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雁
目的:对社区群众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知识,并探讨该手段对乡村慢性病防治的意义方法于2012年开始,采取多种形式对全镇居民进行关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包括学校讲座、黑板报宣传、宣传横幅张贴、资料发放、影响播放以及健康教育宣传单方法等形式,以之增加群众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之后设计问卷对居民健康知识进行调查。结果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之后,我镇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抽烟酗酒以及运动不足等情况显著减少,群众健康知识尤其是与慢性病相关的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与普及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进行有关慢性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良群众生活习惯,减少不良嗜好,并显著增加其知识面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慢性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对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34.56±3.21)分高于对照组(26.54±5.23)分,住院时间(10.54±3.45)d 少于对照组(15.46±6.04)d,临床疾病并发症发生率10.00%小于对照组30.00%,p <0.05。结论: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谭春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了一系列的免疫炎症反应,包括B细胞的浸润、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抗体介导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等。目前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牙周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可通过参与介导某些非炎症细胞的功能活动而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为了进一步了解炎症细胞因子在牙周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我将对几种牙周炎相关细胞因子在牙周病变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娜;王丽丽;卢浩;甘抗;李正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外用药方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效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术后给予自拟方坐浴,1日1剂,对照组术后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日1次。分别观察两组用药后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排便困难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这种外用中药方剂有消肿作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定国;刘丽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外用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于治疗后的第1周、2周、3周进行随诊观察。治疗前及每次随诊时对患者AD严重程度评分SCORAD (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结果:治疗后第1周、2周,试验组和对照组SCORA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后第3周,试验组SCORA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疗效优于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
作者:林茂;李晓英;柯菲;涂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15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益。
作者:曹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外科门诊患者的焦虑、疼痛护理方法;研究方法:试验选择某医院曾接收过的499例外科门诊患者作研究对象,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疼痛进行评分,并调查分析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发现,某医院499例外科门诊患者对该医院的焦虑护理与疼痛护理满意度保持在90.0%,护理前后能患者的焦虑与疼痛评分都有降低。结论:外科门诊手术患者的焦虑与疼痛护理需要引起重视,专门针对患者焦虑与疼痛所采取的专项护理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优化医疗效果。
作者:卢永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产科护理护理结合家庭式沟通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正常分娩的180例产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90例进行产科护理与家庭式沟通相结合;对照组中的90例进行产科护理与传统沟通相结合方式。通过家庭沟通和传统沟通的治疗效果比较,并且观察病房中建立家庭式环境,以家庭为主导的医疗教育和产前、产中、产后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感受、服务态度和婴儿技巧等方面都比对照组好,实验组所有产妇均对产后护理表示满意,满意率100%,而对照组产妇的满意率为91.11%,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过程结合家庭式沟通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配合,提升护士形象等方面,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吴海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城区娱乐场所的从业女性人员其流动性非常大,多是未婚者且处于性活跃期的年龄。这群人大多缺乏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她们都是非常容易受到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性人群,也是艾滋病毒(HIV)经过性途径向健康人群传播的重要人群。为了更有效的了解目前城区娱乐场所高危女性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处理态度,以保证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依据,2013年6月,对本县城区内的15家娱乐场所的高危女性从业者进行了有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内容的调查,其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吴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在抢救过程中使用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展开探究。方法:整理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护理的43例患有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的资料,治疗过程中随机将患病新生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病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上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操作过程中,干预组治愈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为9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病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患病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当中应积极推广和使用。
作者:钟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大大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如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辨别方法,探讨了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要注意的问题,供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吴丽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在医务人员精心治疗下,106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一周内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病较急,确诊后需尽快制订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并立即实施手术,手术成功治愈率高。
作者:戴东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接收的39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科学的手术治疗和护理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好转,仅有1例患者由于自身原因导致伤口感染。结论腹腔镜下进行胆囊结石的治疗,再配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琦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药物使用中是一种常见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及时发现和消除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带来的不了结果。由于环境的恶化,人们治病越来越依赖抗菌药物,现在临床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多大100多种,而抗菌药物正是不良反应的始作俑者,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并不能否认它来临床使用中引起了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我们以方面要加强对临床应用的过程中监督,另一方面要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作者:郭彦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剖胸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探讨有效地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剖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予以有效护理。结果:60例剖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中,12例因麻醉药物所致,29例因手术创伤所致,9例患者因切口疼痛所致,10例患者因肺水肿所致。60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氧疗等治疗后,其中57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3例患者因家属放弃治疗未愈而出院。结论:剖胸手术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有麻醉药物、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及肺水肿等,有效地护理措施可很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促使患者病情好转。
作者:丁志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几年来,随着各种原因引起肾衰的患者的增加,血液透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感染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增加,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现对我院用中心静脉导管术进行血液透析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有效控制和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感染。
作者:曹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术前误诊率几乎达100%。现就我院收治的11例,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1临床资料2006至2013年12月,经开腹探查和病理检查诊断的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11例。11例患者均已婚及有生育史;年龄为29~70岁;其中已绝经者6例。临床表现概况见表1。手术探查所见腹水量约为200~3500 ml,平均为1230 ml,其中血性腹水1例。11例的盆腹腔脏器及组织均广泛受累,肝表面、肠管表面、子宫浆膜面以及盆腹膜均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癌灶,其中1例腹腔内大癌灶者,为横结肠下方大网膜形成的饼状团块,约12 cm ×8 cm ×3 cm,并与横结肠粘连。11例中有10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手术及盆、腹腔癌灶切除;仅1例行单纯大网膜结节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不明的转移腺癌,由于盆腹腔有广泛转移癌灶,术后未做任何放、化疗,术后1个月死亡。11例中7例为性腺外腹膜苗勒氏肿瘤,主要呈浆液性分化。其中5例双侧卵巢无异常;1例肿瘤累及左侧卵巢表面上皮及皮质浅质,病灶微小,<5 mm;另1例右侧卵巢正常大小,镜下未见异常,左侧卵巢明显萎缩,手术时未作切除,此侧卵巢存在小灶肿瘤的可能性很小,仍归类于腹膜苗勒氏肿瘤。其余4例中,卵巢中分化浆液性腺癌2例,恶性间皮瘤1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1例。
作者:张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的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00名孕妇给予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检查的胎儿定期进行追踪并访问和记录超声诊断结果;结果4000名孕妇超声诊断,其中21例被诊断出有心血管异常,异常率为5.25‰,其中的15例被超声诊断证实,诊断准确率为71.43%,胎儿心血管畸形主要与高龄、异常妊娠史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高,孕妇产前超声诊断,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效降低胎儿心血管畸形,值得肯定与推广。
作者:贾双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对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现有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其优缺点。
作者:王硕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流行病学时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方法学学习而言,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高流行病学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本文探讨了流行病学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形式及方法。
作者:陈银苹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