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双能量数字减影胸片评价模拟胸部结节性病变:ROC曲线分析

郭雪梅;宋鲁新;李玉琦;秦乃珊;蒋学祥

关键词:双能量, 数字减影, 数字X线摄影, 胸部结节,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摘要: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在检出模拟胸部结节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2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前胸粘贴模拟结节,拍摄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应用ROC分析比较常规DR胸片与减影后软组织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高、低年资医师组,软组织图像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常规DR胸片,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软组织图像对高年资医师组帮助较大.结论双能量数字减影技术可减少肺野内骨骼及其他钙化影响,对胸部结节性病变的检出能力高于常规DR胸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肝脏MR弥散、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功能成像的可行性和佳序列及参数.方法选用不同序列及参数分别对正常及病变大鼠42只进行MR肝脏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弥散成像能显示T2WI所显示的所有结节,DWI还能反映大鼠肝脏各叶早期的不均质性改变,即早期肝硬化的表现,表现为相应病变叶的不均匀片状信号增高;肝实质灌注曲线满意;常规形态大鼠肝脏成像质量较文献报道有明显提高,图像信噪比高,可显示1 mm以下病变.结论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成像的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管生;赵卫东;周康荣;彭卫军;唐峰;毛健;曹光;孙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对435例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探查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五腔心、主动脉弓等切面,并加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心脏血流方向,测量血流速度.结果435例高危孕妇于产前共检出21例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4.83%,远远高于在低危人群中的检出率,另外尚有3例产前漏诊,2例产前未做心脏超声,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1例误诊.结论应加强产前高危孕妇的胎儿心脏超声检查,降低漏诊率,尽早确诊,尽早采取措施,利于优生.

    作者:陈萍;常才;孙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成像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技术(MSCT-IV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疑有输尿管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84例中结石30例,先天变异及畸形24例,癌肿7例,结核5例,炎性狭窄6例,邻近器官恶性肿瘤累及输尿管8例,其他4例.MSCT-IVU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诊断准确率为98.81%(83/84).结论MSCT-IVU是诊断输尿管病变极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在临床上常规应用.

    作者:游瑞雄;李银官;曹代荣;江飞;郑义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结果卵巢甲状腺肿占所有畸胎瘤的1.4%(22/1531),22例卵巢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为:①多房囊性8例;②囊性内有实性成分10例,其中多房8例,单房2例;③实性内有囊性成分4例.结论卵巢甲状腺肿以多房囊性或多房囊性内有实性成分多见,本组病例中占72.7%(16/22),声像图无特异性,术前很难诊断.

    作者:齐振红;姜玉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本文介绍一个基于红外定位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和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系统对病人脑部扫描的断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经网格简化和切割等处理后将其显示出来.为了达到手术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精确定位,采用红外导航技术,利用在病人头部的定位标志点,进行图像坐标系和手术室坐标系的校准.

    作者:张仕刚;谢耀钦;包尚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核素血流灌注显像和B超诊断腹股沟隐睾的对比

    目的探讨核素睾丸血流灌注显像诊断腹股沟隐睾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方法45例未能触及型隐睾患者,术前分别行核素睾丸血流灌注显像和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两组结果.另10例正常对照者行睾丸血流灌注显像.结果核素显像及B超对腹股沟隐睾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1%和53%,准确率分别为93%和62%,两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核素显像和B超检查诊断腹股沟隐睾与病理诊断的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0%和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和100%,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血流灌注显像可作为继B超之后诊断腹股沟隐睾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关晏星;杨晓青;张青;陈卫民;冯亮;周爱云;朱剑芳;袁新春;陈莉;欧阳军;熊立跃;龚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牙科用三维小视野照射CT在口腔内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牙科用三维小视野照射CT(3DX)在口腔内科根尖部硬组织疾病诊断和牙齿解剖学形态影像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DX影像诊断技术,对采用口内法X线牙片不明确诊断的口腔硬组织病变进行三维立体观察,以确定病变部位.结果口内法X线牙片与牙科用3DX比较,3DX诊断部位明确,三维重建可从各个方位、空间、立体观察病变特征.结论牙科用3DX影像精密度高,画面清晰,可从三维角度分析病灶,确定部位,防止误诊,诊断率极高,便于临床治疗及保存牙齿.

    作者:赵满琳;内田啓一;新井嘉則;许彦枝;塩岛腾;宫沢裕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核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医学物理师制度

    本文论述了核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指出了日常核医学诊疗中医学物理工程人员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力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医学物理工程人员或医学物理师,为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建立医学物理师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荣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3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3D CE-MRA检查.其中脑动脉14例,颈动脉9例,胸主动脉8例,门静脉4例,股动脉3例.成像技术包括3D CE-MRA增强前后图像数据减影,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图像质量优良者达97.4%,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2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证实.结论高质量的3D CE-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作者:罗健君;李晓兵;许建铭;须同禄;刘仁坚;秦明明;汤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移植物置入术治疗,4例置入TALENT内支架移植物,6例置入国产内支架移植物.结果2例未能有效封堵动脉破裂口,其中1例治疗后12 h因动脉破裂死亡.1例移植物部分遮盖左锁骨下动脉,但无上肢进行性缺血加重,余7例动脉夹层及假腔均较好封堵.术后1周,9例行CTA检查,除1例夹层未得到封堵外,其余8例内支架移植物均无移位,假腔均缩小,真腔均扩大.随访8例(2~38个月),均无症状再发.结论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可有效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严格选择适应证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曦彤;张强;徐克;李红;肖亮;王少雷;罗英伟;段志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罕见的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女,69岁.5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咳嗽频繁,无咯血、胸痛.1个月前出现流涕、发热、气促、咳嗽,予以抗炎治疗,症状好转,仍咳嗽.近1周内咳嗽加剧.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

    作者:卢瑞梁;高明勇;杨冠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离子型造影剂致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

    患者女,62岁,右肾癌行右肾切除术后为了解腹腔内有无转移等情况,2004年2月28日来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总剂量80 ml,穿刺部位为右手背静脉.

    作者:庄治国;华佳;许建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

    目的分析严重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筛查单侧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①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同侧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对侧(P<0.01).②在各侧支循环开放组中,中风和TIA发病率分别为:无交通支开放(A组)77.4%;单支开放(B组)69.6%;双支开放(C组)65.4%;三支开放(D组)46.4%.③前交通支的开放与中风发生呈负相关(P=0.009).结论严重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使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建立.侧支循环的开放数量与中风及TIA的发生呈负相关.

    作者:郑宇;华扬;凌晨;段春;张蕾;王力力;刘玉梅;周瑛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癌重要的预后因素是病变的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等.MRI检查使分期准确性明显提高,尤其对于病人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本文比较超声、C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作用及分期准确性差异,结果MRI是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立侠;欧阳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妇产科超声的应用和进展

    超声技术的发展对妇产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妇产科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担负着其他检查方法不可取代的地位,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筛选、胎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提供了大量信息.

    作者:常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螺旋CT扫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23~58岁,均有胸部外伤病史及临床症状,对比分析其常规X线胸片和胸部螺旋CT资料.结果胸部螺旋CT发现20例肋软骨骨折,X线平片均为阴性.CT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明显错位(15例)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不连续伴断端明显错位(5例).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世鹏;桂林;戴景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速度编码电影MR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探讨速度编码电影MR成像技术在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速度编码电影MR(VECMR)对9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心脏检查.重复测量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SV)以比较其观察者间、观察者内测量的重复性,并与形态体积法电影MR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VECMR测量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重复性高,相关性好.②该方法与形态体积法MR所测正常成人左、右心室SV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6,两种方法测得的SV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速度编码电影MR测量心室每搏输出量准确,重复性高,检查简便、省时,是一种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心功能测量技术.

    作者:闫钟钰;李坤成;周怀琪;杜富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刺激的fMRI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产生的激活,为理解和发展电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对健康被试者的手腕和肘部内侧进行不同频率的低频电刺激,采用功能磁共振仪进行脑部激活图像的采集.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中的激活具有差异性,引起了运动皮层和躯体感觉区的明显激活.结论提示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这些神经通路可能服务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功能,对于在电刺激的康复治疗中,选择恰当的刺激频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飞燕;胡正珲;赵小虎;王锐;杨振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晶状体脱位2例

    例1,患者男,47岁,外伤后右眼视力明显下降3天.体检:右眼视力消失,有光感.右眼晶状体消失,眼压明显增高.超声所见:右眼长轴21mm,晶状体囊内晶状体结构消失,晶状体囊后壁破裂,晶状体整体脱落至玻璃体内,呈盘状强回声,略有漂浮感,玻璃体内见纵行强回声光带且与晶状体相连(为玻璃体膜);眼底未见异常回声(图1).超声诊断:右眼晶状体完全性脱位.

    作者:张秋萍;孙宁;宿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对宫内胎物残留的诊断价值

    本文报告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2月门诊经阴式超声诊断宫内胎物残留60例.

    作者:窦新颖;孙立涛;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