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富珍;范鹏举;胡平成;曾智辉;吴艳红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职护理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40例研究对象则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实习成绩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实习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小千;卢淑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大出血,止血迅速、安全有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需剖宫取胎终止妊娠及子宫切除才能治愈的各种复杂出血疾病,显著的减少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放射介人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血管介入疗法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成为治疗产后出血越来越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快速达到止血效果,抢救生命,而且可以保留子宫,避免因子宫切除造成产妇身心创伤[1]。
作者:姜燕;唐素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我服务所进行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1054例受检人员(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全部建档,并对这1054例受检人员进行全面性的评估分析,全部受检人员均为之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规定进行检查,建立免费孕前检查家庭档案表,全程由经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测培训的医生、技师和护士联合检查并填写档案,并对受检人员进行优生指导的培训,此外按照国家规定对受检人员进行检查和护理。结果在此次参加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1054例受检人群中,存在一定风险因素的人员322例,占30.55%,其中高危人数232例,占22.01%;其中男95例,女137例;存在着一定危险系数的人员90例,占8.54%,其中男40例,女50例。在检查中发现各受检人员的疾病人数为: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12例,泌尿系统疾病36例,巨细胞病毒近期有感染者9例,肝功和乙肝五项异常74例,风疹病毒感染者1例,梅毒感染者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1例;肾功能异常15例,泌尿系统疾病18例,习惯性流产8例,营养不良15例;女性宫颈糜烂8例,阴道炎11例,附件囊肿9例,其他妇科疾病29例。结论在计划怀孕人口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服务人员与环境不合格、基层工作人员对此次项目不重视、服务的时间问题有缺陷、整体宣传不到位、参检人员把关不严和检后调查不及时等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如强化宣传,加大力度、提高乡村两级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服务方法多元化和规范服务,制定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的方案。
作者:张红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玫瑰糠疹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次lOmg,每天1次;维生素C,每次0.2g,每天3次;同时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随证加减治疗。7天为一疗程,共2~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探讨。
作者:才亨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合并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 pertension syndrome,PIH)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将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采用硫酸镁、心痛定、倍他乐克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硫酸镁、心痛定、倍他乐克加用小剂量肝素和阿司匹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t =0.32、0.64,P >0.05)。在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t =3.99、3.31、4.01、3.05,P <0.05);但是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 =2.88、3.11,P <0.05)。研究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7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15,P <0.05)。结论:在解痉降压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传统方法疗效更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人胆囊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5例胆囊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5例手术21例痊愈,1例好转,1例二次手术。术前合并各种不同疾病和功能异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术前合并疾病有关。结论:年龄、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糖尿病及其它等因素是老年胆道手术的危险因素,具备多因素者危险系数更高。临床上应高度警惕,进行周密详尽的围手术期处理,老年人手术也能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赵晓华;张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内科治疗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查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房性和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于房颤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24h持续动态监测心电变化情况,能够获得心律失常患者系统、全面的心电图资料,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龚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根管治疗器械的发展,根管的成形能力和根管预备速度大大提高,镍钛器械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根管治疗的质量。但镍钛器械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出现增加了器械折断的概率,使用者有必要了解器械折断的原因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器械的折断。本文就根管治疗器械折断的发生率、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作一综述。
作者:赵旭;孙莹;郗红;王亚斐;闫胜男;王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成观察组(预后不良)和对照组(预后良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发病至入院时间等情况,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脑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破入脑室例数均比对照组等各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加严重(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患者较多,患者发病时的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多少,发病至入院时间的长短,病变时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临床治疗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王国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找出相关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以患者是否出现早期心绞痛为依据,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病率为26%,发病相关因素中有无 Q 波坏死、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电图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早期心绞痛通常在2周以内,其中心功能不全者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及早发现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娟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近十年来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工作进展,对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此提出改善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应对策。方法:抽取近十年资源县5000名7-18岁男女中小学生的体检报告,分别算出2003年~2008年各年中小学健康体检数据的平均值与2009年~2013年各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的平均值,以此来对我县男女中小学生的体格检测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近年资源县中小学生视力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到2013年达到5.0以下,从身高体重方面来看,中小学生得肥胖率有所增加,在肺活量方面,同年龄组男女学生水平均不如2003年的水平,经 X2检验计算,其差异非常明显(P <0.01)。结论:我县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近年来更加明显。
作者:雷学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以病人多,急、重、危、人流量大、工作量繁重为特点,护患之间容易引起摩擦。此外患者及家属对急救知识缺乏,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由此决定急诊科护理具有高风险性,也是护患纠纷高发区,怎样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医院管理层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分析急诊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
作者:郭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弹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晚期肿瘤癌患者50例,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I,Q -C30),分析对比在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弹性后,50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在给予心理弹性后,肺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而症状及特异性项目减轻。结论: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及时发现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心理弹性措施,可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唐明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主要分析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主要从病人自身、护理人员和医院等方面来分析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针对以上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至患者自身的因素和护理人员的因素。结论针对以上三个因素,医院应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护理的质量,让患者轻松快乐地接受治疗。
作者:额登格日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9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血压稳定后离院。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措施,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分别在治疗前和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差距。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与生存质量上显著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的延续护理方案,能够有效调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态,同时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纪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各类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年龄为37~76岁。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对比两组在护理中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临床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透析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临床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及时解除患者痛苦、药物镇痛、技术性镇痛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住院时间、VAS 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研究组实施疼痛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的天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创伤骨科病人护理的风险管控措施。方法将我院医疗活动的人、物、技术以及服务等诸多因素入手,分析骨科护理潜在风险并提出防范与对策。结果在骨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帮助临床护理工作降低风险系数,制定应急预案,规避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结论医疗风险管理对于骨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了解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对53例因药物性肝病住院和门诊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呈多样性,其中23例(43.3%)为抗结核药物所致,11例(20.7%)为抗肿瘤药引起,余19例为各类其它药物所致。27例(50.9%)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均有乙型肝炎慢性感染病史。结论:使用损肝药物要严密监测肝功能。
作者:李范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我院普外科的手术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随机抽取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45例作为实验组,对其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龙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