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毅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4.4%,治疗组有效率为93.3%,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剥离剜除电切除术法,将增生腺体分区段切割,内腺整体切除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志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02年11月我国发现第1例SARS患者后到2003年SARS流行期间,医护人员高比例的感染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因素,同时,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检验科是医院患者各类标本高度集中的区域,是引起医院交叉感染的发源地。为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事件发生、防止实验室人员感染、防止感染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保护操作者及公众健康安全,临床实验室必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来预防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作者:孔丽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与实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眼科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即在常规眼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后评估以及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对策,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以及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的患者多余对照组,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患者少余对照组。结果:全程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康复率。结论:两种方法比较,采取全程护理还是比较好。
作者:马润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银杏达莫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接诊的76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38人接受常规治疗,以银杏叶的萃取物配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实验组38人接受银杏达莫与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冀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内分泌科护理中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讨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60例,患者均通过常规护理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60例,患者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及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优良率为73.3%(44/60),治疗组患者患者满意度为96.7%,优良率为96.7%(58/60),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知识掌握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结论:内分泌科护理中采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效果显著。
作者:冯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高职新生的人格特征,探讨不同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沈阳医学院556名高职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男女在活跃、坚韧、严谨维度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活跃、严谨、重情、随和维度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不同群体的人格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措施。
作者:侯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和其重大意义。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强国富民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医院工作者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的医院服务宗旨,争创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
作者:周长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黔东南州农村土壤中镉含量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2012年黔东南州4个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县(市)80个村监测点农田土壤中镉含量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和2012年黔东南州土壤中各监测点镉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14±0.240(mg/kg)和0.444±0.248(mg/kg),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1.096(v=79),P=0.276。两次调查结果,分别有16.3%和30%的监测点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中土壤镉含量的规定值。结论:黔东南州农田土壤中镉水平较高,提示应加强土壤中镉的含量监测,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控制镉污染,保障群众健康。
作者:张羽权;狄静;侯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50例患者均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有40例满意,满意度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自我监测、规范饮食、合理用药、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华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妊娠及产褥期合并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病情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为(13.54±2.02)天,对照组则为(15.21±1.01)天,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及产褥期合并结核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且病情控制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术中假体放置位置的研究,使隆胸后乳房形态更加完美。方法站立位标记乳房边界,并记录其在肋骨上的投影。平卧位以肋骨上的投影为依据,将其反投影与体表。分离时略超出此范围1.5厘米,假体植入此腔隙位置准确。站立时自身乳腺与假体才能重合,融为一体。结果对300例患者进行手术,按照上述方法设计,术后乳房形态均自然,患者满意。结论此种定位方法很较确切,为分离腔隙提供准确范围。术后假体与自身乳房完全重合融为一体,乳房形态自然逼真。
作者:崔东;田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住院病人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使用《住院病人意外伤害事件危险性评估表》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评估。结果:根据评估分值与性质判断是否为意外事件高危人群及类型,落实预防措施。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防范能力。
作者:岑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手术室护理缺陷是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知识缺乏,业务不熟练等存在的缺点和发生的损失失误。其后果:①影响手术时医生的操作;②延误手术和延长手术时间;③浪费手术物品;④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为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现将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易发生的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措施概括如下。和同行姐妹们共同交流。
作者:陆向华;胡萍;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研究12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都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影响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对于产后出血,应做到积极识别,及时采取正确适当的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田园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小店区2007-201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201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集评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店区2007-2013年活产数为71643,孕产妇死亡4例(其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40/10万。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孕产妇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产后出血、异位妊娠、流产。结论小店区近7年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要进一步实现孕产妇0死亡,必须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尤其是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系统管理。
作者:郝卫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病例介绍男性,53岁,上腹痛3天,超声检查:右上腹相当于横结肠部位探及一低回声肿块,成同心圆状,纵切面上见套鞘,病灶远心端见范围约48×46mm低回声包块,境界清晰,类圆形,内部回声不均匀,间有线状稍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该包块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横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可能。该患者经空气复位成功后行CT检查,显示为密度均匀的低密度肿块影,CT值-40~-80Hu,提示脂肪瘤。
作者:徐俊;吴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患者的用药机会日益增大,门诊患者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多。轻者表现为寒战、低热、皮疹、局部瘙痒等,重者为恶心、呕吐、发热等休克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前,必需进行规范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保证医患双方的用药安全。本文就门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规范化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刘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则给予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片和碳酸钙D3片口服。将两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疼痛,并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少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学对于疾病预防和预后判断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中心结防慢病科进行诊治的结核病患者,共计68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医体质学进行诊治判断,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P<0.05。结论:中医体质学在疾病的预防和预后判断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作用,制得临床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贺江雁;范金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