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霄
目的:探讨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文通过对临产妇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临产妇心理状态的变化对产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减轻临产妇精神压力,调动临产妇主观能动性,提高临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提倡改变产时服务模式,建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从而适应社会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及人们对健康服务的综合需求。
作者:花春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1842年,世界上首次有人提出,“组织学”,与此同时,相关专家还进行了大量的正常组织与病态组织在显微镜下的研究,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856年,医学界相关人士发表了:“细胞病理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设施先进性、精良型的配置,在近的时间里,组织病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喜忧参半的忧是,在应用和解释形态标准时,仍然面对许多难以克服的难题,因为,我们仅仅依赖组织切片检查,那是不能对组织病态理学做出全面的诊断的。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腹腔引流并观察预防感染效果,讨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普外科2011年2月到2013年12月三年间,收治的120例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进行切除阑尾手术,观察组置管引流,对照组不做引流,统计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术后感染3例,发生率5.00%,对照组60例,术后感染23例,发生率38.33%。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置管引流能够降低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切除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加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急诊输液室护理缺陷分析及其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月~2013年9月的急诊输液室护理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找出缺陷存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政策。结果:缺陷管理前后对比,沟通不到位是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缺陷进行管理后存在的缺陷数均明显减少。结论:针对急诊输液室护理缺陷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患者满意度及输液安全性。
作者:王美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Alpha-2-macroglobulin(A-2-M)是人类血浆中一种分子量为718kDa的四聚体糖蛋白,本研究旨在探讨A-2-M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确诊并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7例及正常体检者20例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选取血清标本中A-2-M的表达情况,并对相应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期及III、IV期患者组别均较正常人组别血清A-2-M浓度高;I期患者组别较III、IV期患者组别血清A-2-M浓度低。Kaplan-Meier分析显示A-2-M高表达患者较中、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Cox回归分析显示,A-2-M浓度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2-M可能在正常人、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表达,提示可能被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A-2-M可能是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吴正清;童文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穿刺点出血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的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的发生,同时低温止血、明胶海绵等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病人出血后应及时评估出血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处理。
作者:王耿熙;李娟;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临床护士工作中,护患纠纷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中都是时有出现的,这就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避免护患纠纷发生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作者:高红;李维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生期危及患儿生命并严重影响预后的疾病。近年来,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为这一疾病治疗带来了希望。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近4年我科收治的5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致粒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粒缺患者年龄在24~70岁,其中4例由甲巯咪唑所致,1例由丙硫氧嘧啶(丙硫)所致;5例中4例在用药2个月内发生粒缺,1例在用药5个多月时发生粒缺;5例均有发热、感染,粒细胞计数在5~14天恢复正常;5例均在粒细胞计数正常后行131I治疗。结论粒缺是抗甲状腺药物的严重副作用,多发生在治疗的头2月,多以发热首发,需积极抗感染、升粒细胞治疗,行131I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冯雷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结合护理经验,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手术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从我院儿科病房中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5月期间的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因消化性溃疡出血手术处理的,把这68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和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现通过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法和干预对患儿病情的影响。结果:采取科学有效地护理方法和干预措施,显著地缩短了患儿康复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和干预措施不仅加快了病情的恢复,而且大大降低了术后的病痛和不适,缩短了住院时间,显著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勇;潘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II型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都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的疾病。II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两种疾病的症状均会加重,甚至出现并发症。通过科学的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笔者多年护理工作经验对相关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贺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内镜下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62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1例观察组与31例参照组,均给予62例患者内镜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全过程中采用干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性(100%)高于参照组(93.5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在内镜下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许宏;赵郡;刘茜;刘华柱;章静;陈红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行鼓膜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8例(263耳)慢性中耳炎鼓膜大穿孔患者,采用自体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作为移植物内植法行鼓膜修补。结果经随访1年以上,鼓膜穿孔修复202耳(88.60%),听力提高23dB以上178耳(78.07%)。结论耳屏软骨环-软骨膜取材方便,不易变形卷缩,易于铺置,抗感染力强,自身代谢率低,血供好,成活率高。耳屏软骨环-软骨膜复合体是修复鼓膜大穿孔的理想材料,其远期愈合率高,听力恢复满意,效果稳定。
作者:柳浩;李湘胜;李琴;谢东海;姚汉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探讨剖腹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有效护理、减少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腹产手术并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6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产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为(1021±120)、住院时间为7.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满意率为90.3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人性化的优质临床护理可以减少剖腹产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杆菌(Treponema pal idum,TPLA,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主要侵害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梅毒的发病机制先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对于梅毒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集中在白细胞免疫,认为梅毒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如天然免疫受体TLR2(Tol 样受体2)通过识别梅毒螺旋体脂蛋白及细胞内信号传导,联系梅毒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起到桥梁作用,对调节炎症反应强度和维持免疫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 ele),其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于人类中,分别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NP近年来倍受关注,约占人类DNA序列变异的90%,在医学和遗传学中有重要意义。借鉴其他感染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对对在梅毒免疫发病中重要免疫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鑫(综述);张信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 itus 简称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但由于多数患者文化水平低、对医学知识和疾病知识缺乏,不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更不能正确自我保健。为此笔者于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面对面零距离谈心式方对100例初诊DM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并有针对性的为此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认知效果。
作者:王洪梅;陈莲花;夏伶俐;龚兴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界也在这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重要作为我国医学界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差别之处,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给中华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帮助。随着近些年肿瘤问题愈发严重,肿瘤在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医学界在西药治疗出现瓶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对中药抗肿瘤应用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药治疗和对抗肿瘤疾病过程中的应用发展,为业内的研究和应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韩宁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功能性子宫出血40例,其中28例给予纯中药治疗,12例配合西药。结果中药治疗功血的患者,97.6%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配合西药的患者,98.1%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结论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也有显著效果。
作者:田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中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是否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损伤。通过217例分别使用超声刀行或传统方法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比较两者在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情况,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监测PTH及血钙。
作者:仉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麝灵汤周期疗法辅治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宫腔粘连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麝灵汤周期疗法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妊娠率为64%和5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总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总妊娠率。因此麝灵汤周期疗法辅治宫腔粘连有着良好的效果。结论:麝灵汤周期疗法对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黎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