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治;连柄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儿童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为了与本世纪初曾流行于欧洲的昏睡性脑炎(又称甲型脑炎)相区别,解放后我国卫生部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乙脑每年发病约50000例,其中约1/3的病例死亡,且乙脑后遗症严重,存活者20%~40%留有神经麻痹和心理改变等严重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现将其流行病学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卫金凤;梁程;杨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药物副作用不断显现,人们对治疗的副作用的关注日益提高,寻求一种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的疗法成为现在医学的重点。针灸作为一种自然的外治疗法,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副作用极小的治疗方法。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有很多,从古至今对这方面的探讨也很多,以下我就此谈点自己体会。1.辨证辨病的正确对针灸疗效的影响作为医生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在针灸中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无法诊断疾病或症状为病人痛苦是可以采用辨证法,根据辨证的结果配以正确的针灸处方。在针灸的辨证中经络辨证理论、八纲辨证理论、脏腑辨证理论为现今针灸医者所推崇的。其中经络辨证是常用的方法,经络诊察的方法很多,临床上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经络视诊与触诊。《素问?缪刺论》讲:“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即是指久痹之证常可在其皮部出现血络瘀阻的现象。《素问?骨空论》说:“视背俞陷者灸之”。此外,也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如:上齿龈肿属足阳明,下齿龈肿属手阳明等,均乃辨经之依据。辨病是针灸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诊断仪器及方法已经明确了疾病的诊断后,给出针灸处方。
作者:罗雪梅;黄任秀;覃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且随访1~2年,观察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选取的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及1~2年随访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明显减轻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且患者后凸角平均矫正47.1°,身高平均增加4.5cm。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骨性融合,矫正患者后凸度数,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作者:彭子来;蔡友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42例下肢长管骨骨折确诊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将71例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为研究组,71例患者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即形成骨痂、下地负重、骨折愈合、除内固定均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5.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4%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阑尾炎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护理,以增强患者的心理安全感,消除恐惧心理,以利机体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陪同并指导阑尾炎术后患者下床活动,必要时予以协助。结果:180例患者均临床痊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阑尾炎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护理,可以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或杜绝并发症。
作者:张音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42例,依据Van-couver分类,分为A、B、C三个类型,分别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手术治疗,总结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术后3个月-3年随访,骨折愈合平均时间(2.50±1.0)个月。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栓塞、植入假体的情况,均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其中29(69.05%)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80.54±6.20)分,13(30.95%)例患者平均评分为(75.81±2.51)分。患者均未因手术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依据骨折情况,分别进行对应的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恢复,恢复正常的生活和髋关节功能。
作者:祝少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PU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约占95%),是由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引起的。病因一般与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如其它如胆盐、胰酶、乙醇等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有关。主要表现为中上腹痛,伴返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吐咖啡色样液或血性液,解黑色大便等。它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避免并发症。多年来此病的治疗多侧重于缓解症状、愈合溃疡,但复发率偏高。
作者:宋文博;徐向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论文王王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以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并恶心呕吐和腹胀,腰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尿淀粉酶升高。约半数病人伴有胆道疾病。本病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水肿型和出血型两种,水肿型病变较轻,较常见。出血型又称坏死型,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0%,实确病变严重,易产生休克,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
作者:董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平肝通络汤治疗,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邓焱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73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控制组,控制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3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愈37例,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分别为100%、97.30%;控制组分别为94.44%、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26.4±2.7)相比,术后的Cobb角(4.95±1.6)明显降低(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94.2±1.4)%、椎体后缘高度(97.8±3.3)%分别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33.4±2.3)%、椎体后缘高度(71.5±1.5)%相比,显著提高(P<0.05)。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均有1~2级别的恢复。无任何病例出现断钉、松动等内固定失效以及脑脊液漏液、切口感染、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鲍承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的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以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治疗的300例肾脏相关疾病患者为造瘘术组,以前期应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2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造瘘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快速安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龙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美容整形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面部手术整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整形过程中人们对于面部外观的恢复情况变得越来越重视,因为面部恢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后生活和心理健康。目前面部清创缝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在面部整形上的应用更加严格,对于当前事故造成患者面部软组织受损的修复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患者病情日益复杂,需要医师对于其面部清创操作时更加细致,本文就面部清创缝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进行研究,为进行面部整形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借鉴。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前,妊高征作为妇女妊娠期所特有的一种疾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浮肿,病程的严重发展时孕妇则会出现抽搐、子痫等全身脏器的损害,终致使母亲和婴儿死亡,特别是部分脑瘫的重要危险因素。妊高征的治疗不仅需要及时的药物治疗,同时需要护理工作者的贴心护理,通过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妊高征导致的死亡率和相关后遗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妊高征产妇的护理分析,提高护理水平,进一步降低妊高征给产妇和婴儿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吴科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牙隐裂的临床特点以及修复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1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牙隐裂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分成牙髓异常隐裂牙组,设为b组(25);牙髓正常隐裂牙组,设为a组(25),按照治疗牙隐裂的原则,并与患者意愿以及身体状况相结合,选取全冠修复、充填修复以及调颌等治疗方式,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成功概率。结果:在a组中,全冠修复治疗成功概率为90.00%,明显高于充填治疗成功概率37.50%与调颌治疗成功概率14.29%(P<0.05)。在b组患者中,采取根管完善治疗以后,全冠修复治疗成功概率为93.00%,充填治疗成功概率为60.00%,两种治疗方法成功概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隐裂牙采取全冠修复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治疗牙周、牙髓以及牙体等并发症。
作者:沈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及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孕产妇孕期及产前健康教育,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做好早期预测评估,提高识别产后出血的能力,并做好产后急救治疗和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李开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甲亢的认识,更好地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方法通过分析应用甲巯咪唑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预防诊疗措施。结果甲巯咪唑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一线治疗药物,粒细胞缺乏是其少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可预测性差。结论在抗甲状腺药物用药过程中特别是治疗初期,应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
作者:张杰;严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急症,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治疗不恰当、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明确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时、准确、恰当的治疗及护理,对其病情的控制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我们采用立止血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7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处方差错的原因,提出减少差错的相应措施。结果药品调剂差错分处方差错和配方差错。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主要集中在单品种数量和相似药名的品种上。结论医院应严格按规章制度管理,药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和责任心,以降低发药差错,提高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宋蓉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