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红;许菊红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的角度、重量、时间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康复科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0例,符合第七版《外科学》颈椎病的诊断,并排除脊髓型颈椎病,在牵引角度、重量、时间方面进行对比观察,据其疗效分为显效组及无效组。结果:120例患者显效100例,无效20例。结论:牵引角度、重量、时间对颈椎牵引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乔俊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23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n =115):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组(F组)和氯胺酮组(L组)。均采用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儿术中给药间隔时间、每次药量、术后第一、二天用镇痛药人次及麻醉并发症。结果:与L组比较,F组术中给药间隔时间延长(P #0.05);每次给药量减少;术后用镇痛药的人次明显降低(P #0.01)。两组麻醉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行小儿手术,麻醉效果好,氯胺酮用量减少,术后痛苦小,镇痛药用量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晓华;张颖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0例,对该80例患者行膀胱癌术后给予膀胱灌注治疗,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包括灌注前护理、灌注中护理及灌注后护理。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及复发的例数。结果8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紧张等情绪,6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情绪,其余患者均保持了较好的心情状态;出现血尿2例,排尿苦难3例,膀胱有坠落感1例,总不良发应发生率为7.5%。结论对膀胱癌术后患者灌注治疗中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傅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鼻子是人的五官之一,不仅具有自然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即部分语言功能,鼻子坐落在脸庞中央,是人体呼吸道的大门,它有两个鼻孔,鼻孔内有许多鼻毛。鼻子是面部突出的器官,从外形上看有各自的名称。鼻背有两块骨片作支架,保持鼻子的正常形态,当受外伤鼻骨骨折时,鼻子便会塌陷、歪斜变形。鼻内正中有个分隔叫鼻中隔,鼻中隔把鼻子分成左右两个腔洞,叫鼻腔,鼻腔表面覆盖着粘膜。鼻腔下2/3的粘膜管呼吸,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其中有许多含粘液的杯状细胞,和管胞状腺体。鼻孔前方叫鼻前庭,有较粗的鼻毛,由四周向中心交叉,似篱芭墙样,可以挡住灰尘。鼻腔粘膜表面有粘液,粘性较大,可以粘住灰尘和细菌;鼻腔粘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抑制和溶解细菌的作用。鼻毛像个忠实的卫士,对空气进行仔细过滤,当人们呼吸时,把灰尘挡在外面,保证肺部和气管的清洁。鼻腔内分泌许多粘液,能粘住溜进鼻孔内的灰尘和细菌。有些人睡觉时喜欢用嘴呼吸,这会使细菌进入呼吸道,引起咽喉、气管等处发生疾病。鼻子还是嗅觉器官。据统计,在鼻子内壁仅5平方厘米大小的地方,就分布着1000多万个嗅觉细胞,它们和人的大脑相联系。这样,鼻子就能够很灵敏地辨别几千种气味。一般来说,女性的嗅觉比男性灵敏。即使在少年儿童中,女孩的嗅觉也比男孩敏锐。鼻腔还具有对吸入的冷空气加温的作用。鼻腔血管丰富,可以散发出大量热能,通常鼻腔温度在30-32℃之间,使吸入的冷空气得到加温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当冷空气经过鼻腔到达喉部时,已和体温相近,所以无刺激作用。鼻腔对空气还有加湿作用,鼻腔粘膜细胞的分泌液和粘膜的渗出液,一昼夜可达1000毫升左右,当空气通过鼻腔时,因温度增高,其体积也随之膨大,于是吸收湿度也增加,一昼夜经鼻腔吸入空气耗去的液体为700毫升左右。当空气经鼻腔到达咽部时,湿度已提高到75%饱和度,所以没有发干的感觉。鼻腔粘膜上1/3部分管嗅觉,粘膜为无纤毛柱状上皮,其中有嗅细胞和支柱细胞,通过嗅神经到颅内。鼻子感染即可通过这条途径引起颅内并发症。鼻腔还有共鸣作用,这对歌唱演员十分重要,鼻堵时就会产生鼻音。鼻腔和眼有一相通的管道叫“鼻泪管”,眼的分泌物如泪液可以经此流至鼻腔,所以会有眼疼鼻子漏的现象。
作者:李华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我国快步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病人迅速上升。交通和建筑的发展。意外伤害事故明显增加,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大量上升。而基层卫生院目前基本上无术中透视设备。DHS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金标准,作者在基层卫生院无透视条件下应用此技术24例。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大转子下2.5CM处,维持15度前倾角用DHS定位器打入导针,感到阻力后停止进针,再与术前X片测量进针的深度比较相一致,即可钻入组合绞刀,钻入主针道,而后用探针探查主针骨道四周均为骨性组织,表示主针可正确置入,置入DHS系统后活动髋关节无卡锁怔,骨折端稳定。本技术的应用操作简单,易掌握,效果可靠可广泛在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卫生院开展。
作者:袁强;陈传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骨科常见疾病当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相关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群体,关节疼痛是常见临床症状,病情迁延不愈,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受到不良影响。对此,要深入分析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以便为该病的有效诊治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觉健康的现状和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4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自觉健康控制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62.82±13.23)分;自觉健康控制评价包括内部控制、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外部命运控制,其各评分分别是(18.45±7.27)分、(25.55±4.38)分,(21.01±5.55)分;自我效能与内部控制、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差异(P<0.01),与外部命运控制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差异(P<0.01)。结论: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自觉健康控制概念加以强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患者主观控制健康的思想,并提升自我效能。
作者:陈闯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选择红花注射液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128例。通过抽签法对实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设为D1组(实验组66例)与D2组(对照组62例)。D2组:常规治疗;D1组:常规治疗+红花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D1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高于D2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选择红花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在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方面,意义显著。
作者:刘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需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对照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观察组),每组50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以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2mg/kg,观察组给予丙泊酚2mg/kg及芬太尼1μg/kg,司可林:1.5mg/kg,药物经肘正中静脉30s匀速注毕。监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记录癫痫发作时间、能量抑制指数、辅助通气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所有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癫痫发作时间、能量抑制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头痛、肌肉痛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在镇静的基础上又能加强镇痛,提高麻醉效果,是一种较好的麻醉用药方法。
作者:皮倩;张柏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40例要求药物流产的孕妇,服药方法为早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米非司酮,12h后再空腹口服25mg米非司酮,连服两日,于第3日早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等待胚胎排出,7-10d后复查,记录孕囊排出时间、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药流成功率为92.5%,流血量平均(84.2±20.6)ml,复潮时间平均为(33.8±7.1)天,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成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性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贾学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神经外科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脑神经外科接诊的6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6例)和研究组(n=34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脑神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基于Barthel 指数评定二组患者疾病恢复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的差异,t=0.964,p=0.073>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684,p=0.033<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神经外科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齐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87例下颌阻生的智齿患者,随机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法(观察组)和劈冠凿骨法(对照组)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对比两组平均拔除时间及术后肿胀、疼痛、出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下颌阻生智齿平均拔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出血、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认为高速涡轮牙钻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节育方法,在我国育龄妇女大多数采用此种方法避孕节育。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宫内节育器断裂、变形、移位等,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随着阴道彩色超声仪的推广使用,使用比较方便,可以减轻已婚妇女的憋尿的痛苦,已婚的女性生育后大多数要上环,宫内节育器容易发生移位等情况,我们使用阴道彩超诊断率有所提高。
作者:施亚玲;米和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乳腺病变冷冻切片诊断的确诊率以及提高确诊率的方法,降低延迟诊断率和误诊率。方法:回顾对比分析654例乳腺病变冷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主要分析造成延迟诊断和误诊的原因。结果:654例冷冻切片诊断病例,确诊率为99.69%(652/654),延迟诊断率为2.14%(14/654),主要见于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及浸润性小叶癌、分叶状肿瘤;误诊率为0.3%(2/654),1例浸润性小叶癌误诊为炎性病变,1例浸润性导管癌误诊为原位癌。结论:对病变认识不够、冷冻切片质量欠佳、取材未取到主要病变、交界性和乳头状病变诊断困难是造成延期诊断或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春苗;何铁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结合书本知识及操作实践,总结如何指导病人正确煎服中药,以提高疗效。同时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方法:煎药器皿:目前通常用砂锅。砂锅的性质稳定,不易于中药内所含化学成份起化学变化,且传热性能和缓,受热均匀,煎出的汤液质量好,价格又低廉,故应首选砂锅。其它如搪瓷或玻璃等制成的器皿也可以作煎具用,此类器皿的性质亦较稳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若用金属器皿,尤其用铁锅煎药,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中药所含有鞣质量易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鞣酸铁,从而影响中药的疗效,故均不宜采用铁皿煎药。结果:而中药汤剂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早、广泛的一种剂型,具有悠久的历史。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中就有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结论:正确的煎服中药可以增加疗效,还容易被吸收,作用强,价格低廉。
作者:陈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我院临床药师对一例癌症患者临床药学服务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临床药学服务提供经验。方法:通过和医师一起查房和会诊,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医师正确选择药物,为患者建立药历,提供用药咨询。结果: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使患者很快得到康复。结论:临床药学服务是对患者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
作者:陈贵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味承气汤治疗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手术后确诊为肠粘连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大承气汤口服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5 mg/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均以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术后肠粘连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纯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的中药疏肝健脾汤,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胃溃疡的复发率。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胃溃疡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胃溃疡的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忠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微波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萃取方法,具有省时、高效和经济的优点。
作者:崔英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0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为其提供综合性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高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和疼痛护理等,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0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并且无并发症的发生,提早康复出院。结论:综合性的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医疗效果,有效避免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袁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