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王岷

关键词:老年人, 高血压, 特点, 药物治疗
摘要: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高血压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由于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受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正确预防与治疗老年高血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儿、家长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方法:分析我院2012~2013年度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从护理风险识别、衡量与评价、处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论述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率高,患儿家长反应强烈。以院内意外伤害、用药错误为主。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保障患儿安全,同时能保证医院的声誉和护理人员的士气,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80例慢性咳嗽中医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出现不同的改善,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0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对照组4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8例,显效1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结论:中医对于治疗慢性咳嗽的效果比较显著,应该对其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贺金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 T和MRI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对比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对比其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相应分级,采取平行对照实验研究。结果:68例患者X线平片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检出率为73.5%(50/68),明显低于CT检出率92.6%(63/68)和MRI检出率98.5%(67/6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0-Ⅱ级)患者CT与MRI对其分级则更为准确,X线平片和CT、MRI分级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CT、MRI较X线平片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要高,对临床不能确诊但X线平片难以判断的早期病变,CT与MRI有更高的确诊价值。

    作者:刘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护理资料。结果:70例患者经手术造瘘、术前术后及透析使用护理后均获得成功,仅2例患者出现切口渗血,经积极处理后渗血停止。术后70例患者均得到6~8周随访,患者内瘘成熟后分别于术后5~6周顺利进行了第一次血透。结论:加强对内瘘的护理,可有效缩短内瘘的成熟时间,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及细心,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并进行正确穿刺,以延长内瘘使用期限和保证患者血液透析质量。

    作者:屈果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糖尿病并发症护理体会

    糖尿病并发症多由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黏、内分泌失调、高胰岛素血症、动脉硬化以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本文对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吕安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切除术护理配合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用于切除甲状腺的护理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患者为对象,腹腔镜切除术30例(腹腔镜组),传统切除手术28例(传统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腹腔镜组3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传统组为14.29%,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颈部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传统组相比,均明显比传统组低,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配合全程护理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姜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两种护理模式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方法将86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疗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基层单位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性,建立一种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对宫颈癌筛查的更加便捷有效的方法研究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辖区内2563例年龄在25-65岁的妇女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宫颈癌筛查。结果2563例宫颈脱落细胞普查中检测出宫颈原位癌3例、癌前病变16例。结论:VIA、VILI适用于基层单位展开宫颈癌筛查,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筛查方法,尤其适用于农村宫颈癌高发区,这对于促进基层妇女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蓉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对218例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患者治疗前进行舒适护理和人文关怀,治疗中予以协助、配合等护理,治疗后观察局部情况。结果通过采用V-Star染料脉冲激光治疗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总有效率分别为:77.4%;94.9%;60%,效果明显。皮肤科护士掌握血管瘤染料激光治疗的观察与配合是治疗血管瘤的关键。结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作者:彭细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是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注重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和开展医院感染质量监控等措施,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的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或患者入院时已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出现而发生,其感染率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而迅速增长。发生医院感染,既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了社会医疗资源及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又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据WHO调查结果指出世界医院感染率为3%~20%,平均为9%。如美国医院感染率为5%,每年约有7~8万人因医院感染死亡,因此而额外支出的医疗费用约为40亿美元。根据我国卫生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医院感染率约为8.4%,据此估计我国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约500万,医疗费用增加10亿元。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每个国家各级医院面临的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已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笔者结合所在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作者:顾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探究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9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69例患者均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健康教育,持续24个月,对比观察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神经血管病变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率、大血管病变率、微血管病变率分别为53.62%、47.83%和100%;健康教育后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率、大血管病变率、微血管病变率分别为15.94%、43.48%和44.93%。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率、微血管病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血管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血糖控制率、降低微血管病变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诗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外用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于治疗后的第1周、2周、3周进行随诊观察。治疗前及每次随诊时对患者AD严重程度评分SCORAD (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结果:治疗后第1周、2周,试验组和对照组SCORA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后第3周,试验组SCORA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润肤剂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疗效优于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

    作者:林茂;李晓英;柯菲;涂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Ad-HGF转染的脐血干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电生理影响的分析

    目的:研究Ad-HGF转染脐血干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5只Wistar大鼠构建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构建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d-HGF基因修饰脐血干细胞组(A组),脐血干细胞组(B组),磷酸盐缓冲液组(C组),每组15只。术后4、6、8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腹腔麻醉后,暴露双侧坐骨神经,记录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结果不同观察时间点内,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及潜伏期检测指标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d-HGF修饰的脐血干细胞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依据。

    作者:李彦明;姜红;徐胜东;金丽娟;汪玉海;周旭;王方;刘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护理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记录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高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英;罗先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护理的优越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护理的临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后,治愈38例(63.3%),有效19例(31.7%),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解剖角度探讨中医骨科疾病的发生规律

    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中医骨科疾病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中医骨科疾病的发生规律加以研究、认识和掌握,对于骨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论是从发生、发展、诊断还是治疗,中医骨科疾病与解剖学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对于骨折、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中医骨科疾病的发生规律给予分析,对且基于现在解剖学相关理论对于易发部位和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吴沿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如何做好预防接种门诊中的护理工作

    目的:探讨怎样做好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工作,提高接种病人满意度,尽量减少和预防接种时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为规范接种门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预防接种门诊人群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改善护理措施,分析预防接种病人的临床变化及满意度,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良好的预防接种护理可以改变接种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整体上看预防接种门诊设置较为规划合理,但是在护理措施上还需进一步改进,建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林雪利;罗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的两个护理专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80名)与对照班(75名),其中对照班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常规讲授法,而实验班则采取PBL教学法。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测评,对比分析考核与测评结果。结果:实验班学生所得理论知识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更好,同时综合能力更强,值得借鉴。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化的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优质化的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3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优质化的护理抢救患者,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都要短(P <0.01),AMI的复发率要低(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P >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化的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总结治疗方式,寻找为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记录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案例,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下患儿的恢复速度,寻找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段延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