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新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30例行ERCP术的患者开展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护理干预,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230例患者经ERCP 检查和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ERCP术是消化内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大限度的消除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为整个诊疗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袁金蓉;梁薇;韩莎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2012年无锡市滨湖区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533例,以1~4岁儿童发病多,占总病例数的79.00%,全年12个月均有发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根据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有关部门应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力度,重点对象为1~4岁儿童。
作者:方静;王敏芳;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而对照组仅为87.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樊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2013年12月23日因右颌下肿物1月到本科就诊。体检示局部无红肿、疼痛,无发热等症状。右颌下可触及一包块,约4cm2cm,质中等,活动度可,边界清,无触痛。颈软,无抵抗。甲状腺、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涎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探查(图1):右侧颌下腺可见3.4cm1.6cm低回声包块,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内可见血流信号,左侧未见异常。双侧颈部可见数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以“右颌下腺恶性肿瘤”收入院。常规行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于2013年12月25日全麻下行右颌下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图2):“右颌下腺”涎腺组织,呈小叶状分布,部分小叶小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细胞大小较一致,核较圆,胞浆较丰富、淡染,涎腺结构破坏,可见腺泡和导管残存;免疫组化:CD20弥漫(+);CD79a弥漫(+);CD5部分细胞(+);CD23显示滤泡树突网破坏;CD43(+);Cyclin-D1(-);Ki-67(5%+);CD38灶(+);CD10(-);Bc1-2(+)。综合HE染色及免疫组化:符合淋巴上皮病变伴发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后转外院血液科化疗。随仿半年颈部未诉不适。
作者:孙炎;韩洁;蔡冰国;郭庆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两种灌肠法对粪石性肠梗阻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治疗的粪石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温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治疗,而观察组选择生理盐水注射液和甘油与双氧水混合液进行灌肠治疗,并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对两组患者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应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和甘油与双氧水混合液进行灌肠治疗,并加强护理,与传统灌肠手段进行比较,其效果更加明显,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赛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严重创伤是医院急诊急救中较为常见的急症类型之一,患者由于遭受到强烈打击,使其重要脏器发生破裂、大出血等情况,使血液循环量锐减,并伴随剧烈疼痛,此外由于病情进展较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抢救,将发展为休克甚至死亡,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死亡率极高的外科伤病。而出现严重创伤后的数分钟到2h之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也是进行抢救治疗的重要开端,因此强化急救护理对于严重创伤病人来说,有着关系到其生命的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急症急救护理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分析了创伤患者急诊急救护理在未来发展中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笔者的介绍掌握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这是我们社会新时代发展的必要过程。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其在甲亢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所医治的93例甲亢病患随机的分成两组,观察组为48例,对照组为45例,观察组采用他巴唑与自拟汤药甲亢方1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他巴唑进行治疗,治疗的时间为6个月,将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状况进行详细的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9.5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自拟汤药甲亢1号与西医他巴唑治疗法相结合的疗效要比单独使用西医他巴唑治疗的疗效好。
作者:和江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到2014年5月接收的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4.4%和6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均比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白癜风患者时,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方法的疗效非常显著,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作者:于建江;宋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在我院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并对治疗特点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82例老年口腔修复的患者中人均缺牙11.1颗;其中义齿活性修复49例,活动和固定义齿联合修复10例,种植体义齿修复2例,义齿固定修复21例;术后给予患者为期一年的随访,除一例患者出现义齿性龈炎外,其余均未出现其他口腔并发症。结论:活动义齿修复及固定义齿修复是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两种常见方式,其中以活动义齿修复为常见;而口腔修复后对义齿进行科学的保养,电话随访,及时复诊,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则是提高义齿修复成功率、延长义齿使用时间的关键。
作者:颜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效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痛苦和恐惧心理,有效保护血管,便于抢救用药,提高疗效,减少患儿静脉感染机会,减少护士工作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人数进行统计,总结经验。结果:120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2天,长7天,平均5天,1例发生穿刺点小面积皮肤感染,未出现1例因静脉留置针而出现全身感染。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一项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作者:薛君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1例腿部滑膜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该患者肿瘤体积大,并侵犯股动脉、股骨头,经过化疗、肿瘤坏死因子瘤内注射、手术等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休养。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针对患者肿瘤大等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做好肿瘤局部护理,化疗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等,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章晓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有效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措施,以有效指导临床。方法本次研究中共纳入对象96例,均为在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0年3月-2014年3月),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单号入院者为治疗组,共40例,临床期间采用皮下引流法治疗,双号入院者为对照组,共56例,临床期间给予传统开放换药方式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研究中涉及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软件作分析和处理。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治疗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清洁和愈合时间、药物更换次数、瘢痕发生情及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皮下引流法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治疗中可有效的缩短患者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对于帮助患者减轻生理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炜;阳光;唐武;周小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误诊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拟诊断为乳腺错构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40例患者超声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柔软的肿块,边界清晰,生长缓慢。超声诊断为乳腺错构瘤36例,经过手术病理判断有2例乳腺错构瘤被误诊为脂肪瘤,误诊率为5.6%。超声诊断乳腺错构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66.7%。结论:乳腺错构瘤比较罕见,彩色多普勒诊断有比较高的价值,但是要注意误诊情况。
作者:王思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调查门诊抽血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寻找减少和降低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途径。方法:依据门诊抽血室存在护理人员和患者潜在感染易感因素(门诊抽血室为半开放式格局),制定相对应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充分发挥院感督导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督导作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个人防护制度,规范门诊抽血室感染管理工作是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结论: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我科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
作者:庄美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前列腺癌是临床上男性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现患病大多处于晚期,非手术治疗成为了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本文是对前列腺癌非手术治疗方面进行相关综述。
作者:刘元君;吴志坚;郭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直接药敏检验与常规药敏检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与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接收治疗的发热合并全身感染的患者300例,以无菌操作对所有患者在发热或感染的高峰期时采集阳性血液标本300份,并对每份样品同时进行两种方法的鉴定。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细茵鉴定结果及药敏性。结果:在菌种检出率中,肠杆菌属的检出率高,而在细菌抗生素敏感度的检出符合率的比较中,运用两种方法的药敏检验结果总的符合率高。结论:直接药敏检验具有多重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泪道逆行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38眼)慢性泪囊炎采用进口硅胶制成的泪道再通管逆行置入鼻泪管中,恢复其自然通道。结果36例(38眼)中,治愈30例(31眼),有效4例(5眼),无效2例(2眼),总治愈有效率94.74%。结论逆行泪道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成功率高,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作者:刘刚;孙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结合喜炎平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泻时间为(2.627±0.784)天,退热时间为(1.046±0.409)天,观察组的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结合喜炎平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不仅疗效好,而且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孙凤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全凭七氟烷吸入全麻下行根管治疗的学龄前儿童苏醒期躁动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10例学龄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T组)56例,对照组(C组)54例。T组采用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麻醉助手对患儿进行术前专人有效心理干预,术中及时有效吸唾,术后严密观察与对症处理开展治疗。C组采用常规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对患儿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量表的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躁动的持续时间。结果 T组的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量表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躁动的持续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儿进行术前专人有效心理干预,术中及时有效吸唾,术后严密观察与对症处理,对门诊学龄前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起到了抑制作用。
作者:樊林;罗洪芳;李霞;颜小翠;蒋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讨论个性化护理对心绞痛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入住我科室的心绞痛患者80人作为本次工作的实验对象作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组,以及80名相对应的护士进行单对单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地全方位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一天后经围手术期处理可下床轻微活动,基本康复的有39例,1例需进一步治疗。后期没有复发案例;对照组病人术后基本康复的有34例,6例仍需治疗。后期复发的有5例。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在手术成功率以及后期复的发率方面更佳,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心绞痛患者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得到极大地体现。
作者:于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