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叶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尤其是对女性,以至于妇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治愈妇科疾病常见的手段就是手术。但是由于女性身体结构的特殊,使得很多数女性关心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问题。因此,作者从妇科手术后切口容易感染的因素开始分析,然后得出对切口感染的一些防治措施,将感染的伤害减少到小化。
作者: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浅析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用途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进行治疗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73例(实验组)和无高血压疾病的正常自愿者71例(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和比较两组震荡斜率和振荡起始。结果:实验组的震荡斜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震荡起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现象逐渐减弱,此项检查可为高血压病患者提供预后参考条件。
作者:曾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探究护理对策。方法:将3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护理效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通过护理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66.6%,观察组患者效果较优(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结果可知,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全面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护理方法。
作者:曾苑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及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孕产妇孕期及产前健康教育,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做好早期预测评估,提高识别产后出血的能力,并做好产后急救治疗和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李开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实践体会,加强社区医护人员在糖尿病防治工作的经验交流,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使其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方法:对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随访6个月,经过系统健康教育,本组115患者均能在半年内合理饮食,并发症明显减少,血糖控制效果良好。结论:加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对于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鼻鼽1号方加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前后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58例,治疗组选用鼻鼽1号方加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对照组选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加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采用组内比较法和组间比较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总IgE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四周后,血清总IgE水平治疗组、对照组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
作者:聂玲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外固定架在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68例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行DHS、PFN、外固定架治疗。结果:经术后2月到30月的随访,DHS组优良率为92.1%,PFN组优良率为100%,外固定架治疗组优良率为83.3%。结论: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牢固的髓内固定手术,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作者:皮用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微波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120例,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分为轻度“糜烂”54例、中度“糜烂”51例、重度“糜烂”15例。结果:轻度“糜烂”54例,治愈54例,治愈率100%;中度“糜烂”51例,治愈50例,治愈率98%,;重度“糜烂”15例,治愈12例,治愈率80%,微波治疗宫颈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总有效率为100%,总治愈率为96.7%。结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采用微波治疗效果明显,经济方便,疗效可靠,治愈率高。
作者:孙祥霞;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各方面生活条件都有进步。与此同时,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儿童少年成长发育期得到的营养增多,身高、体重与早期有着明显的增加,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肺活量、跑步速度、肌力、耐力、跳远距离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发生变化,儿少卫生学研究方向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作者:卜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99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人进行病因分析,研究发现生理、环境、理化等因素均可导致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生,并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结果:治愈94例,复发5例。其中合并皮肤感染2例。结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预防及护理不容忽视。
作者:韩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牙周病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血糖、血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我院门诊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牙周检查,分为牙周病组和非牙周病组,所有患者取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比较牙周病与血糖控制水平、BMI及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150名糖尿病患者中。有78例(52%)患有牙周病,牙周病组的FBG、HbA1c、TG高于非牙周病组,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现老年T2DM患者牙周病的发生与病程、FBG、TC、HbA1c、TG、PBG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TC为老年T2DM患者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T2DM患者中,病程长、血糖控制差、TC的升高是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糖和TC是降低老年人群牙周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剑;徐静;刘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亓道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执行,想要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的工作服务质量高标准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大限度的实现医院的科学管理和护理工作资源的合理配置。分层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本研究以某院30名护理为研究对象,对分层管理的具体效果进行了科学的讨论和评估。
作者:金京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而各类药物都有其独特作用和适应证。如何结合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恰当地选择降压药物,仍是一大难题。在临床中,要掌握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原则,采取科学的选药策略和合理的应用措施,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
作者:于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在肱骨近端粉碎性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来我院接受肱骨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患者45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23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为81.82%,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可有效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且术中患者创面较小,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彭元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利培酮在伴有睡眠障碍的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伴有睡眠障碍的孤独症患儿54例,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54例患儿治疗后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等项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治疗前、后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等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54例患儿治疗后孤独症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利培酮应用于伴有睡眠障碍孤独症患儿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及患儿的行为问题,并且副作用轻微,对提高患儿社交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共62名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分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使用简易只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MMSE治疗后6个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L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水平研究组良15例、中14例、差2例;对照组良3例、中15例、差13例,研究组患者的A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高血压患者210例,对照组105例进行常规出院指导,护理组105例实施个性化延续护理(健康干预方案制定、护士的延续护理培训、个性化延续护理实施),出院3月后通过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除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2个指标外,研究组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有助于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机能,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重视和推广。
作者:刘新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急诊患者150例,分别根据用药方法不同、一般资料差异(年龄、性别)、过敏轻重程度及临床症状,观察并对所记录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过敏反应78例占52%多发生在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在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注射的92占61.3%易引起过敏,而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和中药制剂居多,分别为89例占59.3%和22例占14.7%。结论通过分析用药后过敏的一系列反应从本质上找到过敏的病因,合理指导用药,在临床有实质性意义。
作者:吕怡;余婷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社区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出现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护理后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满意度和血糖值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的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的优良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控制好血糖,值得在社区护理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庆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