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荔荔;王宏伟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用具体的、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的、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明确、具体的发展举措的一种管理方式,从而实现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大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做好精细化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转变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责任、细化管理目标、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综合能力、完善内部机制为抓手,在专科护理内涵建设、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近4年我科收治的5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致粒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粒缺患者年龄在24~70岁,其中4例由甲巯咪唑所致,1例由丙硫氧嘧啶(丙硫)所致;5例中4例在用药2个月内发生粒缺,1例在用药5个多月时发生粒缺;5例均有发热、感染,粒细胞计数在5~14天恢复正常;5例均在粒细胞计数正常后行131I治疗。结论粒缺是抗甲状腺药物的严重副作用,多发生在治疗的头2月,多以发热首发,需积极抗感染、升粒细胞治疗,行131I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冯雷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近年成都地区儿童七种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3月住院的25547例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的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1、2、3(PIV1、PIV2、PIV3)和腺病毒(ADV)。结果:25547例标本中共检出9205例阳性,阳性率为36%。其中RSV感染为5739例,阳性率为62.35%;IVA感染为478例,阳性率为5.19%;IVB感染为120例,阳性率为1.30%;PIV1感染为158例,阳性率为1.72%;PIV2感染为32例,阳性率为0.35%;PIV3感染为1483例,阳性率为16.11%;ADV感染为728例,阳性率为7.91%。结论:小儿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病毒感染率,婴幼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儿童,RSV,PIV3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磕伤、碰伤,甚至不小心被利器弄伤,虽然这些在一般人看来只是擦破皮或者仅仅是小小的割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因为这种被忽视的小伤,有时候也会因为处理不当,而引发大的问题。近些年,破伤风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伤口杀手,并且多见于农村。破伤风对人体的损害是不容小视的,如果得不到到正确、及时的处理,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作者:田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麝灵汤周期疗法辅治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宫腔粘连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麝灵汤周期疗法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妊娠率为64%和5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总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总妊娠率。因此麝灵汤周期疗法辅治宫腔粘连有着良好的效果。结论:麝灵汤周期疗法对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黎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在临床实习期间所护理的2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实施综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5例肺癌患者的手术都进展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并且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大上升。结论:综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保障医疗效果,保障手术成功率,有助于肺癌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效率。
作者:李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次全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出血窒息、手足麻木或抽搐、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6.98%)、复发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18.6%)、(6.98%),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次全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复发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林尤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前,妊高征作为妇女妊娠期所特有的一种疾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浮肿,病程的严重发展时孕妇则会出现抽搐、子痫等全身脏器的损害,终致使母亲和婴儿死亡,特别是部分脑瘫的重要危险因素。妊高征的治疗不仅需要及时的药物治疗,同时需要护理工作者的贴心护理,通过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妊高征导致的死亡率和相关后遗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妊高征产妇的护理分析,提高护理水平,进一步降低妊高征给产妇和婴儿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吴科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干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各为21例,对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采用干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11%)显著优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71.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护理措施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唐静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和高位结扎加传统节段性抽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状况、临床症状和一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一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色素沉着、皮炎和溃疡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华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较为有代表性的35例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进行病因调查,并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和整理。结果在这35例儿童中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在口腔的患者为7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20%,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食道部的患儿例数为0,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0%,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胃部的患儿例数为12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34.29%,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肠部的患儿例数为20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57.14%,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肝脏部的患儿例数为1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2.9%,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胰腺部的患儿例数为2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5.71%,普儿患者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肠部位,胃、肠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讨论胃部及肠部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发生部位,其原因除了与儿童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很大成程度上是和家长的喂食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幼儿的饮食应该要严格的控制。
作者:王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的问题是应急系统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中的应用问题,尤其是应急系统的面临火灾事件等出乎意料的灾害事件的应用问题。方法对现阶段医院普遍使用的医用空气加压氧舱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现今的加压氧舱的利弊,找出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应急系统的应用问题。结果应急系统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火灾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事故的反应能力和延长了救援的时间。结论应急系统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中的应用明显减少了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促使患者的治疗过程安全高效,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刘正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独到的优势,我院对此病人经过长期探索,对周围性面瘫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如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功能锻炼等,有效的促进了疾病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日。
作者:刘秀珍;孟小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策略在防治ICU患者失禁性皮炎(IAD)中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12月入院的69例IAD高危患者为对照组,以2013年1月至12月入院75例IAD高危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传统临床经验进行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管理策略,包括护理人员培训,建立IAD上报及登记制度,制定IAD护理规范等,比较两组间在防治IAD的效果。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IAD,发生率为9.3%,对照组69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IAD,发生率43.5%,观擦组IA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管理策略能有效降低IAD的发生率。
作者:李铁花;程文燕;曾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目前作为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输液工具,每次操作涉及到50多个步骤,意味着静脉输液的风险无处不在。护理人员应加强留置针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作者:刘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富丁汤治疗肾虚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的卫生经济学效应。方法:选取126例肾虚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富丁汤治疗组(简称观察组)及前列康片治疗组(简称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观察组C/E8.71%低于对照组19.3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富丁汤治疗肾虚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不仅疗效明确,而且费用相对低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建业;张曼;李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杆菌(Treponema pal idum,TPLA,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主要侵害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梅毒的发病机制先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对于梅毒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集中在白细胞免疫,认为梅毒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如天然免疫受体TLR2(Tol 样受体2)通过识别梅毒螺旋体脂蛋白及细胞内信号传导,联系梅毒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起到桥梁作用,对调节炎症反应强度和维持免疫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 ele),其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于人类中,分别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NP近年来倍受关注,约占人类DNA序列变异的90%,在医学和遗传学中有重要意义。借鉴其他感染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对对在梅毒免疫发病中重要免疫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鑫(综述);张信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大幅度提升,一些高热、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在人们的餐桌上频繁出现,但这些食物实际上不易消化,更是当今世界高血压疾病泛滥的诱因。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食品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截止2004年,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6亿人,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中普遍的一种。患者的构成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白领,而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高血压病人护理这个研究课题对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2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炎70例,内膜息肉60例,子宫内膜增生40例,萎缩性子宫20例,子宫内膜癌8例,宫腔脓肿2例。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以良性病变居多,但应排除恶性肿瘤。宫腔镜下进行诊断可提高其确诊率。
作者:康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社区居民中1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血压控制率、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较对照组患者血压降低,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运用健康管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霞;张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