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梅;薛连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吸虫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血吸虫病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出院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后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李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导致口腔科医护人员出现锐器伤现象的主要因素,总结其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60名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和对策。结果:在本次调查中,60名口腔科医护人员共有56名发生过锐器伤情况,总发生率为93.3%,车针、探针、根管锉、注射针头是主要致伤锐器,发生率分别为40%、28.3%、56.7%、63.3%。治疗后拔针、血污染品处理、针头复帽、医护患之间的碰撞、医疗废弃物处理以及掰安瓿等均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发生锐器伤后,64.3%医护人员可做到妥善处理。结论: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锐器伤,应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采取预防对策,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作者:刘国华;李滨;张桂香;景东丽;陈颖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镇的门诊输液室7年来所实施的1357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失败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在7年来,1357例案例中973例穿刺1次成功,占71.70%,305例穿刺2次成功,占22.48%,其余79例均穿刺2次以上,占5.82%;穿刺失败476例次,其中302例次由于护士自身原因,339例次是患儿与其家属的原因,56例次是由于环境影响。结论:除去一些导致穿刺失败的客观因素,护士自身的主观因素对穿刺结果影响重大,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重点。
作者:柴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此次收治的86例患者按照其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对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期间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1个月时间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6.0%(37/43)、2.3%(1/43);88.4%(38/43)、2.3%(1/43);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两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均较为相似,并且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有效优点。
作者:孙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肾小球疾病系指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因不明,占肾小球病中的大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的病因[1]。超声因具有无创、实时、经济等特点在诊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普遍应用。笔者将超声诊断技术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龚巧芹;邢恩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凝肩。其病因包括关节恳变、外伤、劳损、着凉等。该病主要以肩周疼痛,夜间痛甚,患肢发麻,无力,伴以明显活动受限,压痛以喙突,结节间沟,肩峰为主。笔者自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对58例患者行电针推拿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何远洲;余昌海;何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自从B超诊断技术诞生以来,由于B超诊断技术的非侵人性特征,以及 B超诊断技术对患者的病情的诊断的成功率非常高的原因,B超诊断技术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为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革,随着B超诊断技术的相关仪器的不断改进和价格的逐步降低,B超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即经济又实用的诊断技术,并且在各个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医院的多年工作经验,谈一谈目前我国的B超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
作者:张鲁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00例(123眼)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00例患者中出现浅前房患者34例(35眼)。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出现率为28.46%,40例(52眼)患者中,因为滤过过强形成27眼(51.92%),因结膜瓣渗漏形成22眼(42.31%),因脉络膜脱离形成1眼(1.92%),因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1.92%),其他1眼(1.92%)。其中41眼(78.85%)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11眼(21.15%)经过前房注射透明质酸钠后形成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极易出现浅前房情况,一般来说,通过保守治疗即可康复,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以采用透明质酸钠重建前房。
作者:王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在60岁以上,共62例。行手术治疗后,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及其对疗效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死亡病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环、压疮性感染、应激性溃疡等等。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多与患者合并的其他系统疾病有关,如心、肺疾病等,术前可常规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后再进行手术。深静脉血栓是骨折术后患者严重的并发症,老年患者多见。术后应适当给予功能训练,同时合理应用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王君;郝安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健康教育,干预周期为持续到出院时。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例患者对于护理满意120例,比较满意34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96.2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佀素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者40例,对其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动脉气血分析,检查结果中 PaO2<60mmHg,不伴有 PaCO2升高患者15例,为Ⅰ型呼吸衰竭;25例患者动脉气血分析PaO2<60mmHg,且PaCO2>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18例患者呼吸衰竭发生发展迅速,致病因素影响通气换气功能严重,为急性呼吸衰竭;另22例病情缓慢进展,为慢性呼吸衰竭。结论:呼吸衰竭的诊断依赖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呼吸功能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呼吸衰竭的治疗应依呼衰的类型和病因个性化治疗。
作者:经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有效护理路径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临床病例资料收集,在相关理论文献的指导下,改良护理路径并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结果有效科学的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疾病的预后有明显促进效果。结论通过应用科学设计的护理路径表单,可规范临床护理操作工作,加强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可为患者提供完整、舒适、高效、温馨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例功能性消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和对照组(单独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2.7%),两组患者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腹泻、头晕等不良症状。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可有效提高单药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符关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鸟巢”式护理是由欧洲传入的新生儿、早产儿发展护理的一种方法。胎儿在宫内时周围是温暖的羊水、柔软的胎盘及子宫组织,喜欢象小鸟一样卷曲着身体,被妈妈抚摸。当胎儿娩出脱离母体子宫后,住在暖箱内四肢暴露,活动室触及的是冰冷、坚硬的箱壳。师新生儿缺乏安全感,舒适感。医护人员的检查,操作等容易打断新生儿休息和睡眠的周期,更容易引起急性应激反应。采用“鸟巢”护理法--在暖箱里用棉材料特制一个半固定椭圆型护围,营造类似“鸟巢”的人造子宫环境,可消除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紧张情绪,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使其感觉更舒适,减少哭闹,增加睡眠时间,减少肢体无意义的活动,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增长加快,更好地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可减少皮肤破溃的发生率。
作者:吕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以及疗效,以便对其临床治疗技巧有更全面的掌握。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先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再加上中医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12天后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61%,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结合大承气汤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胜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其作用机理是垂体后叶素经静脉给药,使肺血管收缩,同时也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门脉血流量也减少,从而使肺循环压力下降而迅速止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方面的副作用,其中对心脏方面的影响一心动过缓也常有发生,应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现将2000年以来,我科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引起心动过缓的13例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迎春;刘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甲状腺良性结节三维彩色能量图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应用三维彩色能量图(3D-CPA)检查甲状腺结节78例。结果甲状腺腺瘤3D-CPA血流灌注特征为球形网状结构。结节边缘血流分布境界清晰,容易分清结节与正常腺体间的关系。甲状腺非肿瘤性结节的3D-CPA血供状态各不相同,均未构成球形网状形态。结论3D-CPA有助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定性定位诊断。
作者:靳元;邓锁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综合干预措施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选取1996年-2008年牡丹江市连续高发5个县作为干预现场,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评价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5个干预试验县2009年-2012年HFRS发病水平持续下降,发病率由干预前的17.94/10万降到干预后的5.58/10万,保护率达93.54%。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作者:孙波;姚常瑶;王彦玲;姚文利;吕昌武;于世娟;何继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目前中医辨证治疗多从疏风宣肺、润肺止咳、清肝宁肺、补益脾肺等方面进行论治,较少从气虚风盛而至肺失宣发肃降方面辨证论治,笔者应用黄芪细辛汤治疗CVA,探讨益气疏风法治疗CVA气虚风盛型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产后康复治疗对于产妇心理和生理的恢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菌素、促宫缩药和催乳药等)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会对产妇和新生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本文笔者推荐使用“产后常规护理+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治疗方式,来提高乳汁分泌少、乳腺管不通、产后排尿困难、子宫复旧、催乳效果不佳和产后恢复不良等现象的治愈率。
作者:樊柳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