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7例宫腔镜等离子电切术的巡回护理体会

柏贵红

关键词:宫腔镜, 电切术, 灌注液过量吸收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的术中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总结67例宫腔镜等离子电切术的术中观察及护理的情况。结果:6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有66例术中情况稳定,1例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出现灌注液过量吸收综合征,经及时处理,并发症得到控制。结论: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宫腔镜电切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外涂治疗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的护理方法。方法:结合一年多来的临床资料,对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PICC置管术后在临床上所出现的导管周围炎,护理对策是按常规PICC置管维护后,将地塞米松水针剂5 mg涂在皮炎创面,待干后涂皮肤保护膜,贴透明贴,尽量避免在皮炎处再次贴透明贴,缩小贴透明贴的范围,将使用的IV3000透明贴10cm ×12cm改为7cm ×6cm医用输液贴,一周后导管周围炎可治愈。结论:PICC置管术能极大的方便患者的临床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值得推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护理报告

    目的:报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护理。结果:87例患者中再通63例,临床再通率72.4%,其中19例发病2h内进行溶栓治疗,17例再通,再通率为89.5%,26例为发病4h内进行治疗,21例再通,再通率为80.7%,34例发病6h内进行治疗,22例再通,再通率为64.7%,余者8例在发病超过6h后进行溶栓治疗,4例再通,再通率仅为50%;69例患者中,17例并发轻度出血,比例为19.5%;57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为93.4%;余者2例室颤合并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2.29%。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且在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溶栓治疗的再通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高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13年5例出生缺陷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方法2013年在江川县中医医院出生围产儿共354例,其中男179例,女175例。出生缺陷统计共有5例,总发生率14.12‰%;男2例,发生率5.64‰;女3例,发生率8.47‰;男女性别比例0.67:1。结果通过分析了解本院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引起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作者:温纯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试论胸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面对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现状,护理管理人员就如何搞好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安全有效开展护理服务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外科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胸外科作为外科中的重大科室,具有病种繁多、病情紧急、病况多变的特点,存在多种隐性危险因素。胸外科护理风险在日常护理操作、处理、抢救、护理文书管理等多重环节中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急于解决的重大难题。

    作者:张宏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创建“骨科无痛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创建无痛病房,以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方法: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制订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建立后,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结论:“无痛病房”就是通过对疼痛管理,科学评估,合理运用镇痛方式,患者制订科学、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将手术疼痛降低到低点,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敏;吴国燕;张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显示手掌局部层次与结构标本的制作方法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手的解剖特别是手掌部的层次解剖是重点内容,由于手的结构非常复杂,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手掌部的层次、结构。所以教学中需制作精致的层次解剖标本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手掌部层次解剖标本以配合教学,教学效果较好,特将设计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兵;姚伟;张斌;向平;马森;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探讨

    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又名“弹响指”“扳机指”,多发于手部过劳者。亦有先天性患者。患指因疼痛而活动受限,按摩以及局部药物封闭治疗等保守疗法治疗多见,但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腱鞘滑车,创伤较大;小针刀治疗效果有时候不尽如人意。作者自2007-01~2013-3采用普通尖刀片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68例,该疗法做如下说明。

    作者:陈晓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术中保留乳腺癌患者肋间臂神经的意义

    传统乳腺癌根治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常只强调对胸长、胸背神经的保留,很少或根本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因而有不少患者常于手术后感患侧上臂及腋后部皮肤有疼痛、麻木、烧灼感等不适症状。笔者认为在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地防止术后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术中生活质量。

    作者: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氢氧化钙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氢氧化钙以及甲醛甲酚应用于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160颗慢性根尖周炎恒牙,并且将这160颗牙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80例慢性根尖周炎恒牙。实验组的80例在根管预备之后封入的是氢氧化钙糊剂,而对照组的80例在根管预备之后封入的是甲醛甲酚。并且对两组在封药期间的疼痛率以及封药一周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此外还要对根管治疗后一年的疗效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在根管的封药期间,实验组患者疼痛发生的概率是12.5%,而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的概率为30.0%,P<0.01。此外在进行封药的一周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根管消毒率是90.1%,而对照组的根管消毒效率是70.5%,P<0.01。在根管治疗完成的一年之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复查,数据显示实验组的根管治疗成功的概率为94.9%,而对照组的根管治疗成功的概率为65.3%,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氢氧化钙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作者:姜启;江中军;黄润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的切口憩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阴道手术,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邹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足月低体质量儿的舒适护理体会观察

    目的:对足月低体质量儿应该采用的护理方式进行探讨,从而达到降低新生儿童的患病几率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生的76例足月低体质量儿进行实验,按照产妇及其家属的意愿将这76例新生儿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普通护理组以及舒适护理组两组。其中普通护理组有新生儿40例,而舒适护理组有新生儿36例。对新生儿出生后7天的啼哭、呕吐、脐带、五官、体质量以及尿、便、哺乳和皮肤等变化进行记录。结果:实验表明,舒适护理组中足月低质量儿的患病几率,也就是新生儿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几率同普通护理组中新生儿相比较明显较低,此外舒适护理组中的新生儿的体质量增加率同普通护理组相比较则明显增高。结论:由于足月低质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对他们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将他们的患病率降低,这一护理方式应该成为今后对新生儿护理的发展方向。

    作者:刘彦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78例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后的进行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测,注重并发症的防护以及治疗。结果: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优势。结论:本研究针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而制定的针对性护理较常规的护理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刘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雷替曲塞这种药物对前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患者,对照组28例患者,实验组选择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对照组的有效率为,两组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这两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能够使患者得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DCA循环应用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自我科出院的病人,从中随机抽取240例病人进行电话回访,根据回访数据得出2012年我科护理满意度平均分值为90.98分,从质量管理“法”的环节进行根因分析,找出管理中影响护理满意度的三个因素,针对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有形成果为我科护理满意度由2012年的90.98分上升为2013年的94.67分,提高了科室的护理满意度;在无形成果上科室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能力均得到了提升。结论:把PDCA循环管路应用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规范了科室护理管理的方法,提升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翁慧;刘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同理心在急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以“同理心”的方式沟通于急诊科患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实现医患双赢。方法:将2013年1月-8月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同理心培训,加强护士感受性训练,掌握正确的同理心表达方式,评价急诊医患关系状态。结果:运用同理心后医患关系和谐度明显高于运用前,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同理心在急诊诊疗过程中运用,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医患间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值得医院推广。

    作者:杨丽;杜宁莉;庄利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做了简单分析,主要由于医疗资源配置及不当、财政投入不足、经济效益驱动的过度医疗导致等问题引起的。同时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加大财政对医疗投入,医疗资源下沉、加强规范行医等等方式。

    作者:吴才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骨折是由于车祸、机械性损伤、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病人形体变化,功能障碍,加之事情多突然发生毫无思想准备,伤后病人常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故病人多有严重思想负担,造成心理上种种变异。因此,医护人员在对病人做好治疗及生活护理的同时,必须给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通过对100例骨折患者的护理观察发现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路径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路径认知状况,并指出其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对我院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不记名式问卷调查,共有20个问题,每题1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倒扣分,记录所有参与调查人员的得分并进行统计。结果:其中得分0~5的11例,得分5~10分的38例,得分10~15分的护理人员38例,得分高的人群有12例;网络和与同事交谈成为被调查者获取临床护理路径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占57.0%和49.0%;工作太忙和信息来源太少则成为阻碍临床护理路径知识传播的主要因素,分别为90.0%和75.0%。结论: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知识了解过少,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没有得到推广,应通过加强医院的重视,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有效推广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

    作者:曹雅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门诊病人的血液标本,每例病人采取血液5ml,记录采集时间后,分别于采集后室温放置1h、4h、8h以及4℃冰箱内放置24h后测定每个标本的常规生化指标,以室温下放置1h后测得指标为标准,将其他三组指标与其进行比较。结果:血液标本放置4h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项目有:血糖(GLU);血液标本放置8h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项目有: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尿素氮(BUN);血液标本放置24h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项目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尿素氮(BUN)、钙(Ca)、磷(P)。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的结果是有影响。血液标本在室温下存放24 h后,大部分的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但是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后,胆红素(TBIL)和尿素氮(BUN)的结果会偏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钙(Ca)的结果会偏高。在4℃冰箱内保存过夜的血液标本可用于除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钙(Ca)外的常规生化指标的测定。

    作者:韦淑凤;王海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探讨

    目的:化疗前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化疗顺利进行。方法:根据患者心理状况,治疗方案等,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实施化疗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及时预防,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疗程,本组有两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其他的不良反应如:脱发、恶心、呕吐患者能够耐受,并表示理解,另外几种不良反应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患者满意率较高。结论:全面综合护理为患者提供了较好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