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
急症腹痛通常是内科急诊患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因复杂隐匿等,所以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急性腹痛的病因复杂,建立正确诊断的好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细心的体检、相关的实验室资料、影像学检查以及合理的综合分析等是必要的。因此,要求初诊时,医生要高度重视腹痛待查患者,鉴别诊断尤其是鉴别是否为外科腹痛为重要。
作者:孙国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妊高症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简称。是孕产妇特有的疾病,多发在20周以后。主要病理改变全身小动脉痉挛。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浮肿、蛋白尿。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头痛、眼花等一系列症状,直接威胁着母婴生命安全。因此对妊高症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由于加强孕期保健宣传和鼓励提前住院,无产后急性心衰、肾衰和脑血管意外发生。
作者:齐晓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巨乳症体外超声吸脂整形术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巨乳症体外超声吸脂整形手术患者4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巨乳症体外超声吸脂整形术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悲观、焦虑不良心理状态,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减轻了患者痛苦,对恢复患者自信心及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路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在ICU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疗效对比。结果对照组在实施了循证护理后,患者局部渗血状况、导管发生脱出及堵塞的发生率、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能够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对于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及颈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应用的意义。
作者:蒋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和心功能疗效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2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苗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背景:超声检查作为一项新的非侵入性左室评估技术已在临床应用三十年。目前为止,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中的价值仍存在争议。心脏运动定量分析(CMQ)技术是一项能够提供更多心脏运动相关信息的新技术。目标:1)研究不同节段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差异,寻求反映心肌血供状态的新参数;2)评价PCI术前和术后缺血部位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差异。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25例冠心病患者(13男,12女,平均年龄59.84±10.37)。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PCI术。2.方法:2.1超声心动图:带X5-1传感器的飞利浦IE-33超声仪。患者取左侧卧位并行心电图检查。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和左室长轴切面图像。记录3个连续心动周期。在PCI术前1天及和术后2天对患者行CMQ检查。2.2数据处理:根据供应血管狭窄程度将室壁节段分为三类:正常节段(狭窄程度≤50%),混合节段(50%<狭窄程度≤70%)和缺血节段(狭窄程度>70%)。检测PCI术前节段性收缩期峰值应变(Ss)、峰值应变时间(T)和舒张早期峰值速率(Ve),并比较PCI术前和术后供血异常节段(缺血节段和混合节段)Ss,T和Ve的变化。3.统计分析: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三组之间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CI术前和术后参数的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均为双向,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有419个节段的图像符合要求,其中包括175个正常节段,59个混合节段和185个缺血节段。2.与正常节段比较,混合节段和缺血节段的Ve绝对值降低(P<0.05)、PCI术前T相对延迟。与正常节段比较,混合节段的Ss有增加趋势;与混合节段比较,缺血节段的Ss有增加趋势;与正常节段比较,缺血节段的Ss明显增加(P<0.01)。与PCI术前比较,PCI术后缺血节段的Ss和Ve无明显差异(P=0.917,0.822),而T显著缩短(P=0.004)。结论:心脏运动定量分析(CMQ)技术可有效识别不同血供状态下的室壁运动异常,评估PCI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Saeed Javed;张梅;徐铭俊;Khalid Javed;Sajid Javed;M.Shahzad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消炎、化痰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8.82%)、总有效率(96.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2.87±1.76、5.21±1.83、4.04±1.76、3.86±1.62)d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小儿肺炎患者,可明显改善患儿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崇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注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队伍建设,全面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任务,树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良好社会形象。
作者:关玉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导致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28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以及重症感染是导致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发病症,经积极救治后成功治愈23例,治愈率为82.1%,自动出院3例,有2例患者死于3-4个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应密切注意具有胃肠功能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是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早期症状,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发生与发展,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余保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体会。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分别采用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成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慢性病的防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对社区中的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还增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了疾病的康复效果。
作者:高崇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该课题主要采用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组织学的角度对小儿疝气的发生、发展及自愈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疝囊颈部的例鞘膜积液鞘膜囊,并借助HE染色观察标本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实验的终数据结果采用的是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常规病理:对照组正常腹膜表面被覆一层间皮,其下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血管等组成。斜疝组和鞘膜积液组中,在23%病例中可见有炎症细胞浸润:14%病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伴玻璃样变,另外,还有部分疝囊中看到平滑肌的存在。在2例疝囊仅见腹膜微绒毛完全消失,但是间皮细胞尚完整;在5例疝囊中可见间皮细胞脱落,仅见基底膜或其下纤维结缔组织。结论转化生长因子与小儿疝气和鞘膜积液发生、发展可能不存在直接关系。未闭合鞘状突结构的变化可能与其闭合过程有关,在小儿疝气和鞘膜积液自愈过程中发挥作用。这可能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疝囊上平滑肌的发育异常可能与小儿疝气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明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提高护理技能,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有效的护理下,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且住院时间较短。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及痛苦,加快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王雪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阴道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及保守治疗所证实,并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诊断,总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超声声像学特点及对治疗的辅助价值。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根据声像图特点分为三型:胚囊型29例,团块型31例,滋养细胞疾病型20例。治愈的患者妊娠囊或包块周边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阻力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超声可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动态观察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费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80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发感染者加用相关的抗生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d),1次/d,疗程5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病毒唑10~15mg/kg,1次/d,疗程5d,在观察期内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体征好转时间,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治疗快速改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痛苦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邓宗琳;汤多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的包皮环切术式。方法将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式进行改良,仅切除过长的包皮,保留真皮下组织及血管。结果146例患者均取得了治疗及美容的效果。结论改良术式虽手术时间比传统术式略长,但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愈合质量高,达到了现代整形美容功能与外形的完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清召;邓金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阑尾切除残端荷包包埋与阑尾残端单纯结扎不行荷包包埋这两种术式进行临床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残端结扎加荷包包埋组39例和单纯结扎组39例。对病人手术前、后的白细胞计数,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残端处理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的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构成比,年龄,术前后白细胞数,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手术后的并发症没有差别(P>0.05)。而残端处理时间上,单纯结扎与结扎加荷包包埋组相比操作简单,残端处理时间缩短,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扎加荷包包埋组处理阑尾残端的处理时间长,单纯结扎组处理阑尾残端时间短,但技术要求高,术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才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加味止嗽散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必嗽平和头孢氨苄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止嗽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3个月后对比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5.1%)明显高于对照组(80.5%),两者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止嗽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作者:杨绍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和监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强调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人体危害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意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划拔专项资金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和处置,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管理。
作者:李悦;高崇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