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
目的:对普外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伤口早日愈合,患者早日出院。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胃肠外营养的45例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过胃肠外营养护理后,营养状况均良好,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胃肠外营养的护理能改善普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倪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提高清醒病人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率的佳方法。方法:选择需要插胃管的清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胃管,观察组在插胃管之前口含一片酸果肉,利用酸果肉诱发唾液迅速分泌,激发患者生理性吞咽活动、促进胃管顺利进入胃内。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呕吐、呛咳发生率、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含酸果肉诱发唾液分泌能提高清醒病人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病人舒适度。
作者:张华;宁献芬;宁志婵;黎振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痤疮是皮肤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反复发作,治疗过程长,甚至会留下瘢痕,恢复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社交活动。笔者根据临床观察,面部痤疮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皮疹常以某部位群发,或对称性分布,以额头、面颊、太阳穴、耳前、唇周及下颏部分布为多,分别对应各经络在面部分布的区域,根据经络辨证,拟定治法方药,临床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春艳;曾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高职新生的人格特征,探讨不同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沈阳医学院556名高职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男女在活跃、坚韧、严谨维度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活跃、严谨、重情、随和维度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不同群体的人格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措施。
作者:侯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方法,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29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的29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输卵管再通率、术后并发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异位妊娠大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潘利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与日俱增。而胸脑外科患者又是基层医院中极具复杂性、严重性的病患之一,因此,在胸脑外科护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纠纷。为改善这种局面,促进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和谐,那就有必要对胸脑外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予以探究分析。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目的而开展的探讨工作。
作者:彭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西药伐昔洛韦联合牙周炎机械治疗、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应用于重症牙周炎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后4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口腔卫生检查以及龈上洁治。治疗一周内,给予对照组20例患者口服安慰剂,观察组20例患者口服伐昔洛韦。一周后,分别进行龈下刮治以及根面平整治疗。分别在基线点以及治疗后3、7月对两组患者进行严格牙周检查,统计其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百分比、PD>4mm位点百分比较基线点的变化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牙周指标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经治疗后3月、7月,观察组PD、PD>4mm位点百分比、BOP阳性位点百分比较基线点减少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机械治疗方法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重症牙周炎疗效确切。
作者:罗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内容,可显著改善其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宋明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对于改善躁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躁狂症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五十例。均接受系统的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一般整体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共计6个月。同时记录家庭护理钱以及家庭护理后应用躁狂表表(BRM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家庭护理之后的应用躁狂量表(BRM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与进行家庭护理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家庭护理有利于躁狂症患者病情的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
作者:李桂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在我院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并对治疗特点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82例老年口腔修复的患者中人均缺牙11.1颗;其中义齿活性修复49例,活动和固定义齿联合修复10例,种植体义齿修复2例,义齿固定修复21例;术后给予患者为期一年的随访,除一例患者出现义齿性龈炎外,其余均未出现其他口腔并发症。结论:活动义齿修复及固定义齿修复是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两种常见方式,其中以活动义齿修复为常见;而口腔修复后对义齿进行科学的保养,电话随访,及时复诊,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则是提高义齿修复成功率、延长义齿使用时间的关键。
作者:颜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探讨羊膜卷填塞联合双层羊膜遮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旨在为提高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角膜溃疡穿孔的患者19例共21眼,应用羊膜卷填塞联合双层羊膜遮盖治疗,随访6个月统计治疗后前房形成、穿孔愈合、羊膜转归、术后不良反应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1眼均形成前房,溃疡表面双层羊膜吸收良好,角膜表面平坦无不良并发症,同时术后视力为0.46,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羊膜卷填塞联合双层羊膜遮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能有效保护眼角膜、提高视力、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董益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步上升趋势,影响和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为此,作者就精神专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骆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应用导致部分系统性疾病中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日渐增加。本文对此提示性进行了浅述。
作者:王东;陈惠芳;吕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医院护理人员为执行主体,针对患者及相关人群开展的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全过程的健康教育活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但在现今护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表现在护理方面的因素、患者方面的因素、环境因素等。为了使健康教育发挥良好效果,有效持续开展,针对以上因素尝试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更新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二是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与教育技能;三是学会良好的医患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度;我们通过尝试更新护理观念、方法、进行积极的经验总结和合理的创新,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作者:杨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医院满意度综合测评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实施结果的分析。方法:我院于2009年9月开始实施医院满意度综合测评体系的建立,门诊病人每月抽取30例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每月的调查在接近当月二十号之前的某天集中完成。结果:通过对2013年全年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综合满意率高的是医生技术和导诊处;综合满意率低的是就诊程序。比较2009年到2013年每年总的综合满意率,发现自2009年开始建立医院满意度综合测评体系,我院患者的综合满意率在逐年上升。结论:建立医院满意度综合测评体系后,我院的服务水平在不断上升,说明医院满意度综合测评体系的必要性,值得我院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完善。
作者:李庆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通过对历届实习护生的带教,总结出带教特点。为帮助实习护生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水平。
作者:罗盼;李雪宁;罗红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 ICU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研究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ICU 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分析患者中存在的引发 ICU 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结论随时评估患者、预见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制定出系统的护理计划、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预防 ICU综合征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择取2010.07-2014.07起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40例患儿,针对其临床特点予以回顾性探析。结果:本组40例患儿中,12例患儿出现低热,体温在37.5℃左右,28例患儿没有发热。全部患儿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惊厥,惊厥症状在12小时内停止发作。40例患儿脑脊液检查结果均正常,头颅CT检查显示正常,4例患儿出现4次惊厥,在急性期出现轻度脑电图异常,直到恢复期变为正常。结论:婴幼儿轻度胃肠炎并发惊厥需及时进行治疗,临床预后效果较好,不需要长时间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作者:江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基于静吸复合麻醉不同镇静深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术的病人64例,根据病人的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与病人手术过程中,给予所有病人使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分析静吸复合麻醉不同镇静深度对两组病人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一天连线试验的完成时间明显较短,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妇科腹腔镜术的病人使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有效控制镇静深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还能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卓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对踝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踝部骨折患者,将其中的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中医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另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复位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5.73%,对照组为76%。结论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对踝部骨折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凌纯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