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刘淑霞;冀鸿涛;张岐山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似SARS并同时行常规胸片和CT检查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X线胸片和CT扫描,时间间隔1~6h.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16例胸片异常的病例中,11例符合SARS表现,4例肺部阴影为伪影假象(3例肺部CT正常)或其他疾病.5例胸片正常的病例中,有3例CT显示SARS病灶.SARS典型的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磨玻璃影(100%)和伴有不规则实变或肉芽肿样病变的混合影.结论 X线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作者:王仁贵;曹新明;刘建新;宋鲁新;孙洪跃;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在抗击SARS这场人类与疾病殊死搏斗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白衣战士无畏无惧、勇于奉献、义无返顾地奋战在抗击SARS的前沿;他们爱岗敬业,用自己的艰辛和汗水,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壮歌.
作者: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能量图(3D-CDE)在甲状腺检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3D-CDE检查弥漫性及局限性甲状腺病变40例,并与20例正常甲状腺对照. 结果弥漫性和局限性甲状腺病变血管三维成像与正常甲状腺明显不同. 结论 3D-CDE对于了解弥漫和局限性甲状腺病变时实质血管分布改变,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肿瘤内外血流,鉴别肿瘤边缘部位的血流归属及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姚宏辉;乔华;于海容;兰正福;皮德凤;刘丽红;代全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48岁.进食后饱胀不适、腹痛3个月,加重10天.查体:腹部膨隆,以左侧明显,轻压痛,未触及明确包块,波动感不明显,肠鸣音正常.彩超:于腹膜后胰尾下方见大小约11cm×12cm囊性回声,暗区内可见带状强回声,D型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作者:黄志勤;李昕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我院放疗科放疗前资料齐全的472例食管癌病人,测量病变长度、食管CT病变浸润深度及外侵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SPSS 9.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459),食管癌外侵病例食管造影病变长度明显长于无外侵病例(P<0.001).结论大多数情况下病变浸润深度可以反映病变长度,部分病例浸润深度与病变长度不成比例.
作者:刘明;李彩英;彰俊杰;许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共接诊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一百余例,发热患者几百例,无放射科医务人员感染和患者交叉感染.现将我们在抗击SARS工作中影像学诊断方面的几个问题发表我们的看法.
作者:屈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RPF的IVP、B超、CT及MRI表现.结果 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 CT和MRI能全面反映腹膜后病变的各种表现,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 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RPF的诊断.
作者:叶晓华;吴国庚;周诚;韦嘉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男,18岁.出生后第5天开始无明显诱因发热,头颅渐增大,现意识障碍伴抽搐加重1年入院,无恶心及呕吐.患者为第1胎,足月顺产.言语不多,记忆力基本正常,计算力差.查体:头围59cm,落日眼征(+),前后囟门闭合,面部表情呆滞,四肢活动正常.
作者:唐业斌;汪淦;袁年平;孙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X线和CT的特征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对82例临床确诊的1周内SARS病例的数字式正侧位X线胸片对比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X线胸片分为7种类型:正常或局限性肺纹理粗重型4例(4.9%);棉絮样渗出型48例(58.5%);假性空洞型5例(6.1%);叶段实变型12例(4.6%); 多灶肉芽肿型3例(3.7%);弥漫渗出型3例(3.7%);混合型7例(8.5%).累及一侧肺57例(70%),两侧同时受累25例(30%).单发病变52例(63.4%),单肺、双肺双发或多发30例(36.6%).有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中,位于肺门周围或呈中央分布者22例;位于外围或胸膜下者32例.病变在3cm者以上者62例.累及肺上叶者32例(右侧19个、左侧13个)、右肺中叶12例和肺下叶38例(右侧20个、左侧18个),其中30例呈多肺叶的双发或多发病变.14例患者行HRCT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4例在X线胸片上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肺部浸润病灶是SARS的重要影像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其中多灶肉芽肿及假性空洞征象可能是较特异的X线征象.HRCT能够显著提高SARS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追踪观察胸部X线的变化是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孙洪跃;王仁贵;宋鲁新;崔爱国;李柏树;王中哿;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37岁.1992年1月18日因卵巢囊肿并右胸钝痛不适半年入院.CT示纵隔右前6.0cm×6.0cm囊性占位病变,壁光滑略不等厚,无乳头状突起,腔内密度均匀一致,CT值16Hu,无气、齿、骨等.前壁有3.0cm与前胸壁相贴,左后内与心脏、大血管相贴.诊断:纵隔囊肿(图1).B超:胸骨右缘三肋间深吸气末屏气时探及囊肿壁光整均匀,厚2.0mm.囊性液暗区内有较多飘动的点状强回声.
作者:陈光浩;付润娟;陈文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主要从数字人体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数字人体遗传算法的实现方法与模式定理和积木假说等,联系SARS疫情实际进行了介绍.数字人体的遗传算法是一种群体型操作,该操作以群体中的所有个体为对象.遗传算法包括选择、交换和突变三种遗传操作,为数字人体和SARS病变机理与疫情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王秀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随着SARS疫情的变化,遵循北京市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的指示,为了快速、准确地检出感染病患,同时达到减少人群中交叉感染几率、保护医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我院于4月末紧急筹建发热门诊专用放射科,用 5天时间完成场地施工、设备安装、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及时开始运行,为抗击SARS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发热门诊放射科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做一总结.
作者:孙晓伟;宋鲁新;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患者行超选择性DSA脑血管造影,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及检查方法.结果动脉瘤单发21例,多发2例;小型5例,中型10例,大型8例,巨大型2例;囊状18例,梭状7例.结论 DSA脑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作者:王树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四脑室内的肿瘤总体发病率低,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是为常见[1],且在影像学上易造成误诊的两种肿瘤.本文中所讨论的肿瘤纳入标准:①肿瘤的主体位于四脑室内.②四脑室不同程度扩大变形.
作者:姜涛;张雪林;张玉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确定前列腺活检后出血导致的代谢改变对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 MRSI)探查前列腺癌的影响,并总结在出血存在下分析和解释波谱的指导方法.方法 60个活检证实前列腺癌的病人在活检后平均11周和48周了进行了MRI/MRSI检查.出血的存在是以MRI T1 加权像(T1WI)高信号作为标准.(胆碱+肌酐)/枸橼酸盐[CC/C,(choline+creatine)/citrate]比值高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被定义为代谢异常.前列腺周围带出血和无出血体素内CC/C值的比较是在同一病人内进行.结果活检后出血的病人在出血消退后萎缩体素的数量(P<0.05)和异常体素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在87个出血的体素内,有66%(42/64)的健康体素可探测到代谢物质波谱,依据CC/C比值,其中62%(26/42)的健康体素被误诊为癌.同时,有34%(22/64)的健康体素表现为代谢萎缩.在23个癌症体素中,有43%(10/23)的癌症体素被低估为萎缩.结论对于有出血存在的体素,在诊断为癌症之前,应用胆硷水平比肌酐高的标准评价,使癌症的误诊率能够明显降低(从38%到2.3%).
作者:李飒英;陈敏;周诚;王文超;张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提高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52枚病灶)肝癌,经TACE术后碘油不完全聚积的CT、DSA影像资料.结果碘油用量不足4例,占7.6%;动-静脉瘘5例,占9.6%;非肝动脉供血43例,占82.3%.结论非肝动脉向肝癌供血是TACE术后碘油不完全聚积的主要原因,积极通过非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能进一步提高肝癌的疗效.
作者:高元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专用注射器的使用操作及护理.方法本组共172例,年龄15~70岁,平均43.8 岁,使用美国 Medrad-Spectris 磁共振增强扫描专用注射器和GD-DTPA造影剂,规范操作规程.结果本组一次成功165例,不同原因失败7例,扫描过程及24h内167例无任何异常,5例出现各种不适.结论磁共振专用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磁共振增强扫描是准确、安全、可靠的.规范操作,熟练掌握机器性能,提高护理质量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作者:尹晶晶;陈敏;张晨;杨薇;周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有创血管诊疗技术运用的日益增多,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发生率亦随之增加,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动脉瘤出血、肢体缺血等严重后果.及早对PSA作出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减少费用、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金成;华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MEN-ⅡA)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病人CT资料,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甲状腺髓样癌:颈部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一叶或双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不清的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淋巴结边缘明显强化,中央呈低密度;嗜铬细胞瘤:双侧肾上腺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有完整包膜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作者:刘于宝;胡道予;夏黎明;朱文珍;王承缘;李震;邹明丽;曾引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MR表现特点.方法 43例病人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卵泡膜细胞瘤3例、卵巢纤维瘤8例、子宫浆膜下肌瘤32例.对其MR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年龄22~63岁,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3例为T2WI等信号,余皆为低信号,增强呈早期轻中度强化,延迟期消退缓慢.子宫肌瘤组4例T2WI等信号,1例红色变性者高信号,余皆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早期呈中高度强化,两组强化曲线形态不同,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和浆膜下子宫肌瘤MR平扫多表现为T2WI等低信号,体积较大伴有变性囊变者,有时平扫诊断有困难,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同,有助鉴别.
作者:单军;徐坚民;王晓玫;龚静山;徐宏里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