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安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阿奇霉素实施治疗,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70例患儿为参照对象,给予其红霉素治疗,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4.29%、72.8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2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阿奇霉素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施治,具有较高疗效及安全度。
作者:苏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饮食在常见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治疗及饮食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饮食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机理,并总结不同饮食对药物产生的疗效影响。结果饮食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的促进作用,增加药物疗效;对药物作用的干扰,降低疗效;对药物排泄的影响,改变药效。结论饮食对药物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干扰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用药特点给予相应的饮食干预。
作者:张新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外科牵涉的相关医疗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占据着一定的医学位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外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对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作者:宿涛;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症候和 X 线表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胃脘痛患者,对所有胃脘痛患者行 X 线检查,检查前先确定中医症候,并记录 X 线表现,对 X 线诊断和中医症候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辨证脾胃不和11例,肝胃不和15例,肝胃不和兼血瘀6例,脾胃不和兼血瘀5例,肝胃不和兼湿阻6例,脾胃不和兼湿阻5例,其他证候2例,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不和两证,又分为无兼证、兼血瘀、兼湿阻等3兼证。X 线诊断,慢性胃炎35例,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胃癌3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肝胃不和与脾胃不和证候差异显著,能支持临床上对两大主证分类,是辩证时主要依据。而胃下垂、胃溃疡和脾胃不和较为多见,在兼血瘀证占有较大比例,可作为中医临床辩证依据。
作者:樊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了胸痹患者饮食调护的具体做法,包括对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对病人饮食指导的三个重要阶段,纠正病人饮食的不良嗜好,调配营养膳食以及烹调方法。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及时解除患者痛苦、药物镇痛、技术性镇痛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住院时间、VAS 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研究组实施疼痛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的天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生理性肾功能减退与相应 eGFR 水平早期 CKD 患者尿酸、钙、镁、磷、钾、尿酸等物质排泄情况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青岛市立医院肾内科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 CKD 早期(1-2期)病人(CKD 早期病人),正常老年组选取查体后筛选无肾脏病的7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检测空腹血清中肌酐、尿酸、钙、镁、晨尿中肌酐、尿酸、钙含量,计算 eGFR 及各物质排泄分数(FE),进行对比。结果 CKD 早期病人较健康老年人血肌酐有显著差异(p <0.01),eGFR 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血清尿酸,血清镁,血清磷,血清钾较健康老年人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0.05,p <0.01,p <0.01),FECa,FEUA 无明显差异。结论7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与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早期CKD 病人肾小球滤过率相当,但物质排泄存在差异,两者为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临床上需区别对待。
作者:范新迎;施旭新;万美燕;夏平;邹作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被定位为公益型福利事业,医疗机构以服务性、非营利性机构为主。由于单纯强调服务,不讲经济效益,许多医疗机构面临着严重危机: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管理混乱,医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纠纷大量发生。本文首先阐述了医疗纠纷面临的法律上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希望对相关行业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曾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对痤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168例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对照组采取苦参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2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痤疮效果明显,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不易复发等特点,易被广大患者接纳,值得临床治疗的广泛推广。
作者:裴智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与重睑成形同期完成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眦赘皮的单睑或者内双患者,进行重睑成形术同期联合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56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内眦处切口均无明显瘢痕,无复发,重睑形态自然美观,患者对上睑外形比较满意。结论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对于美化东方人上睑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护理方法对产妇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52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结果及时、科学、人性化的剖宫产产妇术后护理,能够有效的减缓剖宫产手术给产妇带来的不利影响。结论剖宫产术后护理有效措施的使用,保证了产妇的安全恢复,婴儿的健康生长。
作者:李万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类风湿因子阴性,累及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该病发病率在炎症性关节炎中占第2位,可引起腰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等关节外症状,是患者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2]。该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我们通过对26例 AS 的患者除采用药物控制、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等综合治疗,并实施了行为治疗和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均有共同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但二者是否有因果关系,少有报道,本文对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应海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恐惧、焦虑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方法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到急诊输液的护理工作中,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使得医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朱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之一,老年人更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对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地危害。在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中,患者自身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对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极大的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有效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如此,本文阐述并研究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够引起相应的思考,并提供一定得借鉴和思路。
作者:邵缀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分析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百草枯中毒的患者经预后处理的客观因素进行探讨,为百草枯中毒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中毒后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中毒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内科的常规治疗即进行彻底的洗胃并在静脉处使用大剂量激素以及抗自由基药物。结果:4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26例死亡,22例存活;存活组中中毒距洗胃时间(min)、中毒剂量(ml)、WBC(*109/ML)、BUN(nmol /L)、CO2CP 等指标进行监测。结论: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的早期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彻底的清理胃肠道内的毒物,尽可能的减少毒物对内脏重要器官的侵害,做好口腔护理工作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工作,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中毒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贺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基于麻醉与细胞因子平衡功能及内涵的探讨,结合临床实际从多个角度对麻醉过程中细胞因子平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对于提高术中麻醉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茵(Hp)的根除对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愈合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6例长期服用NSAID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Hp阳性奥美拉唑组26例,Hp阳性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组26例,Hp阴性奥美拉唑组24例,3组的用药时间均为6周。结果:3组溃疡愈合率依次为69.2%、73.1%、62.5%(P>0.05)。追踪溃疡愈合者46例,并分为Hp根除组14例,Hp持续阳性组17例,Hp持续阴性组15例。均停用抗溃疡药物,继续服用NSAID 6个月后复查。累计溃疡复发率3组分别为28.6%、41.2%、26.7%(P>0.05)。结论:根除Hp不能提高NSAID致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亦不能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张文涛;刘永田;贾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成人扁桃体运用挤切术的临床效果,研究挤切术在扁桃体治疗中的安全性、科学性,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扁桃体患者40例,对其采用扁桃体挤切术,依据扁桃体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挤切刀,术前采用表面麻醉,局部喷以1%丁卡因溶液,取其坐位。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无中转患者,腺体不存在残留的状况,患者在手术中和术后没有强烈的不良反应。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渗血和1例局部残缺,经后期治疗整体治疗效果良好。除外没有一例并发症者,扁桃体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扁桃体挤切术操作方便,器械简便,是目前摘除扁桃体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且并发症例数少,出血少,患者术中痛苦轻,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童玲;朱国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急诊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会、疗效。方法:对于2010-2013年到我院急诊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口服阿司匹林(前三天300mg/d),用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100ml :150万 U),静脉滴注30分钟;6h 后注射低分子肝素(7500U /次/12)h 一周;第四天开始持续性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d);复查心肌酶(1次/周)、心电图(1次/天),观察其变化;计算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溶栓后,41例患者中,冠脉再通率为80.49%(33/41),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伟;靳国田;杨春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