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芹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时发生会阴撕裂伤的相关因素,总结具有针对性的的助产预防方法,以减少分娩时会阴裂伤及程度。方法:通过对我科2012年全年分娩时发生会阴撕裂伤的11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产妇、胎儿、助产士等方面来综合分析会阴撕裂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通过细致的产前准备、优化产时措施、提高助产者业务素质等可以有效降低会阴裂伤的发生率。结论:在助产工作中要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会阴撕裂伤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助产方法,预防会阴裂伤,减轻产妇痛苦,为今后的助产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保证患者数学的有效安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检查的规定,用盐水对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的血液进行试验。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260例患者血液中采用卡式微柱凝集法一次性检测正确率的正定型为100.00%,反定型为99.84%。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结果明确、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容易保存,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作者:唐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主要以心理护理为主,B组患者则以环境护理为主,C组患者主要以机械通气为主。比较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有30例患者痊愈,14例患者好转,6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8.00%;B组患者有28例患者痊愈,13例患者好转,9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2.00%;C组患者有33例患者痊愈,14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4.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应该以机械通气作为重点,同时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等措施来强化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减轻痛苦,降低死亡率,确保诊疗效果。
作者:穆亚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腹腔镜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间我院收治的12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83%,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腹腔镜直肠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及MR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分析影像结果。结果:CT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78.57%,MRI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9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明显优于CT,特别是超急性期或者早期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段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口比例出现了较大变化,老龄比例增大,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随之老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跟地位,而老年人多病,身体机制逐渐老化会出现诸多问题,老年人住院的平率大大增加。随之老年人住院的安全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合理的照顾护理老年人即能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又能保障医疗安全。同时还能保障老年人个人生命安全利益。本文就老年人住院期间易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管理。
作者:王静;姜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统计学》[1-2]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实验的分组、实验方法的选定、实验结果的处理,处处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在处理实验结果时,经常要运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学统计的分析。同时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的必要条件[3]。医学统计方法应用不当,常常会带来错误的结论,影响整个论文的质量[4]。因此,统计学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是判断论文科学性的主要依据[5]。
作者:王麟尧;李晨;陈鑫;罗威明;冯楚炎;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前腺增生症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膀胱痉挛次数和膀胱痉挛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0、6.11,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2,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病人膀胱痉挛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艳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有个体差异,由于各种状态和条件既复杂又相关,客观地判断疼痛的程度较难,重要的是具有早期发现疼痛,收集信息的能力,只有对其作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术后疼痛是临床中普遍、重要的征症状,患者往往伴随着消极、低沉的情绪;疼痛还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特征及评定疗效的一个标准,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因此,术后对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作者:姜雯;樊春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保证配制的皮试液浓度达到规定的要求。方法:通过三个例子解析该数学公式的使用。结果:该公式无需护士对由于不同抗生素种类剂量导致的大量数据的记忆,就能配制出符合浓度要求的皮试液。
作者:蒋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VSD)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方法:对23例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VSD)。结果23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可以游离植皮或皮瓣手术创面修复。结论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引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患者痛苦少,且减轻务人员工作量。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方法成立门诊静脉输液室,加强静脉输液的管理,做到认真查对。严格消毒。优质服务等。结果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输液质量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才能达到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张肖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1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4例,降压药物使用氨氯地平,观察组74例,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一周之内不用任何降压药物,治疗时间为一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68.91%,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92%,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3%,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用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氨氯地平。
作者:李鹏董;苏梅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前瞻性护理对便秘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前瞻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前瞻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便秘,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并且可以控制并发症。
作者:韩珍慧;周杰;蓝环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法分析我科716例住院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患者自身、护理工作人员、医院三方面安全隐患,其比例分别为11.87%、9.64%、2.37%。结论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升护理质量是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重要策略。
作者:廖静;何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的两大体系之一,也面临着强烈冲击。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和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本文就如何做好口腔科的护理工作进行了简要概述。
作者:毛庆婷;刘可莹;李军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院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窗口,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是离群众近的“神经末梢”,担负着救死扶伤、承载着民生健康的重要任务。医务人员接触面广、交流多,且医院员工的文化层次较高,接收信息能力强、参与意识高,这些都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路线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思想。医院作为我国为民服务的主要机构,在面对重大变革的形势下,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医院改革发展稳定是当前医院稳定发展的必要步骤。本文就医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策略进行分析。
作者:毛凯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髁间骨折病人5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病人,治疗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28例病人中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28例病人中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8例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为(9.2±3.7)周,对照组28例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3-21周,均为(16.5±4.5)周,治疗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够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50例入院的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访问,了解到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病人、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针对产科护理风险,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并实行热心接待、细心计划、耐心治疗及暖心沟通等人性化护理。
作者:周菊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运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氟伐他汀、非诺贝特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都明显比治疗前好,治疗效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好,(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过程中,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血糖水平也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明跃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