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疗法用于抗痨药物胃肠道副作用的临床分析

张娟辉

关键词:抗痨药物, 胃肠道副作用, 中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疗法治疗抗痨药物胃肠道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治疗肺结核出现的胃肠道副作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抗痨药物所引发的胃肠道副作用,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饮食对慢性湿疹患者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饮食对慢性湿疹患者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6名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在不同的饮食习惯下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表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予正确饮食指导的患者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复发周期延长。结果对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可以有效的促进治疗和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惠叶子;白美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脊柱膝关节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采用微创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4%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75.6%);实验组94%患者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血量为(60.5±4.8)ml、手术时间为(56.2±5.6)min,住院时间为(8.9±2.7)d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例出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7例)(P<0.05)。结论:脊柱膝关节发病率较高,致残率也比较高,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7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7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脱水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调控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天;两组均禁用溶栓、降纤、抗凝药物及其他神经保护剂。分别在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21天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通过21天ESS增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7、14、21天ESS及B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1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志鹏;孙光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黄褐斑中医内服方剂组方的规律

    目的:对黄褐斑中医内服方剂组方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黄褐斑中医治疗的用药特点。方法:对2000年10月到2013年2月中医治疗黄褐斑的内服方剂共506首进行收集和整理,采用医药类方的方法,按照功能和作用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总结其五脏归经。结果: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是黄褐斑中医内服方剂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其中补虚药使用频次多,活血化瘀药次之;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入肝经频次高;甘味药出现的频次高,药味数也多。结论:黄褐斑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气滞血瘀,中医内服方剂以疏肝健脾补肾、养血活血为主。

    作者:宋学山;吴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胆道镜去处胆道残余结石治疗过程中进行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后存在胆道残余结石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行胆道镜取石治疗。对观察组采用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1.7%,满意率达到96.7%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效果,改善患者治疗体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丹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等离子电切术治疗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prostae,TURP),至今仍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satichyperplasia,BPH)的金标准,但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为凶险的电切综合征(TURS)。现将本院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VP)治疗BPH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袁志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单独的常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6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恶化1例;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恶化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詹骐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0例不同类型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对不同类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本次入选病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共计100例,根据入选10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组,60例为支气管肺炎组,40例为节段性肺炎组。对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肺外表现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与节段性肺炎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肺炎组患者C反应蛋白检出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节段性肺炎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肺炎组患者肺外表现发生率与节段性肺炎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表现有一定差异,节段性肺炎炎症反应较重,需要临床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作者:衡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预防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预防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采用ICU呼吸机治疗的外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呼吸机管理、吸痰护理、护理人员管理等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12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总数的12.0%,其中有2名患者死亡,占肺炎患者的16.67%;对照组中有36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总数的36.0%,其中有15名患者死亡,占肺炎患者的41.67%,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肺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呼吸机管理、吸痰护理、护理人员管理等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沈演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科重症病人外周静脉输注药物外渗的护理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科重症病人外周静脉输注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输注药物外渗,提高药物输注的护理质量。方法对30例神经科重症病人外周静脉输注药物外渗的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外周静脉输注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与血管解剖,药物,病情相关。患者由于低蛋白血症是在我院神经外科患者在接受外周静脉注射治疗时出现药物外渗为重要的原因,其占到所有出现药物外渗患者例次的36%,其次为由于治疗所必须的血管活性药物这一因素,占到所有出现药物外渗患者例次的30%,而年龄等患者个人因素和护士操作失误也会导致药物外渗,其比例分别为全部例次的23%和10%。结论护理人员实施药物输注治疗时能正确评估病人的整体状态,选择输注血管则能有效预防药物外渗。如出现药物外渗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能减轻输注部位的肿胀程度。

    作者:罗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实际体会

    目的:了解腹腔镜下微创手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对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接诊的58名胆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胆结石患者接受治疗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58名患者接受治疗状况良好,在排气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各方面表现出色,不良反应仅有5例。结论: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金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和药理分析

    目的:探讨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药理作用。方法案例分析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资料50例,且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0.5mg、每日一次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mg、每日一次治疗,时长两周,观察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及神经病变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故应推广使用。

    作者:司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鼻咽癌放疗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鼻咽喉放疗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QCC在手术间一次性医疗物品中管理应用

    目的:探讨QCC在手术间一次性医疗物品中管理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手术间每日一次性医疗物品需要1258件,其中,一次性抗菌物品1064件。采取QCC质量管理方法(即QCC组),与以往的常规管理方法(即常规组)进行比较,分析手术室一次性医疗物品不合格率、一次性抗菌物品消毒灭菌达标率以及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QCC组手术间一次性医疗物品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27%<17.17%),其一次性抗菌物品消毒灭菌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9.44%>90.98%),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QCC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间一次性医疗物品的质量,提升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灭菌效果,为手术安全增强保障,值得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冯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D-J管在孕妇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留置D-J管处理孕妇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3年收治21例孕妇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留置D-J管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的肾绞痛经治疗均得到控制,3例患侧腰部胀痛,2例间歇性肉眼血尿,未见产科并发症。分娩后,12例发现结石自行排出,8例行输尿管镜碎石,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21例孕妇均顺利渡过围产期,婴儿健康。结论对于常规治疗不能缓解的孕妇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留置D-J管处理安全有效。

    作者:程伟松;胡恩平;刘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对母婴健康状况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方法及其实施效果,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采用医学干预前后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照研究,分别于产后14天和产后42天进行两次访视。第一次采用家庭访视,对母婴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以《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产妇是否患有产后抑郁症;同时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以产褥期保健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和具体的医学干预指导。第二次访视主要在医院保健门诊进行,了解干预后母婴健康状况的变化,比较干预组与非干预对照组母婴健康状况和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变化,综合评估医学干预效果,总结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内容和方法。结果产妇精神状态、睡眠、饮食、乳汁分泌等,和婴儿精神状态、睡眠、面色黄染等,干预后比干预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产妇各种产后并发症患病率,和婴儿腹泻、湿疹、尿布疹、脐部感染等患病率,干预后比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母乳喂养率显著升高。产妇精神状态、乳汁分泌、子宫复旧等,和婴儿精神状态、面色等,干预组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5);产妇产后并发症患病率、EPDS评分,和婴儿肺炎、湿疹、尿布疹、鹅口疮等患病率,干预组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0.05)。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桥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产次、分娩方式、产妇产时体重、婴儿性别等与抑郁症密切相关(p<0.05)。总结出了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模式。结论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可明显促进产妇复旧,显著降低产后并发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应在各助产医疗机构推广实施。

    作者:孙岚;罗娇;陈刚;任修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洞口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洞口县2008年至2013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以指导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法分析手足口病的年均发病率、时间以及人群分布特点,并分析患者病原学检测资料。结果:自手足口病被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以来,疫情强度逐年上升,2012年为年发病率高峰,发病率为223.31/10万;EV71型病毒与CoxA16病毒检出率呈此消彼长增长趋势;且主要发病时间为5-6月及11-12月;发病人群10岁及以下年龄组人群,尤其是1岁至2岁年龄组。结论:洞口县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具有低龄化、季节性、优势毒株变化大等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曾纪梅;曾文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7例。观察组应用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在退热随机和疱疹消退时间及肢体抖动、易惊、呕吐等时间以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作者:左应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术前抗感染药物预防及综合措施在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收集近年来住院治疗的妇产科患者500例,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50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预防感染,观察组行感染预防综合护理干预,分析2组的感染情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率为7.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1.2%。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心里辅导、卫生指导等,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感染病原体动态监测、加强抗感染药物管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降低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感染发生率。

    作者:丁烨;孙静清;候鑫楠;祁春颖;杨杰;郑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的护理

    颈椎管狭窄症是指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因素造成骨性或纤维性退变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共济失调型脑瘫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我科于2012年6月收治1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经过20天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