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九痔膏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杨硕;刘莹;孙金萍;富羽翔;栾丽艳;廖云峥;郭纯艳

关键词:九痔膏, 混合痔术后,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九痔膏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7例,术后给予九痔膏肛门每日便后换药;对照组68例,术后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门每日便后换药。全部患者用药7天后将各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九痔膏可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应用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是在避免开胸条件下完全达到胸主动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实现微创和疗效确切的治疗目标。此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简捷、疗效好等优点,减少传统手术中出现的大出血、心、肺及肾等常见并发症,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手术创伤小,术后监护项目少,时间短,内容简单,护理难度小,患者舒适度高,且术后恢复较快。我科室于2012年7至2014年2月为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闭合症行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并从中积累丰富的护理经验。

    作者:陈雪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护理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主要形成原因是肛门及肛管直肠间隙粘膜感染,也有因溃疡性大肠炎继发肛周脓肿的情况[1]。2010年以来,我科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传统手术方式基础上,联合运用微波理疗,中草药熏蒸等联合治疗,无一列形成瘘口,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护理流程图提高腹膜透析护理质量

    目的:探讨使用护理流程图对腹膜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以此提高护理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将患者经济负担降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8例行腹膜透析患者,根据腹膜透析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流程图,并严格根据护理流程图实施。结果: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流程图后,将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结论:将护理流程图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将护理工作规范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极佳经济性。

    作者:鲍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于小针刀疗法在治疗损伤性炎症方面的探讨

    引言:本文主要致力于研究关于小针刀在治疗损伤性炎症方面的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主要是通过剥离、松解并联合针刺达到治愈损伤性炎症的目的,方法简单易行,收效较好,故笔者总结近10年关于小针刀的在损伤性炎症方面的临床应用,以促进针刀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发展。

    作者:刘维;王添兴;罗威明;陈鑫;汤志祥;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当代护士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本文作者主要针对当代护士在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及给出了相对的应该措施。

    作者:王旭聪;刘大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结核咳血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肺结核咳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的肺结核咳血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的患者进行24小时强化护理,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统计两组患者的用药副反应、首次咳血量、转归率、再次咳血率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首次咳血量的情况上差异不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开始显出较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用药副反应、转归率、再次咳血率和护理满意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肺结核患者出现咳血现象较为突然,所以需要医护人员细心谨慎的观察和护理,一旦出现咳血现象应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这个护理干预绝不是简单常规干预,还需要必要的心理干预等针对性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临床上24小时强化护理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疗效情况和护理工作。结果36例安然度过急性期,安全拔管,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经2~5d抢救后死亡,3例经抢救7~15d后植物状态生存。结论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降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治疗效果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埋线针刀在美容中的操作技巧

    埋线针刀是一种新型的操作工具,它是具有针刀般的针刃和埋线功能的管形针具,既可以针刀也可以穴位埋线,该针具因为功能独特,现将其在美容中的操作技巧公示于众,以飨同道。

    作者:杨才德;包金莲;于灵芝;宋建成;周承蕊;田瑞瑞;侯玉玲;艾庆娟;赵惠;程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造口知识水平。方法给予针对性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造口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结论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能显著提高造口患者造口知识水平。

    作者:杨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U 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

    总结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术后病情观察、疼痛护理、膀胱冲洗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确切、安全,对体机生理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羲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0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引,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83%,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5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中研究组患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0.0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科患者预见性护理指引可以让其病情得到较好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疼痛,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何建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64层螺旋CT在胃肠间质瘤良恶性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并探讨64层螺旋CT在胃肠间质瘤患者良恶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间经病理证实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40例患者的CT特点以及细胞有丝分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坏死情况、强化特点、边缘、远处脏器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与细胞有丝分裂数相比较,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组织浸润、边缘以及远处转移在患者良恶性肿块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间质瘤在病理过程中能够合并钙化、淋巴结转移、乏血供以及合并淋巴管瘤等少见征象。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能够初步判断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良恶性,诊断同时应该注意患者胃肠间质瘤少见征象,避免出现误诊。

    作者:郑海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门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30例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在社区门诊治疗的30例患有老年支气管炎的患者,对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社区门诊对3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化痰、平喘、止咳等对症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然后下医嘱,治疗完成后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结论: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且用药要科学合理。与此同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注意戒烟酒和加强锻炼。

    作者:章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发病原理以及治疗方式。方法: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50名确诊为患上慢性咳嗽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式研究致病因素,如电子喉镜检查、CT、以及询问等,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喉部炎症、鼻窦炎、应变性咳嗽以及应变性鼻炎都有可能成为慢性咳嗽的致病因素;在进行治疗之后,150名病人中10例治疗无效,72例有效,68例显效,总有效率是93.3%。结论:针对因为耳鼻喉科疾病而引发的慢性咳嗽,要选择各种方式确诊,在按照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邢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联合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比较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3月间收治7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大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手术切口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手术切口较小,伤口较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文孝;包荣华;陈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手术患者鼻饲呕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研究口腔手术患者鼻饲呕吐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2月的50例施行口腔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鼻饲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使用降低胃内压、缓解胃黏膜水肿的鼻饲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呕吐发生几率为19.7%,对照组患者的呕吐发生几率为60.9%,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患者实施降低胃内压、缓解胃黏膜水肿的鼻饲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口腔手术之后患者出现呕吐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顾惠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属于多潜能干细胞,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在临床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通过目前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存在着随着体外培养时间增加增殖潜力和多向分化潜力逐渐丧失的问题。因此,如何使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稳定地增殖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下面从目前常见的几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方法就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史恒瑞;董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这些患者经过相关医疗诊断结果证明均属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症状,由于这些患者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即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来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传统的手术,即小梁切除手术,通过观察这些患者手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等情况来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疗效。结果:通过手术后3个月复诊观察这些患者的眼睛恢复的情况结果得知,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总有效率97.3%=有效率+显效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总有效率86.7%=有效率+显效率),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优越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结论:通过临床治疗结果证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能够尽快消除、减缓患者的病情,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前腺增生症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膀胱痉挛次数和膀胱痉挛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0、6.11,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2,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病人膀胱痉挛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艳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S”在提高护生无菌意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习生带教中的一些不足及解决方法。方法:将“5S”引入传统教学,通过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5个步骤,提高护生无菌意识,提升带教老师及实习生双向满意度,提高护生无菌操作水平。结果:提高了护生的无菌意识及无菌操作水平,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结论:“5S”可提高护生的无菌意识。

    作者:周玉清;戎怡洁;周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