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PH 术治疗直肠黏膜松弛型便秘35例临床疗效观察

高艳龙

关键词:直肠黏膜松弛, 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松弛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一次性肛肠吻合器对35例直肠黏膜松弛患者进行 PPH 治疗。结果35例患者术后经1年以上随访,治愈3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PPH 治疗直肠黏膜松弛效果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的观察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并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陆启霞;岳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一种综合症,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或血管床聚然扩大的一种临床表现,使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表现为循环、内分泌、代谢、神经系统的严重障碍。正确及时地治疗和适当的体位,可以防止由于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有助于改善病情,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华丽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管理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相关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76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大于70岁的患者有31(40.79%)例,小于60岁的感染患者有18(23.68%)例;上呼吸道感染27(35.53%)例,下呼吸道感染21(27.63%)例,胃肠道感染17(22.37%)例;革兰氏阴性菌55(72.37%)株,真菌11(14.47%)株;住院时间在60天以上的患者为31(40.79%)例,30-60天的患者28(36.84%)例,30天以下的患者17(22.37%)例。结论:对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要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坚持消毒灭菌操作,重点保护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久和病情较重患者,正确规范使用治疗抗菌药物,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

    作者:杨花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种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分析

    目的:探析采用四种抗生素方案对下呼吸道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药学-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肟钠治疗,对比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学-成本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肟钠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与 C 组患者的药物花费均明显低于 A 组和D 组的患者,B 组与 C 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显著优于 A 组和 D 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采用头孢曲松钠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著优于头孢唑肟钠、阿奇霉素不仅疗效显著,并且性价比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到临床应用中。

    作者:贺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院内绝经取环手术的困难原因以及预防对策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绝经期妇女在取环手术中相关的困难因素以及原因分析,制定应对机制、完善取环手术的内容。方法:根据我院2000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98例绝经期行取环手术妇女的临床手术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术中相关问题、取环成功率、取环困难因素等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98例患者中,一次性取环成功者69人,二次手术成功者26人,取环失败3人。术中常见困难原因以及问题有:宫体收缩、环体粘连、断裂、包裹、嵌顿等。结论:绝经期妇女取环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在术中应对常见问题有所预见,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手术外也提高带环女性对节育环的认识,注意观察自身的体质变化,营造良好的宫腔环境,及时取环。

    作者:陆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就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讨论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80人和女性患者70人,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85人和女性患者65人,年龄范围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8±2.2)岁,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均为5~7年,并且都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的干扰。两组患者在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病史因素和病程因素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对基本治疗认知度、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方式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据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通过对我院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作者:吴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减少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8例外科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628例患者中75例患者发生心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的术后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 =1.09),吸烟(OR =1.65),冷心脏停搏液(OR =1.78)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OR =2.09),二次开胸(OR =2.1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 =2,31),胸腔积液(OR =2,.57),术后脑血管意外(OR =5.61),膈神经损伤(OR =8.09)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OR =9.79)。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多种危险因素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脑血管意外、膈神经损伤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为明显。对此类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肺功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致炳;杨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46例疗效探究

    目的:对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他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从而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25%,对照组的为82.7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对于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由于环境的污染造成过敏性疾病增加率越来越高。过敏性疾病的种类很多,而其中为常见的则是呼吸道和皮肤过敏。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的症状较为多变且机制也很复杂。本文将对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福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因鼻窦炎需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予以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观察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明显高于对照组48.9%,满意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对于鼻窦炎的治疗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适合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谭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切口选择对乳腺癌根治手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选择不同切口对乳腺癌根治术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使用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患68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34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使用横行切口,为对照组中的病患使用纵行切口,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中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中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横行切口手术适合使用在各分期乳腺癌病患中,可以满足各种根治要求,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为术后病患乳房再创造提供良好条件,在临床治疗中应推广使用。

    作者:倪曙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发热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通过对300例发热患儿家属的心理调查,有98%家属认为发热时需要频繁测体温;95%家属认为发热必须服退热药;78%家属不知正常体温范围;69%家属认为发热是患了重病;51%家属认为患儿发热就会抽搐。

    作者:刘学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疗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之建构

    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被定位为公益型福利事业,医疗机构以服务性、非营利性机构为主。由于单纯强调服务,不讲经济效益,许多医疗机构面临着严重危机: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管理混乱,医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纠纷大量发生。本文首先阐述了医疗纠纷面临的法律上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希望对相关行业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曾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60例。手术结束前30min 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 或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24小时 VAS 评分、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P 组未延长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小时 VAS 评分小于 C 组(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 静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管结石22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和分析胰管结石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2例胰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胰管结石的具体部位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I 型:结石主要集中于胰体头部,共9例;II 型:主要集中于胰体部主胰管,共7例;Ⅲ型:结石主要集中于胰体尾部,共4例;Ⅳ型:广泛分布在胰体头部、体部、尾部,共2例。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结石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采取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 Roux-en-Y 吻合术的患者13例;单行胰体尾部切除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激光碎石2例;其余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全部患者均治疗效果良好,症状缓解后出院。讨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治疗方式。

    作者:黄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医疗卫生科学的发展及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了社会问题,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老年病人的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以来,我科平均住院年龄在68岁以上,高住院年龄达93岁。老年患者一般有多种慢性病,如慢支、肺气肿、各种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类风湿、糖尿病、脑血管硬化、痴呆、腰腿痛及各种残障等等,特别是进入老年社会,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伴有慢性病的老年骨折患者,其住院及家庭护理尤为重要。下面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供大家分享。

    作者:索伦高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与胎儿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thickness,NT)厚度评价其在胎儿发育异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孕11~13+6周胎儿测量1053例 NT 厚度,并对增厚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发现36例 NT 增厚病例,其中22例为正常胎儿,14例异常胎儿。结论超声检测 NT 值对胎儿发育异常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对于NT 增厚者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及胎儿形态学的超声筛查。

    作者:周遵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管径和斑块。方法以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血管腔内径、斑块生长位置、大小及性状。结果6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性和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 TIA 患者颈动脉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Bcl-2和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观察癌基因Bc1-2和抑癌基因p16相关产物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c1-2和p16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1-2和p16蛋白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作对照。结果:Bc1-2蛋白在胃癌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1);p16蛋白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在胃癌组织中Bc1-2表达显著增高,而p16表达显著减低,提示两种蛋白表达变化可能与胃癌相关,Bc1-2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指标,p16基因的缺失可能与细胞异型性有密切关系。

    作者:胡果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牙髓牙周联合治疗法对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完善院内对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对策。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49例(151颗)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牙髓、牙周双兼顾原则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49例(151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32颗)87.42%,治疗无效率为(18颗)12.58%。治疗有效者不仅逆行性牙髓炎病症得到控制和改善,而且咬合情况、牙齿疼痛感等基本病症改善明显,较传统牙髓或牙周疾病单一治疗方案起效更快、治疗效果更好。结论:逆行性牙髓炎是由牙周组织感染而起,病发至牙髓,所以该病症同时涵盖牙周疾病和牙髓疾病的双重特征,采用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方法不仅止痛、起效快,而且治疗较为彻底。

    作者:单反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