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张建湘;余永强;荆珏华;张家文;刘可夫;吕益忠
患者男,24岁,头痛数月,近来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视力减退,步态不稳,语言障碍.CT检查:平扫发现前额正中隐约可见一约1.0 cm×1.5 cm大小之等密度影,边界较清,周围明显水肿,第四脑室受压,变小,右移,第三脑室及双侧室均扩大,积水,中线无移位.增强扫描见前额正中之病灶强化.CT诊断:前额正中占位病变,以胶质瘤可能性大,第四脑室受压移位,梗阻性脑积水,不能排除左小脑病变,建议做MRI进一步确诊.
作者:叶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心肌断层显像中的非均匀性衰减校正技术成为核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53Gd衰减校正及X线衰减校正.本文对X线衰减校正技术对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欣;杜雪梅;张延军;解静慧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提取和显示PET脑功能图像感兴趣区.方法采用现在流行的SPM统计分析软件对PET脑功能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提取感兴趣区域;采用三维面绘制技术显示并测量感兴趣区域.结果在6例正常人针刺足三里PET脑功能图像感兴趣区提取、显示和测量中,得出针刺足三里穴位在大脑中央前后回和中央小叶前部产生功能增强,右侧颞叶前端、颞下回前端等区域也有增强.结论实验结果与神经解剖学理论吻合.感兴趣区域的三维可视化有助于感兴趣区域的立体观察和计算.该方法有效、实用,为研究中医针刺足三里穴位与神经调节机制提供了新手段.
作者:韩小鹏;曹会志;倪皖东;尹岭;罗述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63岁,因嗳气、上腹闷痛伴乏力1个月前来就诊.查体:左上腹触及一包块,质韧,活动性差.超声检查:患者剑突下至左上腹、脾肾间隙内探及11 cm×11 cm×7 cm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未见明显包膜回声,包块内部回声不均质,中央部以囊性为主,周边为低回声实性部分,形状极不规则(见图),CDFI观察实性部分内可见星点样血流信号.此包块将腹腔动脉向上抬起、肠系膜上动脉向下挤压变形.胰腺未显像.肝胆脾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左上腹混合性包块,胰腺囊腺癌可能性大.血管造影及CT均提示胰尾囊腺癌.手术见胰腺体尾部约10 cm×8 cm×5 cm包块.病理结果:胰腺神经纤维瘤并囊性变.
作者:王惠;冷俊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肝静脉暂时阻断对肝动脉栓塞效果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白鼠按照四种不同剂量的碘油-优维显混合物随机分为四组.暂时阻断(10 min)鼠肝静脉汇合处右侧部分行肝动脉碘油-优维显混合物栓塞,并于栓塞后取鼠肝标本.肝静脉阻断和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优维显混合物的组织学检查采用苏丹Ⅲ染色.比较肝静脉阻断区和肝静脉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分布情况.结果暂时阻断肝静脉与未阻断肝静脉区肝组织内的碘油分布有所不同,前者较后者肝区肝小叶内碘油沉积多,且门静脉属支末梢内亦有碘油沉积.结论暂时阻断部分肝静脉行肝动脉栓塞,可增加碘油的栓塞作用,同时达到对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栓塞,此法有可能提高肝癌的化疗栓塞效果.
作者:张皓;郭顺林;赵鹏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14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196例次TACE,其中主要栓塞IPA占11.5%.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首次接受TACE者22例(14.9%),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87例(58.8%),曾接受其他治疗(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者占26.3%.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91.9%,其中位于第7段者占5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100%)、非肿瘤性染色(43.2%)、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7.8%)和IPA-静脉瘘(10.8%).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94.6%,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82.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结论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茂强;王仲朴;刘风永;王立军;李志坚;高育璈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本病的高频声像图多数为实质肿块,边界呈毛刺状,边界不清,不规整,后方衰减,内部回声不均或伴有砂粒样钙化,纵横比>1;肿块内血流显示较丰富,以Ⅱ+Ⅲ级为主,血流速度>20 cm/s,RI>0.7,PI>1.0.结论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应以高频二维图像结合CDFI.
作者:陈长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MRV)的显示率,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范围.方法志愿者62例.采用3D-FFE序列三维MR增强扫描,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间各段椎管内、外静脉显示情况.选择椎管内静脉显示良好者测量各段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结果除L1、L2水平左右吻合静脉外,41岁以上组的静脉显示率均低于40岁以下组.椎管内前静脉的平均宽度L1~L5逐渐增粗.年龄、性别、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能满意地显示椎管内静脉各分支及椎管外静脉的全貌,有利于对腰椎静脉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鞠蓉晖;李松柏;孙文阁;戚喜勋;李延亮;李春魁;徐娅莎;徐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27岁,因经后下腹痛,加重4年余就诊.经阴道B超检查显示:子宫前位49 mm×60 mm×34 mm大小,内膜9 mm,子宫左侧角部突出一大小约29 mm×32 mm×25 mm的光团,其回声与子宫肌层回声相似,中央可见一环绕强回声光环的小暗区(见图),左卵巢19 mm×17 mm×18 mm,右卵巢29 mm×24 mm×19 mm,诊断为左侧残角子宫.于次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于子宫的左侧宫角可见一约40 mm×30 mm×30 mm大小的残角子宫,有输卵管和卵巢附着,圆韧带自残角子宫发出,与B超所见相同.局部切除送病理进一步证实为残角子宫.
作者:高健;楚伟;李亚丽;邹一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阿霉素明胶微球(ADM-GMS)犬胃左动脉栓塞灌注在血浆及局部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A组:单纯ADM经外周静脉给药;B组:单纯ADM经胃左动脉给药;C组:ADM-GMS经胃左动脉栓塞灌注.给药后定时从胃冠状静脉和外周静脉抽血,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ADM的时间血中药浓度.48 h后,将犬处死,测定胃组织含药浓度,并对C组犬加行胃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B组仅形成一过性血浆高浓度.C组ADM释放缓慢,峰浓度低,半衰期长,1h内血浆中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是B组的77.5%.48h后C组胃组织含药浓度分别是B组和A组的2.4倍和4.4倍.结论 ADM-GMS用于栓塞化疗,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延长其在靶器官的滞留时间,并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毒副作用.
作者:于世平;苏秀琴;孟祥文;张进;丁红;郝润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MR血流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MR,PWI)需要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用来反映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MR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快速成像序列的应用,利用MR血流灌注对神经系统病变进行辅助性诊断和研究已逐渐深入和普及.目前国内MR血流灌注应用得多的还是在急性或超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方面.事实上,颅内的各种实性肿瘤及性质相同而恶性程度不同的肿瘤,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各相迥异.故对其进行血流灌注的研究在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胶质瘤为例,它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富血管性,国外对其在血流灌注方面已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对MR血流灌注在胶质瘤的影像诊断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扼要的介绍.
作者:丁蓓;凌华威;陈克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进行常规和强度训练一年后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急速进藏的60名新兵进行27项心功能参数的追踪检测.结果①进藏第一周即出现多项左心收缩功能指标下降,3个月后左室收缩功能达到平稳;出现心室形态结构改变;②右室和主肺动脉内径随进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宽趋势;③进藏第1周始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前向血流速度持续加快,1年后两瓣口返流出现率由进藏时的53.3%增加到98%.结论①高原缺氧环境对心肌有直接损害;②新兵训练3个月后出现心室形态结构改变;③一年后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峰值流速仍呈加快趋势,说明缺氧对右心系统的影响是持续性的.
作者:李春伶;徐书真;德姬;张耀仓;江水根;李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10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检查,分别分析了形态学特征,信号强度以及肿瘤的动态增强形式,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所有肿瘤的组织学检查均有被膜存在,其中5例肿瘤被膜在MR增强后的T1WI上也可被显示.这5例肿瘤T1和T2WI上涡漩状征象与组织学标本上成束的雪旺细胞及胶原蛋白相互交织的现象相对应.在T2WI上呈高信号的肿瘤在组织学上含有大量黏液样基质而细胞和纤维成分相对较少.中到高信号的瘤体含有大量的细胞和纤维成分而黏液样基质较少.在动态增强MR上除一例肿瘤呈早期增强外,其余均呈现逐渐增强影像.结论神经节细胞瘤的MR特征与组织学特点密切相关.
作者:黄东;张岩;韩鸿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53岁,腰骶部及右下肢疼痛5年.查体:右侧骶部可扪及一约7 cm×4 cm×1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边界清,不活动,压痛明显.骨盆挤压试验(+),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4字试验(+),其他相关试验(-).CT检查:从腰3椎体下缘至骶2椎体下缘段右侧竖脊肌内一圆形长条状软组织肿块影.骶1、2椎体右侧骨质不连,肿块与其椎管内组织及骶骨右翼相连.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5 Hu,大横径为3.5 cm,呈膨胀性生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图1).MRI平扫:骶1、2椎体平面右侧软组织内可见一7.8 cm×6 cm大小的囊状异常信号,呈长T2长T1信号显示.
作者:梁开运;廖翠薇;王文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肺动脉异常起源升主动脉的病理分型及胚胎发生机制探讨.方法 5例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作心血管造影(ACG)及磁共振(MRI)检查.结果 5例病例中3例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2例为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属近端型,1例远端型.结论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理分型有二种,一种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占肺动脉异常起源升主动脉的绝大部分;另一种为左肺动脉异常起源升主动脉,此种类型少见,又可根据肺动脉起源离主动脉瓣及无名动脉的距离分近端型及远端型二种亚型.二种类型的胚胎发生学的解释不尽相同.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以前称为半永存动脉干,从胚胎角度讲与永存动脉干不同,故目前不提倡用半永存动脉干这个术语.
作者:钟玉敏;朱铭;孙爱敏;李玉华;王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超声电机简介超声电机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新型电机,它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使定子表面产生一定轨迹的微米量级的振动,进而通过摩擦耦合将振动动能转换成转子或滑块的宏观运动(转动或平动)动能.简单地讲,超声电机工作原理是借助摩擦实现能量的转换与传递,例如,通过电激振使某一媒体振动而获得能量,这些能量可由两媒体间的摩擦传递给另一媒体使其产生运动.
作者:刘辛国;周铁英;陈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超声显像为肝癌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但结节型肝硬化或不典型血吸虫肝硬化与弥漫型肝癌的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本文利用3DCPA技术对25例弥漫型肝癌(PHC)及30例肝硬化(LC)血管显像,证实应用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弥漫型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蒋雪梅;王淑玲;刘鸿玉;时光;王星;吕玲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对犬急性缺血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缺血心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即单纯冠脉结扎组(AMI组)、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组(TMLR组)和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隧道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组(bFGF组).术后2个月用超声和显微病理技术观察缺血心肌形态及结构的变化.结果左房室腔内径三个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有2只犬、TMLR组有1只犬存在心尖部室壁瘤,bFGF组无室壁瘤现象.左室前壁及前室间隔厚度(TLVAW、TAIVS)在bFGF组、TMLR组和AMI组依次减小,其中bFGF组TLVAW与AMI和TMLR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MI组缺血区存在大量的坏死心肌细胞,TMLR组部分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结构正常,bFGF组大部分心肌细胞结构正常,小部分变性坏死.结论用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能够减轻或阻止心肌缺血性损害以及缺血心肌的重构.
作者:朱向明;王新房;谢明星;杨娅;吕清;陈立新;卢晓芳;杨亚利;聂绍平;曾秋棠;曹林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概述图像融合是近十年来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热点,其目的是使得多幅图像的空间几何位置匹配并且可视化.通过对多幅图像或者多种模式图像的信息综合获取,弥补信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缺陷,增加信息量,使得临床诊断和治疗更加全面和精确.图像融合在眼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爱珍;马斌荣;徐亮;杨桦;孙秀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本文主要描述了数字人体简单巨系统的几种数学模型.主要是唯象方法:宏观唯象演化模型;微观方法:分析微观作用建立模型;统计物理方法:统计静态模型;随机层次方法:随机层次演化模型.这几种数学模型为研究数字人体简单巨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