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彭细峰

关键词:染料激光, 血管瘤,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对218例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患者治疗前进行舒适护理和人文关怀,治疗中予以协助、配合等护理,治疗后观察局部情况。结果通过采用V-Star染料脉冲激光治疗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总有效率分别为:77.4%;94.9%;60%,效果明显。皮肤科护士掌握血管瘤染料激光治疗的观察与配合是治疗血管瘤的关键。结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服药盒标签在临床上的规范使用

    现临床上待发放的口服药均是放于服药盒内。我科病人口服药品种繁多,服药时间不一致,每个病人的口服药都是分别放置于一个小服药盒内(图1)所有病人的服药盒有分别放于一个大的服药盘内,挨个放置,密密麻麻,床号标识不醒目,患者信息亦不明显(图2),既不便于查对,也容易出错。现在临床口服药物品种不断增加,病人数量日益增多,上述情况越容易出现。为了避免错误,看起来整齐有序,节省查对者时间,我科使用了一批颜色醒目的床号标识,同时贴上患者信息条。使服药盒表面床号清晰,患者信息明显。便于查对,看起来整洁清晰,使用效果好。

    作者:曾焱;张艳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口服液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用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发生感染的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常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半年内平均再次感染的次数、感染持续的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再次感染的次数和再次感染持续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用药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的机体免疫力低下,当出现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时采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常规治疗的方法更有效,值得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作者: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膝关节镜下89例半月板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和研究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半月板手术患者89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将两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在确保护理质量前提下,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对减轻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胸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剖胸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探讨有效地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剖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予以有效护理。结果:60例剖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中,12例因麻醉药物所致,29例因手术创伤所致,9例患者因切口疼痛所致,10例患者因肺水肿所致。60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氧疗等治疗后,其中57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3例患者因家属放弃治疗未愈而出院。结论:剖胸手术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有麻醉药物、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及肺水肿等,有效地护理措施可很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促使患者病情好转。

    作者:丁志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认知疗法护理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8例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认知疗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为79.55%,P<0.05,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认知疗法护理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仇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普通外科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择期进行普外科手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期,术后并未发现有明显并发症。结论:术前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让患者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及治疗,促进患者尽早康复,重建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潘亚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服孟鲁司特纳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口服特鲁司特纳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哮喘病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研究,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吸入适量的倍氯米松,实验组患者在每晚睡觉前要口服克鲁斯特纳片,1次/d。治疗时若病菌入侵患者的呼吸道,要服用抗生素进行紧急治疗,若突然发作急性哮喘,需服用β2受体激动剂。对患者进行10周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纳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具有显著疗效,患者在治疗时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可以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向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宫颈糜烂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病程、性生活、糜烂分度与分型5个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16例宫颈糜烂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总有效率为87.98%。年龄差异对有效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短病长短、有无性生活、糜烂分度及分型均对临床效果有所影响。结论: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但病程、性生活、糜烂分度及分型是影响其疗效的显著因素,治疗期间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潘苗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相关因素及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及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施行的足月妊娠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148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产、麻醉、胎方位、胎先露情况、新生儿体重及子宫下段形成等因素与子宫切口撕裂之间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组研究中共出现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131例,占所有病例的8.79%,其中临产后、麻醉效果差、胎先露>3cm、枕横位、胎儿体重>4000g及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差的产妇撕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并发症:本组131例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发产妇中,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83例;出现子宫动脉损伤3例(2.29%);T型撕裂患者发热1例(0.76%),体温>39℃;阴道恶露量增多7例(5.34%);阴道流血时间延长12例(9.16%),长者持续2个月。结论:麻醉效果、临产前后、胎先露、胎儿方位、胎儿体重以及手术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等是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作者:叶翠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高血压患者42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疗程6周。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都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中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改善程度更好。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有效果的有20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5.7%;而对照组中治疗效果有效果的有178例,无效患者32例,有效率为84.8%,低于观察组。结果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

    作者:葛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强管理提高骨科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应对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带来的挑战,减少由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引起的纠纷,我科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针对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质量问题,运用 PDCA (P:Plan (计划)、D:Do (执行)、C:Check (检查)、A:Act (纠正))循环的方法管理,明显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传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近年来,各类新发流行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不但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员死亡,而且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随着社会对传染病关注度的日益提升,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病,降低其危害性已成为近几年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本文就传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作者:冯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重要性。现阶段,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宫颈癌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其发病率在妇女的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不仅影响了众多女性的生命健康更甚至剥夺了很多人的生命,本文就目前宫颈癌病情进行分析,探讨了同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郑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食疗在高血压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中医食疗在高血压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通过随机抽取形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中医食疗方法外加基本的健康宣传教育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基本的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前后均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血压、抗压药的使用情况等。结果干预10周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的值增加(P<0.01或P<0.05),且抗压药的减量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食疗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是用来早期治疗、改善病情或者延缓用药的首要选择。

    作者:龙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时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以及采取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抢救65例,总存活率为92.9%,其余5例均均心功能不全猝死。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35例,缓慢心率失常19例,室性早搏16例。经急救后,存活者的HR、QTd均显著减少,而QTc显著提高,与护理前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可有效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韩丹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的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1]。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人们生活节奏加速,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此病更是越来越年轻化,40岁左右的中年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心理问题成为患者的共性问题,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界同仁的共识。通过对脑出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实践,笔者认为此类病人比其它病人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鼓励与疏导。

    作者:华丽彬;王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5例普儿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原因

    目的:了解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较为有代表性的35例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进行病因调查,并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和整理。结果在这35例儿童中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在口腔的患者为7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20%,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食道部的患儿例数为0,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0%,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胃部的患儿例数为12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34.29%,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肠部的患儿例数为20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57.14%,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肝脏部的患儿例数为1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2.9%,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胰腺部的患儿例数为2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5.71%,普儿患者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肠部位,胃、肠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讨论胃部及肠部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发生部位,其原因除了与儿童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很大成程度上是和家长的喂食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幼儿的饮食应该要严格的控制。

    作者:王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为制定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的方法治疗中风患者后遗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优生优育优教中的运用

    健康教育在优生优育优教的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详细论述将“健康教育”理念引入“优生优育优教”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希望人们充分了解在优生优育优教中运用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为优生优育优教的目标实现打下坚定的基础。

    作者:王藕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小型医院护患纠纷及护士之间横向暴力的研究讨论

    在中小型医院中护患纠纷是近年来日渐增长的问题,患者健康知识的普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及人文要求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预后以及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在患者的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护理投诉纠纷。工作中的压力造成的横向暴力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加剧了护理人员短缺,终会降低护理质量。

    作者:赵微;许孝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