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菌群与皮肤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若涵;谢方明

关键词:皮肤疾病, 肠道菌群, 幽门螺杆菌, 免疫
摘要: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有诸多因素会对皮肤造成影响,如机械性损伤、化学性刺激、紫外线、年龄等。除了一些外部因素,许多皮肤疾病还与机体其他系统或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胃肠道。胃肠道系统包括大的淋巴组织和微生物群,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胃肠道与某些皮肤疾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胃肠道系统引起某些皮肤疾病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中选取120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Qmax(大尿流率)、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QO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患者实施治疗前后Qmax、IPSS及QOL,治疗后患者Qmax、IPSS及QOL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兴斌;姚超;李磊;蔡显波;毛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舍曲林联合奥氮平与单用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与单用舍曲林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选择其中80例,随机分进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抑郁症患者给予舍曲林治疗,治疗组抑郁症患者给予舍曲林联合奥氮平治疗,治疗为期1个月,严格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况,在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情况比常规组患者明显好,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比常规组患者明显高,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常规组患者明显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舍曲林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比单用舍曲林治疗的效果更好,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少,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文;王水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内障手术治疗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白内障手术治疗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共收治白内障患者16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成成实验组(81例,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81例,非临床路径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平均等候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记录观察两组视力的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手术平均等候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视力的改善情况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杏红;李荣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境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86例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误诊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由3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共同会诊,再次确诊,对心境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例从发病症状及病程演变特点等多方面来讨论误诊的原因。结果86例误诊病例中,49例原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现再次会诊后,均为心境障碍。其中第1次住院时误诊者28例,其他均为在2次或2次以上住院时被误诊。结论单纯以有分裂样症状来诊断精神分裂症是不合适的,须从发病症状及病程演变特点进行分析,以防诊断失误。

    作者:刘元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80例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用药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用药及其他综合干预措施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为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8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个人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等社区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1个月,显效54例,有效10例,有效率为80.00%;治疗6个月,显效61例,有效17例,治疗有效率为97.50%;治疗1个月和治疗6个月有效率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用药治疗降压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推广。

    作者:翁增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出现,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变等各项因素的变化,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于耳鼻喉急性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越来越受重视,许多患者术后疼痛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甚至疼痛难忍,临床效果多不理想,经常有反复住院的情况,为保证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手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本文就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影响其因素。

    作者:米光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探讨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应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时间10~16月,平均10.5±2.5月,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无效(NR)。结果:33例中26例CR,5例PR,CR+PR为94%。结论:小剂量骨水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疗效。

    作者:万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科门诊手术患者焦虑与疼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与研究外科门诊患者的焦虑、疼痛护理方法;研究方法:试验选择某医院曾接收过的499例外科门诊患者作研究对象,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疼痛进行评分,并调查分析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发现,某医院499例外科门诊患者对该医院的焦虑护理与疼痛护理满意度保持在90.0%,护理前后能患者的焦虑与疼痛评分都有降低。结论:外科门诊手术患者的焦虑与疼痛护理需要引起重视,专门针对患者焦虑与疼痛所采取的专项护理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优化医疗效果。

    作者:卢永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医院护理服务的内涵也在逐渐改变。提倡在护理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因素,这不仅是相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战略,还是我国医院不断发展和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在分析新时期护理管理面临问题的基础之上,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策略。重点是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有步骤,有计划和有目的将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和行为规范纳入其中,从而有效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活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诊药物过敏反应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急诊患者150例,分别根据用药方法不同、一般资料差异(年龄、性别)、过敏轻重程度及临床症状,观察并对所记录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过敏反应78例占52%多发生在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在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注射的92占61.3%易引起过敏,而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和中药制剂居多,分别为89例占59.3%和22例占14.7%。结论通过分析用药后过敏的一系列反应从本质上找到过敏的病因,合理指导用药,在临床有实质性意义。

    作者:吕怡;余婷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利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分别将其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中患者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胆囊切除术来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有效率以及感染率。结果: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率,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的康复率为80.0%,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感染率为8.0%,对照中患者的感染率为24.0%,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的治愈率比较高,对患者带来痛苦小,并且感染率比较低,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阿丁瓦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目的: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是可以避免这些有害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结论:手术室护士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接受更多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我防护,将危害降至低,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范惠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优生优育优教中的运用

    健康教育在优生优育优教的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详细论述将“健康教育”理念引入“优生优育优教”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希望人们充分了解在优生优育优教中运用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为优生优育优教的目标实现打下坚定的基础。

    作者:王藕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时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以及采取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抢救65例,总存活率为92.9%,其余5例均均心功能不全猝死。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35例,缓慢心率失常19例,室性早搏16例。经急救后,存活者的HR、QTd均显著减少,而QTc显著提高,与护理前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可有效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韩丹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烧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患者安全问题成为卫生保健体系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间题之一。我院为了给病人创建一个安全、有效地健康服务体系,确保病人安全,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于2013年初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作者:阿依古丽·居马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区中心医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肝胆外科术的患者术后采取早期空肠内营养,观察治疗期患者的胃肠反应、血糖变化及其它临床表现,总结并分析导管护理及患者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早期空肠内营养的120例患者,均痊愈后出院,其肛门排气时间大大提前,减少了传统营养疗法的并发症,维持并保护肠的正常功能,加快了病人的康复速度。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采用早期空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有效地调节患者的营养及正氮平衡,减少了传统治疗带来的静脉补液量,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应广泛推广。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文通过对临产妇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临产妇心理状态的变化对产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减轻临产妇精神压力,调动临产妇主观能动性,提高临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提倡改变产时服务模式,建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从而适应社会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及人们对健康服务的综合需求。

    作者:花春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当合并呼吸衰竭时,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以致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导致肌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绀、肺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及休克等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文章根据笔者多年护理经验,就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护理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胡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成立机能兴趣小组,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

    机能兴趣小组的成立,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加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冯志鹏;覃珊珊;张亚慧;李婷;王程;雷婷;王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诊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诊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白细胞计数和全自动散射浊度法测定C-反应蛋白,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统计。结果: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占20%;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增高占25%;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占35%;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正常占19%。结论: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辅助诊断中C-反应蛋白应与白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并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诊断,可减少误诊率。

    作者:阿力马斯·阿斯哈尔;高维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