
作者:杨海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男,8岁,发现心脏杂音8年,无紫绀,活动耐力差.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于胸骨右缘2肋间与左缘2、3肋间闻及舒张期连续性杂音;P2减低.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主动脉瓣返流.
作者:陈娇;唐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多光谱探测技术的分辨率研究,主要内容有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多光谱探测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不同分辨率对人体信息获取有不同结果,但对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及下肢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排CT容积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其中15例接受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术.结果26例共494节段,血管重度狭窄97节段,闭塞83节段.95节段行DSA检查,仅2节段CTA与DSA分级不符.结论16排CT血管成像在评价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作者:潘爱珍;甘毅;罗灿华;陈涛;郑建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女,62岁,右肾癌行右肾切除术后为了解腹腔内有无转移等情况,2004年2月28日来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总剂量80 ml,穿刺部位为右手背静脉.
作者:庄治国;华佳;许建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产生的激活,为理解和发展电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对健康被试者的手腕和肘部内侧进行不同频率的低频电刺激,采用功能磁共振仪进行脑部激活图像的采集.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中的激活具有差异性,引起了运动皮层和躯体感觉区的明显激活.结论提示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这些神经通路可能服务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功能,对于在电刺激的康复治疗中,选择恰当的刺激频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飞燕;胡正珲;赵小虎;王锐;杨振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0例行常规CT扫描,4例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中13例单发,1例多发.CT平扫肿瘤边界清楚,呈圆形、椭圆形,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周围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后扫描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平均强化值达(72.8±8.6)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作者:夏宇;刘进康;杨迎;曾纪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ET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ROI)的佳方法及标准摄取值(SUV)佳诊断分界点.方法以PETFDG 126例肺部肿瘤图像为例说明,由SUVmax的百分比(50%~100%)为等高线值勾画ROI,得各SUV均值;由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确定ROI佳画法;由准确率大值、Y0uden's指数大值及敏感性与特异性交点确定分界点.结果①优ROI:70%等高线所画ROI的SUV具有大ROC曲线下面积.其3个典型SUV分界点值分别为:2.075、2.825、2.919.②3个典型分界点的准确率、Youden's指数和阳性概率比/阴性概率比均在70%等高线出现较大值.结论提出一套客观画取ROI、确定佳等高线值、及佳分界点的方法,可用于各种示踪剂PET图像中的各种定量指标.
作者:陈英茂;邵明哲;田嘉禾;尹大一;何义杰;姚树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报告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2月门诊经阴式超声诊断宫内胎物残留60例.
作者:窦新颖;孙立涛;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牙科用三维小视野照射CT(3DX)在口腔内科根尖部硬组织疾病诊断和牙齿解剖学形态影像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DX影像诊断技术,对采用口内法X线牙片不明确诊断的口腔硬组织病变进行三维立体观察,以确定病变部位.结果口内法X线牙片与牙科用3DX比较,3DX诊断部位明确,三维重建可从各个方位、空间、立体观察病变特征.结论牙科用3DX影像精密度高,画面清晰,可从三维角度分析病灶,确定部位,防止误诊,诊断率极高,便于临床治疗及保存牙齿.
作者:赵满琳;内田啓一;新井嘉則;许彦枝;塩岛腾;宫沢裕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组织谐波成像在腹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腹部疾病患者分别进行传统超声及组织谐波成像,并保存相应的影像图片.然后采用双盲方法对上述影像图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组织谐波成像图片评价明显优于传统超声成像,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组织谐波成像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小涛;陈苏宁;陆雯;张毅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严重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筛查单侧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①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同侧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对侧(P<0.01).②在各侧支循环开放组中,中风和TIA发病率分别为:无交通支开放(A组)77.4%;单支开放(B组)69.6%;双支开放(C组)65.4%;三支开放(D组)46.4%.③前交通支的开放与中风发生呈负相关(P=0.009).结论严重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使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建立.侧支循环的开放数量与中风及TIA的发生呈负相关.
作者:郑宇;华扬;凌晨;段春;张蕾;王力力;刘玉梅;周瑛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深入、更深刻地认识和研究数字人体,笔者从量子层次上提出了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新概念,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的研究方法、量子人体基础理论、量子人体机理模型和量子人体研究领域等,为数字人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孕妇,32岁,孕28周,孕1产0.既往健康,否认母体相关因素及家族遗传病史.超声心动图示:胎心位于左心腔,心尖向左,心律规则.心脏增大,心胸比例0.6,心房/心室长径1.4.
作者:赵晓月;陈亚枫;权太东;虞翌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分析多层面螺旋CT发现与手术证实的门静脉栓子或异常与原位肝移植手术操作的相关性.方法在150例原位肝移植中,门静脉异常35例,分别回顾手术纪录及CT图像表现,评价肝外门静脉通透性、海绵样变、静脉壁或栓子钙化.结果35例中,CT描述门静脉栓子28例、钙化1例、海绵样变4例、门脉分流术后2例、门静脉栓子在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以上2 cm 6例,栓子到肠系膜上静脉3例.20例进行栓子切除后直接进行门静脉端-端吻合,4例门静脉异常者亦行门静脉端端吻合,8例行栓子切除后行PV-PV吻合,3例行门静脉间置植片.结论多层面螺旋CT对原位肝移植术前评价门静脉及相应的手术计划制定是有帮助的.
作者:沈文;尹建中;边铁成;温连庆;崔明慧;温连芳;祁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猪急性心梗恢复期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创建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两组,分别于结扎后2周经前降支注入自身骨髓干细胞和磷酸缓冲液(PBS).结扎后2周及第5周,同时对两组动物行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骨髓细胞移植组,移植后3周心肌灌注显像血流灌注较PBS组明显改善,两组显像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42.4±5.0)和(29.8±9.5)(P<0.05)].并与冠造及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心梗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肌细胞活性的较好方法.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血运供应及心肌活力.
作者:张卫方;张少衡;张燕燕;马婧;徐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女,69岁.5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咳嗽频繁,无咯血、胸痛.1个月前出现流涕、发热、气促、咳嗽,予以抗炎治疗,症状好转,仍咳嗽.近1周内咳嗽加剧.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
作者:卢瑞梁;高明勇;杨冠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功能成像的可行性和佳序列及参数.方法选用不同序列及参数分别对正常及病变大鼠42只进行MR肝脏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弥散成像能显示T2WI所显示的所有结节,DWI还能反映大鼠肝脏各叶早期的不均质性改变,即早期肝硬化的表现,表现为相应病变叶的不均匀片状信号增高;肝实质灌注曲线满意;常规形态大鼠肝脏成像质量较文献报道有明显提高,图像信噪比高,可显示1 mm以下病变.结论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成像的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管生;赵卫东;周康荣;彭卫军;唐峰;毛健;曹光;孙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胎儿体表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仪对974例孕妇、共990个胎儿进行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超声诊断与产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发现胎儿体表畸形22例51处,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对病变部位判断正确者分别为37处(72.5%)及47处(92.2%),能直观显示病变及对细节判断正确者分别为18处(35.3%)及46处(90.2%).结论三维超声图像立体、直观,为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优于单纯使用二维超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的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
作者:林小影;朱才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