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实用价值观察

徐恩海

关键词:胰岛素泵, 糖尿病,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了解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辅助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接诊的7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37人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37人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等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可见胰岛素泵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比胰岛素注射有了较大的提高。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确实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通经益髓法用于治疗痿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通经益髓法对痿病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传统对症疗法加中医的通经益髓法进行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分析上述10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病情的缓解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对两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通经益髓法在痿病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比常规的对症治疗更好的优势,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效率高,应在各个医院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录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前瞻

    PPROM的定义是胎膜破裂发生在临产前并发生于妊娠37之前。双胎妊娠并发PPROM的概率为7%-8%,而单胎妊娠为2%-4%。PPROM的病因很多,它的发生往往是母体、胎儿及环境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产前类固醇、潜伏期抗生素、硫酸镁的神经保护及宫缩抑制剂已经变成PPROM的常规干预方法,但当PPROM发生于双胎妊娠时临床医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作者:刘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28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128-slices spiral CT angiography,128-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2月间在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250例进行128-SCTCA 检查,其中74例诊断冠心病患者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 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209例患者的487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74例冠心病患者以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 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7.1%、96.2%、94.4%。从74例患者的370支冠脉中检测出196处斑块,非钙化斑块处、混合斑块处及钙化斑块分别占19%、12%、69%。结论128-SCTCA对检出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能多角度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能比较准确地评价斑块的性质,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常规手段。

    作者:庄凯帆;庄娘妥;杨旋彪;Yang Qinghua;Liu Weijun;Liu Hongfang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取得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汪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可能发生的因素

    目的:针对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良事件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960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不良事件因素主要涉及患者自身、患者家属、医院设施、护理人员、医护沟通配合四个因素。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医院规章制度、病房管理要求、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作者:王惠光;徐明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实施风险管理时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手术风险发生率与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风险发生率为0.76%,对照组手术风险发生率3.8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的为50%,总满意度达到96%,不满意的只有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为30%,总满意度为74%,不满意的为26%,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风险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风险管理,加强风险意识,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与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周爱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冷光美白治疗不同类型氟斑牙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冷光美白技术治疗不同类型氟斑牙的疗效。方法,观察接受冷光美白治疗的氟斑牙患者共128例,按不同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病例组。用比色板比色法判断治疗效果,轻度组和中度组,重度组比较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和重度组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光美白治疗技术对中重度氟斑牙的疗效优于轻度氟斑牙。

    作者:万海丰;顾勤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普外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普外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普通的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普通术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术前两组的血压、心率和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无论在血压、心率、焦虑评分还是护理满意度上效果都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普通术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悲观情绪和疼痛程度,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沈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比较

    目的:探讨CT检查与普放检查对于诊断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的诊断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73例,分别采用普放检查和胸部CT检查以确定其病症。结果:采用普放检查有3例恶性肿瘤漏诊,占总例数的4.11%,误诊率为9.59%;采用胸部CT检查有1例良性肿瘤漏诊,占总例数的1.37%,误诊率为1.37%,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与鉴别中采用胸部CT扫描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率,对于病症的诊断具有极小的误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国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分析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的心脏并发症,主要包括: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大小冠状动脉病、左房室扩大、心力衰竭等。超声心动图检出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快于心电图,已经成为诊断左心室肥厚的金标准。除此之外,它还能检查心脏功能、房室腔大小、心肌质量,是一项无创伤性的检查,能够更明确指导疾病诊断与临床治疗,有利于及时监测病情。心脏彩超作为一种分辨率高、安全而且可重复操作的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

    作者:杨胜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会阴侧切可吸收线缝合的体会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可吸收线缝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2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会阴侧切可吸收线缝合术,对照组100例采用会阴侧切医用羊肠线传统缝合术。结果:会阴侧切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术手术缝合时间短,伤口愈合好,不用拆线,住院时间短,产妇痛苦少,效果满意。结论:会阴侧切后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柏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护理干预探究

    目的:探究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84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慢性肝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慢性肝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睡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接受睡眠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没有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睡眠情况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慢性肝病患者使用足浴结合按摩的方式、睡前渐进性放松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睡眠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

    作者:林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漫谈时病的药物预防

    本文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探讨时病的药物预防方法,而对时疫的药物预防则不属于本文内容,但通过时病药物预防以调整机体的抗病力量,故对时疫的感染亦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从探讨角度出发,为时病预防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田野;高金鑫;田石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分析

    目的:在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积极建立ICU护理小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9月ICU收治的128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随机分成A、B两组各64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专业ICU护理小组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监护平均时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住ICU时间均要低于A组,且护理到位率要比A组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要高于A组(P均<0.05)。结论在ICU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专门建立ICU 护理小组,将能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梁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工流产术后两种避孕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器与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年来在我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术后立即要求避孕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短效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对照组立即放置宫内节育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再次妊娠、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有很高的避孕效率,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少,时间短,月经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口服短效避孕药比放置宫内节育器安全、有效。

    作者:索红杏;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 RRT联合血液灌流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RRT联合血液灌流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和血流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炎性反应强度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联合血液灌流可以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发挥积极作用,其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缩短患者临床抢救及治疗时间。

    作者:徐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提高我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43例骨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过精心细致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6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64例在我科进行诊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则予以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8±1.7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3.2±1.9d),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而对照组仅为83.33%(2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蒋忠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体会并复习文献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退化,储备力下降,心脏顺应性差,心搏出量少,加上常合并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1,2】。我科对两年来救治的老年急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颜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TA1和VEGF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MTA1和VEGF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石蜡组织标本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MTA1和VEGF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TA1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5%和42.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7.6%,与正常组织阳性率(9.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发生的癌,与正常组织比较,MTA1和VEGF蛋白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和VEGF蛋白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TA1和VEGF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TA1和VEGF蛋白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及患者的预后相关,二者在甲状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权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