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文
目的:探讨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凝血功能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为研究组,并选择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凝血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 D-dimer高于对照组(P <0.05),D-dimer跟病情程度正相关。研究组中 PLT 与 Fib 降低(P <0.05);PT与 APTT延长(P <0.05)。PLT、Fib均跟病情程度负相关(P <0.05);PT、APTT均跟病情程度正相关。DIC发病率跟病情程度正相关,总死亡率4.6%。结论:对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预示病人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报价值。
作者:郑群;纪东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高血压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大多患者的依从性欠佳,从而影响血压的控制,需要对其加强健康教育,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方法:对我院门诊接受治疗和咨询的所有登记在册的高血压人群规范管理,面对面地沟通,从服药、饮食、生活方式、锻炼、心里等方面做好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门诊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大大提高。结论:加强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其控制率。
作者:汪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38例社区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社区居民中38例老年肺炎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确保适宜的居住环境,饮食指导,密切观察病情,吸氧,呼吸道护理,健康指导及药物不良反应指导,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后,20例患者痊愈,占总患者数的52.64%,15例患者好转,占总患者数的39.47%,3例患者病情加剧或死亡,占总患者数的7.89%。结论:老年肺炎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翠萍;叶勇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2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其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常规、饮食、牵引和固定、心理、并发症护理几个方面,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恶化和死亡。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在术后护理期间严密观察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措施,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殷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行颈椎前路术后发生伤口再出血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接收治疗的34例竞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7例治疗组和17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发生伤口再出血并发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陈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对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主要疗法,因此根管治疗术的效果受到医患的共同关注。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坏死物质,进行适当消毒,并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但很多病例在根管治疗术中或术后发生的疼痛和肿胀反应,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究其原因,归纳出以下几方面。
作者:满都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近4年我科收治的5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致粒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粒缺患者年龄在24~70岁,其中4例由甲巯咪唑所致,1例由丙硫氧嘧啶(丙硫)所致;5例中4例在用药2个月内发生粒缺,1例在用药5个多月时发生粒缺;5例均有发热、感染,粒细胞计数在5~14天恢复正常;5例均在粒细胞计数正常后行131I治疗。结论粒缺是抗甲状腺药物的严重副作用,多发生在治疗的头2月,多以发热首发,需积极抗感染、升粒细胞治疗,行131I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冯雷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及颈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应用的意义。
作者:蒋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有效的沟通,减少误会和矛盾。方法:从多方面提高沟通技巧。结果:供应室与临床科室加强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结论:提高了供应质量,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杜卫杰;王书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患儿8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患儿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短,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抗生素使用少等优越性,今后可将其作为小儿阑尾炎治疗的首选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白海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20例,应用脑心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对照组20例,应用低分子右旋醣酐500 ml加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胞二磷胆碱500mg静滴,每日一次,应用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2倒;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50%。结论:脑心通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作者:何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的血管,探讨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的解剖结构及其对临床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观察30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足的足底内侧动脉。结果:足底内侧动脉的走行,分布有明显变异。足底内侧动脉浅支有2~3条皮支入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深支有3~4个皮穿支入该皮瓣。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变异多,浅支恒定,顺行转移时可在足底内、外侧动脉分叉点至第I跖骨头后方1 cm的点之间设计皮瓣,必要时需切断结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以获得足够长度的蒂。逆行转移时,皮瓣尽可能的设计在近段,蒂部尽可能保留2~3个分支。
作者:史福东;刘仕杰;武强;王雪臣;马海洋;左金增;张子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新生儿肺液增多,又称新生儿短暂呼吸窘迫综合症,是一种自限疾病,多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短暂性气促。病例:本组病例共9人,女5,男4。均为足月,剖宫产。新生儿评分良好,8分以上。
作者:陈永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普外科是医学领域中发展历史长、医学知识全面、内容广泛的学科。因为普外科涉及许多疾病,所以普外科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特别多。普外科手术后,若不稍加注意,就会因为一些因素造成手术部位的感染,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劣影响。为了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医学工作者经过理论的推测与实践,研究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作者:赵宝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惊厥患儿给予畅通呼吸道、氧气吸入、退热止惊、病因治疗等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儿中1例好转出院,1例要求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其余4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惊厥患儿,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是避免脑水肿、脑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彭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流行病学时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方法学学习而言,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高流行病学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本文探讨了流行病学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形式及方法。
作者:陈银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UVB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接诊的72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和一系列的精心护理,72例白瘢风患者疗效满意,总有效率80.56%。结论: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满意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安氏Ⅲ类错牙合指上、下第一磨牙呈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或对牙合的错牙合畸形,下颌前突或上颌后缩,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都有严重影响[1]。研究表明,反牙合是嚼肌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Kuwahara[2]等对反牙合患者的咀嚼周期进行研究发现,反牙合患者咀嚼周期小,不规律且各时相明显延长。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因上颌发育不足,易产生下颌前突外貌,有研究描述下颌前突的外貌为不具吸引力的面型[3],因此具有Ⅲ类面型的患者尤其是夹杂社会心理因素的成人患者对于治疗更有迫切性,其治疗成为正畸医生的一个挑战。一直以来Ⅲ类患者的诊断分析、治疗都是一个难点,因其病因复杂多样,极易受先天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一些后天因素如全身性疾病、呼吸道疾病、乳牙期与替牙期局部障碍及口腔不良习惯也均可造成此类错牙合,因此矫治方法复杂多样,我们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之后选择出正确的矫治方案。
作者:申证暄;周丽佳;全海英;温宁;刘士维;戚欣;于小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150例接受治疗的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实施包括知识教育和心理指导在内的社区护理干预,将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出准确对比。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社区护理干预后,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掌握了与高血压及护理干预相关的医学知识。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前比较,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得到相应改善,逐步趋向于正常(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保健意识,改善其不良情绪,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作者:戴春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5例患者。试验组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的处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在7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中,每组各3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其中试验组有30例患者治愈健康,总有效率达到86%,对照组有23例患者治愈健康,总有效率达到66%,二者治疗后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病死率以及中间综合症发生率,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的阿托品总用量显著的低于对照组,而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作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
作者:许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