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红;唐力;齐亚灵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多起医患相关的群体性事件相继被曝光,医疗医技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影响。2010年《侵权责任法》实施生效以来,为医技相关人员依法行医、依法解决纷争、依法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合理解决医疗纠纷和缓解医患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建立和完善医疗侵权相关法律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多头鉴定仍未被较好解决,该法条款对于医疗纠纷处理的核心环节--对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者仍未作出明确规定,各方各执一词。根据我所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特点和鉴定结果情况,本文从法医学鉴定角度查找医疗纠纷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求为妥善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提供帮助。
作者:俞克强;蒋伟杰;汪立兵;龚道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使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回顾了解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本组共调查560份病历,抗菌素的使用为41.7%,以预防性用药为主占8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性。
作者:赵子英;马晓艳;闫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比较金属烤瓷冠与全瓷冠两种方式在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及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烤瓷冠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瓷冠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修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瓷冠的牙齿修复方式易出现桥体断裂情况。结论全瓷冠牙齿修复方式的效果虽优于金属烤瓷冠,但两种方式均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取合理适宜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
作者:朱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在主动脉中膜层已有病变的基础上,由于主动脉管腔内压力升高使主动脉内膜和中膜之间急剧撕裂,血液经由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主动脉横向和纵向分离,发生顺行、逆行或者双向性的夹层分离,从而造成主动脉真腔与假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AD起病急骤,进展快,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各异,容易漏诊、误诊,据国外报道年发病率约为10~20人/百万人口,好发于50~70岁,发病率男女比为2∶1~5∶1[1-3]。在我国还未能统计出主动脉夹层确切的发病率,我国目前每年新增主动脉夹层约3万例。未得到及时治疗者的Stanford B型AD患者,48h内死亡约36%一50%,2周内死亡约60%一70%,l年死亡率高达80%一90%。本文对AD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王学刚;查光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影响老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的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以及所采用的预防对策。结果影响老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考虑患者健康情况,选择合理的修复方式,兼顾暂时性保守治疗制定长期修复计划等措施能有效地提高牙列缺损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明确影响老年牙列缺损修复的因素,在临床修复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能极大程度提高修复效果,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邓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胃癌扩大根治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行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胃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结果:死亡患者共5例,死亡率为10%;1年生存者有49例,1年存活率为98%;2年生存者有49例,2年存活率为98%;3年生存者有47例,3年存活率为94%;4年生存者有45例,4年存活率为90%;5年生存者有45例,5年存活率为90%。并发率为16%。结论在掌握好胃癌扩大根治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行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双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双J管是一种有侧孔的内支架引流管,形似猪尾,又称双猪尾管。将其放置在输尿管可以自身进行固定,不易脱出或上下移动。因此在肾、输尿管手术中被广泛的应用。放置双J管后一方面可以充分引流尿液,促进尿路上皮组织的修复,防止术后输尿管管腔粘连、狭窄。另一方面,有利于取石术后残石的排出,防止尿路堵塞,利于肾功能的修复。对于某些特殊病例,还可起到支撑扩张、修复损伤等作用。但是留置双J管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此文综述双J管在泌尿外科中常见的并发症。
作者:郭威;杜宇峰;吴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半月板手术患者89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将两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在确保护理质量前提下,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对减轻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全世界每年骨折和骨缺损的患者数以千万计,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和人工骨移植等,但均因各种因素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自体骨移植安全性高,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因而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供体来源往往有限。而且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同种异体骨移植植入后容易吸收,而且容易感染,排斥反应重;人工骨移植原材料孔隙变异较大,成骨困难,而且来源有限。由于现行骨缺损修复方法存在以上问题和局限性,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近年来已被许多学者关注。支架作为组织细胞及细胞活性因子粘附、生长分化的载体,在组织工程骨的构建中起重要作用,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研究开展的越来越多。以往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材料,第一代惰性材料和第二代生物活性材料均以减少免疫反应、诱发生成新骨,使移植物被新形成的组织长入而与机体牢固结合为目的,其缺点是支架材料不能再体内降解,长期存留于体内。近年来修复骨缺损的生物材料集中于选用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可吸收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属于第三代新材料,不只是追求简单的填充骨缺损及诱发新生新骨,而是逐渐在体内被降解,从而被新骨替代,终使骨缺损处完全被组织所替代的新材料。目前研究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以下特性:(1)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自身降解率与组织替代率相匹配,随成骨细胞的生长和人体自身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支架材料逐步降解直至终完全吸收,从而避免长期的外源体反应,重要的是降解速率与组织细胞生长率相适应,降解时间应能根据组织生长特性进行认为的调控,从而保证骨缺损处拥有合适的力学性能;(2)骨诱导及骨传导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构建符合生物学特性要求的支架诱导骨组织生长;(3)安全无毒,在体内不致畸,不引起无菌性炎症。
作者:王冠勋;陈路;杨涛源;李正强;林涛;何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独到的优势,我院对此病人经过长期探索,对周围性面瘫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如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功能锻炼等,有效的促进了疾病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日。
作者:刘秀珍;孟小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宫内节育器导致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病患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所有病患的病历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嵌顿为70例(35%);宫内节育器下移为80例(40%);异位于子宫外为22例(11%);断裂残留为28例(14%)。所有病患在放置节育器后均未来院定期做检查。结论:育龄妇女在放置节育环后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有效减少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产生。育龄妇女放置节育环后应当警惕节育器合并异位妊娠,医院在为育龄妇女放置节育环时应当重视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安全取环的问题。
作者:杨翠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担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学生医疗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阻碍。本文主要对高校临床医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措施。
作者:杨胜波;丁宪群;张建;牛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米索前列醇在用于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中入选对象均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妇产科所收治的临产产妇,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方法为数字随机表法,40例产妇划分为对照组,40例产妇划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宫缩素进行治疗,40例观察组产妇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两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进行观察,同时评估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内出血量平均值为(250.7±20.3)m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0例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药物用于产后出血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及优势,能够显著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霞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基于麻疹发病特点进行了预防措施探讨。方法:以我市2013年麻疹发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着重统计分析了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并基于麻疹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麻疹预防措施探讨。结果:2013年我市共报告发生680例麻疹患者,麻疹年报告发病率为41.61/10万,麻疹案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680例麻疹患者中3-8月份发病619例(占比91.03%),3-5月份发病488例(占比71.8%),一年中3-5月份麻疹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男性患者338例(占比49.7%),女性患者322例(占比47.4%),男性与女性群体间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35岁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各年龄段间发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流动人口202例(占比为29.7%)常驻人口478例(占比为70.3%),常住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及婴幼儿(P<0.05)。结论:麻疹多发于16-35岁年龄段常驻人口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可以基于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加强群体、季节性疫情防控。
作者:谢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产科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母儿围产期死亡率及发病率均高。1对孕产妇的危害1.1出血1.1.1产前妊娠晚期,由于子宫下段伸张,附着于子宫下段的胎盘发生错位剥离,导致反复出血,患者可突然大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作者:周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穿刺点出血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的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的发生,同时低温止血、明胶海绵等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病人出血后应及时评估出血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处理。
作者:王耿熙;李娟;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其中,研究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同组之间的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3.8±4.9)mmHg和(80.2±5.1)mmHg,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办法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蔡建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院前急救是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也相应提高,医疗纠纷逐渐上升。
作者:潘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解剖学上,基底核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其中豆状核又包括壳核和苍白球。在CT像上仅能见到豆状核和尾状核,而屏状核和杏仁体因体积较小而不能见到。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是一组以基底节区灰质对称性损害为主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由于它们各自在影像学上缺乏显著的个性表现,而且在临床上不十分常见,往往会造成误诊[1]。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种类较多,就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血管性及缺氧性疾病。这组疾病病理改变大致相似,主要为基底节区神经细胞不同程度水肿变性,继而发生坏死软化,部分伴有脑白质的脱髓鞘改变。大多数疾病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现就这组疾病的发病机制及CT表现加以分别讨论,以利于各类疾病的诊断。
作者:肖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三氧大自体血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77例与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卧床休息、补充热量、维生素、还原型古胱甘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三氧大自体血回输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1个月治疗后血生化指标明显好转,4个月后抗病毒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三氧大自体血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银彩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