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女性盆底解剖、形态的动态MRI研究

王毅;龚水根;张伟国;陈金华;鲁宏;谭勇

关键词:盆底, 解剖学, 形态学,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采用静息与大盆腔用力时盆腔动态MRI评价正常盆腔器官的位置、运动和盆底形态,为动态MRI在盆底功能性疾病诊断上的临床应用建立盆腔器官运动程度和盆底形态学的正常标准.方法对3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静息与大盆腔用力时盆腔动态MRI检查.采集的MR影像用于观测盆腔器官的位置、运动和盆底形态.结果大盆腔用力时正常盆底在形态上变化不明显,盆腔器官的平均下降值是膀胱颈(15.3±4.3)mm,子宫颈(10.7±3.4)mm,肛直肠连接(19.2±6.8)mm,盆隔裂孔的平均增大百分比是(12.2±6.4)%.盆腔器官运动的范围是膀胱颈不超过耻尾线下1cm,子宫颈不超过耻尾线以下,肛直肠连接不超过耻尾线以下2.5cm.结论 MRI是研究活体盆底解剖与形态学的有效方法.正常妇女盆腔动态MR影像上,大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有一定程度的运动,但无脱垂,盆底形态上变化不明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圆锥部结核1例

    患者女,21岁.2003年3月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当时尚能行走,1个月后症状加重,双下肢膝关节疼痛,局部肤温降低,伴阵发性麻木,渐不能行走.在其他医院摄X线片未见异常表现,服中药治疗后无好转且症状持续加重.5月30日入我院时,双下肢浅深感觉减退,肌力Ⅱ级,肌张力下降,膝腱反射未引出,巴彬斯基征(-).X线示右肺第二前肋间中带多个黄豆大小结节影,左肺第二前肋间见索条状阴影,右肋膈角变钝.

    作者:邹建勋;李明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超声技术评价兔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与组织特征

    目的评价超声技术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形态学与组织特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只兔分为正常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AS),于实验开始、4、8、12周末行超声检测:包括主动脉内中膜校正回声强度(AIIc%)、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主动脉收缩期直径(Ds)、收缩期主动脉峰值流速(Vp),并同期行血脂检测,于实验设定的时相点宰杀动物,获取主动脉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AS 组主动脉AIIc%值随实验时间延长而显著增高(P<0.01).IMT 测值增大;Ds增大;Vp增快;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AS组主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殖及大量弹力纤维形成;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S组主动脉内中膜蛋白表达随实验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超声技术有助于评价主动脉粥样硬化,AS组主动脉内中膜AIIc%值增大的超微基础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明显增殖及大量弹力纤维的形成.

    作者:夏红梅;高云华;崔华;何作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早期识别存活心肌和预测其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行直接PTCA术18例,入院后第10天进行LDDSE.结果①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61.9%、88.2%、76.5%.②再灌注<12h(11例)和>12h(7例)的两组患者三个月时运动恢复的心肌节段分别为85.4%、62.2%,而未行PTCA组(10例)仅为9.1%.结论 LDDS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存活性和功能恢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俊华;宋建平;杨向军;蒋廷波;李勋;王育林;张健;王立志;刘志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速度梯度的研究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运动速度及心肌速度梯度(MVG),探讨MVG评价缺血心肌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离线分析19例心肌梗死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后壁及前室间隔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上的心肌运动速度,并计算相应的MVG.结果心肌梗死时缺血节段在短轴方向上仅前室间隔的心肌速度较正常明显下降,长轴方向上心肌运动速度较正常无明显变化,而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上MVG均较正常显著降低.结论 MVG是比心肌运动速度更敏感的反映局部心肌缺血的指标.

    作者:刘红云;邓又斌;常青;杨好意;毕小军;向慧娟;李秀兰;黎春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胎儿成骨发育不全1例

    孕妇,29岁,孕2产1.因停经25周来院检查.B超所见:单胎,颅骨变薄,颅骨光环尚完整,双顶径6.4 cm,脑组织皱缩,脑沟深而宽,脑中线不居中,双侧侧脑室未见明显扩张.脊柱排列规则,胎心搏动规律,胸腹比例可.胎儿四肢长骨发育均短小,其中股骨长约3.8 cm.四肢长骨均可见强回声连续中断,部分错位分离或弯曲、成角(如图).胎盘前壁,厚薄一致,内回声尚均.羊水大深度9.0 cm.超声诊断:①单活胎、中妊;②胎儿成骨发育不全并脑组织发育不良;③羊水过多.后经引产,尸解及X线证实.

    作者:吴莲花;王灿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45岁以上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提高对45岁以上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表现.结果肿物均为低回声,回声均匀32例,不均匀18例,后方回声增强28例;3例肿物内有粗大钙化伴声影;肿物边界清晰38例,模糊12例;椭圆形28例,分叶状22例,11例有侧方声影.CDFI:27例肿物内部或周边可见动脉或静脉血流频谱,其中血流丰富8例,RI变化范围0.45~0.89.结论 4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大多具有典型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少数超声表现不典型,根据肿物后方回声及肿物内钙化特点有助于诊断.

    作者:朱利;周纯武;郝玉芝;黄苏里;李洪林;王勇;李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100例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腔螺旋CT三维成像的形态分析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腔的形态变化.方法对100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心型肺癌行螺旋CT扫描,应用SSD方法对支气管三维成像.结果支气管狭窄43例,呈鼠尾状、偏心状、串珠状和不规则状狭窄;支气管梗阻57例,呈截断性、斜状、不规则状梗阻和先狭窄后梗阻,狭窄和梗阻后支气管显影18例.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能良好地显示支气管腔的形态变化.

    作者:王万旗;寇景全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腹膜后平滑肌瘤误诊为卵巢肿物1例

    患者女,46岁,孕4产2,因腹胀下腹隐痛伴尿频半年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前方触及偏实性肿物,直径约15~16cm,子宫左后方可及稍囊性不活动包块,直径约10cm.超声所见(图):子宫形态大小回声正常,子宫左侧及前上方可见一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的巨大肿物,上界达脐上三指,两侧达左右锁骨中线,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呈无回声.肿物

    作者:孟杰;曹喜琴;李长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胸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人胸背动脉(TDA)血流动力学.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120个正常人240条胸背动脉主干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胸背动脉血流参数95%参考值范围: Vmax 28.46~60.26cm/s,Vmean 6.80~22.84cm/s,Vmin 1.16~6.76cm/s,PI 1.78~3.34,RI 0.84~0.95.TDA血流参数左右无显著性差异;男性血流速度高于女性(P<0.05);老年组(60~79岁)各项血流参数与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出了正常TDA的基础参数,为背阔肌肌瓣皮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对照标准.

    作者:张莉;李智贤;刘达恩;农庆文;卢月华;臧毅;张步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急性胎盘缺血时脐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在不同胎盘缺血情况下胎羊脐带动静脉血流信号的变化.方法双胎妊娠母羊2只,分别对其胎羊进行结扎脐动脉,结扎胎盘小叶及螺旋脐带等处理,观察脐血流的改变.结果结扎一根脐动脉使脐血流阻力增高,胎盘小叶被结扎60%时,脐动静脉血流均有改变.结论胎盘代偿功能正常下出现胎盘缺血情况,胎羊通过一系列生理调节将脐血流维持在正常范围,胎盘功能失代偿时,先出现脐动脉血流变化,继而出现不可逆脐静脉血流变化.在胎盘缺血情况下,脐带螺旋易引起脐血流改变.

    作者:刘智;常才;李笑天;汪源源;陈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后巩膜葡萄肿的超声诊断

    1 资料和方法本院门诊患者32例,共63只眼,其中1例为单眼病变,男11例,女21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52岁.采用Toshiba-350A型的彩色多普勒检查仪,频率7.5~10MHz选用小器官条件,取仰卧位,采用轴位扫描法,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球.首先测量眼轴的长度,观察玻璃体的后极部及视神经乳头周围是否失去正常的球形,有无向后膨出及膨出宽度和深度,观察其形态及其与视乳头的关系.并仔细地询问是否有外伤、感染等病史,以及矫正视力的度数.

    作者:彭国平;陈常佩;周波;付景霞;冉小青;叶丹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自制三维超声重建系统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上的评价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三维超声重建系统在人体血管重建中的准确性、可行性.方法对15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进行三维重建,测定狭窄程度及狭窄比,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并将两种方法测得的狭窄比作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所测狭窄比经统计学处理证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测值呈高度正相关(r=0.977).结论自行研制的三维超声重建系统用于人体可行,测值准确;可以动态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进程及转归;为内外科室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田家玮;费洪文;孙立涛;李如萍;冷晓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LEJ-1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对正常人左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研究

    目的采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各节段室壁的收缩、舒张功能参数,了解正常人左心室上、中、下三个节段不同室壁的短轴方向局部运动状况,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正常对照.方法国产LEJ-1全方向M型心动图系统,对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二维图像进行采集和定标,用手动分析法对左室16个室壁节段的运动曲线进行测量,测量参数包括:收缩期大运动幅度(R),收缩末期室壁厚度(Ts),舒张末期室壁厚度(Td),舒张三分之一时室壁厚度(T1/3d),心内膜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d)与收缩期大运动速度(Vs),以及心电图R波顶点到室壁舒张开始的时间间隔(R-d),每种测定取连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并计算室壁增厚率(△T%)、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与收缩期大运动速度的比值(Vd/Vs)及舒张三分之一时室壁变薄率(△T1/3d%),以及16节段室壁R-d的大差值R-D.结果左室各节段室壁的局部功能指标平均测值:R为(8.97±1.5)mm,△T%为(56.47±8.2)%,Vs为(38.07±9.0)cm/s,Vd为(47.67±13.9)cm/s,Vd/Vs为1.25±0.17,△T1/3d%为(64.84±6.27)%.总体看,后壁各项指标测值较大,而室间隔的较小;中、上段室壁的收缩和舒张运动较心尖段强.结论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可以对所有节段室壁的局部运动功能进行定量检测,正常左室各节段室壁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各节段间正常值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王青;李越;温朝阳;王廉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康复期SARS患者HRCT复查的价值

    目的了解经临床确诊为SARS的患者治疗痊愈后其肺内残留改变及HRCT的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确诊为SARS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的患者行HRCT扫描复查.结果首次HRCT扫描显示22例患者中10例肺内有异常改变,包括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12例未见异常改变.10例首次复查异常的患者中,有8例8周后进行了第二次复查,HRCT显示病灶较前缩小、数量减少.结论 SARS患者治愈后HRCT扫描可显示肺内残留肺间质异常改变,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小叶间隔增厚;短时间复查病变较前缩小.HRCT是发现该改变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黄勇;王继琛;王仁贵;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外部性脑积水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48例对象研究,正常组30例,经CT诊断为EH的18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常组蛛网膜下腔2.5mm大脑半球间裂3mm,EH组蛛网膜下腔3~8mm,大脑半球间裂4~10mm.两项指标,患儿组均高于正常组.结论由于超声能清晰显示婴儿颅内组织结构,应用方便,易于观察蛛网膜下腔及大脑半球间裂的变化,使超声检查成为诊断EH的一种准确、快速的方法.

    作者:李世杰;张西平;刘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肝癌与肝泡球蚴肿块声像图鉴别的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了17例肝癌和47例肝泡球蚴肿块的声像图表现,探讨了两者的鉴别要点,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组64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和CT、MRI检查及血清AFP、Em2免疫试验阳性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肝泡球蚴具有肿块巨大坚硬、呈分叶状、表面不平、边缘模糊、内无血流、回声不均、地图样征、砂样钙化、中心坏死、增大缓慢等12种声像图特征,这些特征是与肝癌肿块相鉴别的要点.结论探讨的12种声像图对肝癌与肝泡球蚴实质性肿块的鉴别诊断颇有帮助.

    作者:张玉英;宋书邦;马娥生;马钦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时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特征与内镜下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170例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和30例健康成人进行胃左静脉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测量.结果所有健康对照组均呈向肝型血流,而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有85%为离肝型,轻度曲张病人有约32%仍为向肝型血流.轻度静脉曲张病人血流速度为(8.3±2.6)cm/s,中度为(11.9±2.1)cm/s,重度为(13.9±3.5)cm/s,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离肝血流速度大于15cm/s(10/17,58.8%)时出血机会显著增高.结论随着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大,胃左静脉离肝血流速度平行增加,而且胃左静脉离肝血流速度越高,曲张静脉出血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李凤华;夏建国;方华;王晓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的分析

    目的分析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 的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鞍上生殖细胞瘤的MRI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鞍上生殖细胞瘤的形态、发生部位、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的信号和增强后的特征.结果 11例鞍上生殖细胞瘤中,4例(36.4%)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侵犯至垂体和垂体柄分界不清.5例(45.5%)肿瘤仅累及垂体柄,引起垂体柄增粗;2例(18.2%)肿瘤累及垂体柄和下丘脑.全部肿瘤外缘清楚.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侵犯垂体和垂体柄者强化欠均匀,位于垂体柄和累及垂体柄及下丘脑者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鞍上生殖细胞瘤常累及垂体柄及下丘脑或垂体,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强化.

    作者:朱丹红;苏小方;于海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目的总结3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24例,明确诊断22例,高度怀疑1例,阴性者1例,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CDFI及CDE探测12例,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又因其无创,病人易接受,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小征;吕健;莫雪红;束枫;华莎;马廉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的时相分析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时相改变及其价值.方法选用百胜Megas超声诊断仪和Bracco公司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29例共34个肝内实质占位病变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6个原发性肝癌,4个转移性肝癌,9个肝血管瘤,5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结果经超声造影后,34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的增强减退时间(57.6±15.7s)明显比其他良性肿瘤为早(P<0.05);肝血管瘤的增强峰值时间(65.0±24.6s)明显比其他肿瘤长(P<0.05).如以肝肿瘤在动脉相增强而在门脉相减退呈低回声作为诊断肝癌的指标,则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19/20)、100%(14/14)和97%(33/34).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肿瘤在不同时相上的不同表现,可帮助提高肝肿瘤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文平;魏瑞雪;丁红;齐青;黄备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