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华;罗谭丽
本文描述了踢猫效应的概念,以及对护理人员情绪管理的启发,旨在探讨应用踢猫效应调节管理者的情绪并减少情绪污染。
作者:李瑶;汪丽萍;王罗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将1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80例,对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80例实验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80例对照组实施优化后的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合理选择的静脉与导管,规范PICC置管技术和护理,能明显降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楠;林芸;田青;李雪梅;聂成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腋臭70例行小切口大汗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结果70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腋臭得到治愈,有10例患者疗效显著,3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有效率为98.6%。讨论小切口大汗腺切除术创伤小、切口隐蔽、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病人康复良好,因此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厚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现在妇科手术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手术了,而妇产科手术之后的术后感染困扰着医生和患者,因为手术部位多处于女性的子宫阴道等细菌容易滋生的部位,因此一般情况下手术之后医院都会为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为了预防手术感染。妇产科围手术之后的抗菌药物要合理的使用,采用对妇产科围手术期的抗菌药使用效果观察发现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很重要的,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药物选择以及使用时间等,通过从各方面的观察来获取好的用药效果。并且在使用抗菌药物上医院还要注意药物的成本和价格,不能够以价格来衡量药物的价值。
作者:徐贤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老年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之外,均给予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患者预后心理重建做出评估。结果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较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帕金森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俊清;许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增多,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深度辅导,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还原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介绍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辅导的过程,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以期为各位同道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李咏梅;刘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完善腕带安全管理,提高腕带使用的准确性,保证病人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腕带使用的管理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180位急诊科住院患者中,活动前后腕带使用缺陷例数由58例降至13例,缺陷率由30%降至4.5%,患者腕带使用缺陷率明显降低。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腕带使用管理的缺陷率。
作者:王丹;史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9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查抗酸杆茵、尿PCR-TB-DNA检查和血清PPD-IgG的阳性率分别为46.34%、28.57%和60.00%。超声检查、静脉尿路造影(IVU)和CT检查准确率分别为20.41%、26.79%和71.43%。55例行肾切除术,4例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结论延误诊断是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发生的重要原因。CT诊断中晚期肾结核的价值优于超声及IVU。对于中晚期肾结核,应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肾切除治疗,主张行肾输尿管全切,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可作为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罗彬;李正明;李刚;李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咽鼓管球囊扩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6例反复发作的,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结果6例6例患者随访,5例患者未诉耳鸣,耳闷胀感,1例患者诉耳鸣,耳闷胀感无改善。5例患者拔管1个月内耳内镜下见鼓膜形态正常,电测听气导听阈均(20db,且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1例患者听力,声导抗未改善,鼓室图仍未C型图。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法能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雷勤丰;张惠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在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8);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98)。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志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系统性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存在出走意识的发病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科学而合理的临床预防方案,为精神分裂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登记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女各40例。详细登记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出走意识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患者出走意识的初动机汇总统计。结果: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50%以上存在出走意识,与患者的文化学历、职业、发病次数、户籍情况、工作和生活压力等有关;另外患者在不同的住院周期内所产生的出走意识发生率均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临床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日常临床护理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动态,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有效而实用的治疗方案,进一步减少精神分裂患者出走事件的发生概率。
作者:姚菊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结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甲状腺手术中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李希强;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宫颈癌放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5例宫颈癌患者在行体外放疗和腔内放疗期间,加强了健康教育,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放射野皮肤护理、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减轻了放疗并发症带来的痛苦,1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放疗。结论:宫颈癌放疗期间,做好精心护理,提高疗效,减轻放射的损伤,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杨慧;党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方法及其实施效果,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采用医学干预前后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照研究,分别于产后14天和产后42天进行两次访视。第一次采用家庭访视,对母婴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以《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产妇是否患有产后抑郁症;同时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以产褥期保健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和具体的医学干预指导。第二次访视主要在医院保健门诊进行,了解干预后母婴健康状况的变化,比较干预组与非干预对照组母婴健康状况和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变化,综合评估医学干预效果,总结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内容和方法。结果产妇精神状态、睡眠、饮食、乳汁分泌等,和婴儿精神状态、睡眠、面色黄染等,干预后比干预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产妇各种产后并发症患病率,和婴儿腹泻、湿疹、尿布疹、脐部感染等患病率,干预后比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母乳喂养率显著升高。产妇精神状态、乳汁分泌、子宫复旧等,和婴儿精神状态、面色等,干预组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5);产妇产后并发症患病率、EPDS评分,和婴儿肺炎、湿疹、尿布疹、鹅口疮等患病率,干预组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0.05)。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桥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产次、分娩方式、产妇产时体重、婴儿性别等与抑郁症密切相关(p<0.05)。总结出了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模式。结论产后家庭访视医学干预可明显促进产妇复旧,显著降低产后并发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应在各助产医疗机构推广实施。
作者:孙岚;罗娇;陈刚;任修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点评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2014年1月-6月25%左右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每位医师每月抽取10张左右处方,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对用药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结果:本研究共抽查156名医师9387张处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1783张(18.99%),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张826张(8.80%);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中呼吸内科处方326张(39.47%)、妇科处方238张(28.81%)、儿科处方137张(16.59%)占据前三名。结论:通过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我院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较2013年显著减低,但依然存在,应当继续开展此项活动,以促进其合理用药。
作者:周望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肛管尖锐湿疣合并HIV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2年9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CO2激光治疗肛管尖锐湿疣合并HIV感染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结果14例肛管尖锐湿疣治愈,2例6周内复发,经CO2激光重新治疗后,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无人感染HIV。结论对肛管尖锐湿疣合并HIV感染患者实施CO2激光治疗辅以正确的心理护理和围手术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世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护理方法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第一秒钟用力肺活量(FEC1),第一秒钟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C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
作者:石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门诊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期间的门诊处方39888张,处方中含有抗生素的有20448张,认真检查并记录用药不合格的项目同时制作处方点评工作表。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并结合Excel软件处理数据,研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结果:点评制度实施后,平均每张处方含有1.6种抗生素,与点评前的2.4种相比,种类数明显下降。在1月份至6月份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2.6%降至35.3%;通用名占处方药的百分率也从93.5%降至100%。结论:处方点评制度的应用使抗生素药物使用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合理化。
作者:陈肇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常德市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从而为预防肺结核疫情流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按照2010~2013年常德市肺结核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登记数、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及季节分布情况。结果:共登记患者数5563例;0~14岁年龄段患者数少,仅为101例,构成比为1.82%;15~54岁年龄段患者数多,为3169例,构成比为56.97%;男性患者4000例(占71.90%),女性患者1563例(占28.10%);第三季度患者数多,为1385例(占24.90%),其次为第二季度患者,为1684例(占30.27%)。结论:常德市肺结核发病年龄以15~54岁段为主,且以男性为主;对此应该制定强有效的对策对疫情的流行加以预防与控制。
作者:张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并探讨适时给予临床干预,达到消除伤者负性心理情绪,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30例内科患者。其中男97例,女33例,年龄<14岁6例,14-35岁61例,35-60岁41例,>60岁22例。
作者:彭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