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荣;段云友;赵柏山;袁丽君
目的观察肝癌门脉癌栓的超声影像特征.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4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结果门脉癌栓好发于门脉主干、主干及右支,主干及左右支 ;弥漫型、巨块型肝癌多见,其中11例门脉癌栓呈海绵样变.肝动脉扩张明显.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有利于门脉癌栓的检出,还有利于弥漫型肝癌的诊断.
作者:罗淑荣;段云友;赵柏山;袁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技术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SVCS患者,男11例,女3例. 病因包括:中心型肺癌9例,纵隔转移瘤4例,淋巴瘤1例.应用经导管局部溶栓 + 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结果初次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86%,术后24~48h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即有明显减轻,随访1~20个月(平均8.3个月),仅4例于术后2周内发生支架再狭窄,经再次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龙;高健;邹英华;杜湘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方法于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记录25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背向散射图像,比较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CVIB)和标化CVIB(CVIB%)的变化.结果按不同节段分组比较,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判断为存活心肌的CVIB及CVIB%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性的提高.若以CVIB%增加(△CVIB%)>10为判断冬眠心肌的标准,则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 3%、87.5%、83.3%.结论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CVIB和CVIB%可作为评价冬眠心肌的定量、客观的指标运用于临床.
作者:张峻;郭瑞强;孙有刚;尹家保;周立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阐述胃部病变在SCT上的表现,探讨SCT 在胃部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有明确病理与临床诊断的67例胃部疾病患者的腹部CT平扫与SCT增强扫描时的表现,根据胃部病变增强扫描前后的CT值来评价各种疾病的CT增强情况.结果胃部病变表现为局限(55例)、广泛(7 例)胃壁增厚或肿块形成(5例).在SCT增强早期,大多数胃癌、间质瘤、活动性溃疡、反应性水肿、静脉曲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胃溃疡瘢痕,非霍奇金淋巴瘤、嗜酸性细胞浸润无明显强化.结论增厚的胃壁是否僵硬,有无肿块形成及SCT增强扫描的早期强化情况对胃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意义.
作者:谢琦;陈胜利;刘兵;刘璋;张静;吴沛宏;陈明旺;江新青;曹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原发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一直是对影像医师的挑战.现分析我院诊治的7 例病例,进一步探讨定性和定位诊断问题.
作者:张立仁;高萍;崔红;王剑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超声显像,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彩色能量图,它们观察到的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在造影超声应用以前,超声诊断技术缺乏有效的动态造影以增强信息是一种明显的不足,故在诊断肝脏肿瘤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准确性方面被认为略逊于经常使用造影增强的CT、MRI等影像技术.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研制的不断改进以及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新型声学造影方法成功地开辟了全新的超声造影领域.大量研究证明 [1-10],声学造影能有效地增强肝脏的二维超声影像,反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不同的血流灌注、造影剂分布和影像动态变化,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共识.
作者:左松;刘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侧脑室的容量,研究年龄和性别对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运用CT部分容积分析法(PVA )和脑室颅腔比值(VCR)两种方法,测量200例正常成人的侧脑室容量,并按性别与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 PVA正常值:9.9ml(5.3~17.9ml),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60岁后,PVA呈明显增加趋势.VCR正常值:0.303±0.056(0.247±0.359),各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VA能准确地反映侧脑室容量,计算较繁琐 .VCR可方便运用于所有成人的侧脑室容量的测定.对于不对称侧脑室的测量,我们提出修订方法:VCR'=A'/Y'.
作者:朱卫;徐启武;崔尧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测量多层面螺旋CT机的方法和技术,评价其性能质量.方法采用Catphan体模对Picker MX8000进行自动测试,测量了设备的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噪声、CT值等性能参数.结果多层面CT机的质量与插值方法、螺距等因素有关.结论多层面CT能够提供与单层面CT机一样的质量,而单位时间的扫描范围是单层面CT机的2~3倍,多层面CT机是CT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作者:余晓锷;王致远;洪德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将78 例受试者分为正常组(A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结果 A组和B组Ang II分别为 (32.68±13.85)pg/ml和(36.96±30.2)pg/ml, Ald分别为(0.21±0.06)pg/ml和(0. 24±0.04)pg/ml,PAI-1分别为(0.51±0.17)AU/ml和(0.59±0.14)AU/ml,两组测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PA分别为(0.33±0.12)IU/ml和(0.35±0.15)IU /ml(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血液中的RAS和纤溶系统分泌异常.
作者:张梅;张运;谈红;高月花;张园园;朱媛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探讨了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间,收治非脱垂子宫肌瘤阴式切除术患者31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3岁。
作者:林利;曹雅丽;钟红;夏利;周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直肠癌术前CT扫描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2例直肠癌患者行CT检查,观察其CT表现,并和病理作对照分析. 结果 CT显示中晚期直肠癌52例.分期正确43例,占82.6%.结论 CT对早期直肠癌无明显价值,而对中晚期癌肿价值较大,可指导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刘文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57岁,农民.生于本地,无外地居住史.以呼吸道疾病来诊.体检:胸、腹部、四肢皮下可触及葵花籽样大小结节影,质硬.追问病史,否认有食米猪肉史,亦无癫痫发作史.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吴春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64岁,反复排尿困难1年入院,经B超常规检查,发现子宫实质性占位.体检:子宫大小、形态及质地正常,无压痛.MR检查:子宫底部肌层间见一大小约30mm×25mm×30mm的短T1、长T2信号影,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边界清楚(图1).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2).在脂肪抑制序列中呈低信号(图3).MR诊断:子宫肌间脂肪瘤.
作者:陈向荣;张少平;许淑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DWI )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特征.方法利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对50例正常人脑施加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测量豆状核及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 DC值).结果豆状核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 而放射冠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有明显差异.结论豆状核信号强度及其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 而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ADC值则受其影响,定量地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作者:王秀河;黄力;刘斯润;陈汉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例1,患儿男,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半而入院.体格检查: BP 100/ 70mmHg,发育正常,无紫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触及震颤,并闻及4/6全收缩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正常.X线检查:两肺血增多,主动脉结不宽,左室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室内径增大,室间隔膜部回声中断约5~6mm,主动脉右冠窦部位似可见一向右室膨出的囊袋样回声,随心动周期而活动.CDFI示室水平探及收缩期似两束左向右分流信号 ,三尖瓣少-中量返流信号.
作者: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32岁,人工流产术后腹痛1周.1周前于私人诊所做人工流产术,术中患者突感下腹部剧痛,难以忍受,伴心悸、恶心不适,故停止手术,予止痛、抗炎治疗.专科查体:宫口见一 0.3cm×2cm×1cm大小黄色组织堵塞.B超提示:子宫内残留物.
作者:李娟;都基权;刘禄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14岁.主述活动后易疲劳,偶感胸闷、气促.查体:胸骨左缘第Ⅲ肋间闻及2~3级SM,P2一般,触诊无震颤.X线检查:右心室稍大.EKG检查: 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S>1.临床上考虑先天性心脏病.超声检查:使用H P SONOS 5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3MHz,心尖四腔、长轴切面显示各心腔大小正常范围,未见心内缺损.非标准胸骨旁短轴切面显示右室流出道后壁,肺动脉瓣下一实质性肿块 ,大小约2.5cm×1.5cm,肿瘤边界清晰,规整,呈长圆形,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
作者:汪洁;陈树宝;孙锟;高玲玲;倪金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以胃底为声窗经腹彩超在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方法运用经腹彩超,分别以胃底和左肝为声窗,对48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食管下段进行了检查,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以胃底为声窗,食管下段的显示率(95.8%)要高于以左肝为声窗的显示率(72.9%)(P <0.005),食管下段内血流信号显示率(93.8%)亦要明显高于以左肝为声窗的显示率(12.5% )(P<0.005).②在图像清晰的情况下,以胃底为声窗进行检查,食管下段二维图像质量要好于以左肝为声窗扫查所获得的图像,彩色血流信号要明显多于以左肝为声窗进行扫查获得的图像.结论经腹彩超以胃底为声窗可较好地显示食管下段及其内的血流信号,为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提供了好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平;李瑞珍;罗卓琼;刘浔阳;黄飞舟;朱晒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女,27岁,第1胎,孕28周,行常规产前检查,胎儿呈头位, 腹围(AC) 24.1cm,双顶径(BPD) 7.3cm,头围(HC) 25.5cm,股骨长径(FL) 5.1cm ,胸围(TC) 26.7cm,胎心率(FHR)140次/分,规则,羊水指数(AFI) 11.5cm.超声于胎儿胸腔内显示一大小约6.0cm×4.2cm的囊性包块,边缘较清晰,形态呈葫芦状;包块的主体位于脊柱的左侧,上端抵胸廓的上缘,下端近膈肌光带,心脏被推向右侧,心脏的四腔结构尚可分辨,包块的左侧未见肺组织回声,包块的前上及右侧胸腔内有肺组织图像,胸腔内未见积液暗区(如图);胎儿腹腔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中孕、胎儿(左)胸腔囊性包块性质待查.1周后引产出一男婴,外观发育正常;尸解开胸后见纵隔的中下部分显著右偏,心脏位于脊柱的右侧,左侧胸腔几乎为包块所占满,上部与肺门结构相连,胸腺 (超声误认作肺组织)位于包块的前上偏右侧,右肺三叶组织发育较好,左肺上叶仅见0. 3cm×0.5cm大小;包块壁呈蛋青色,厚约0.1cm,针吸其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无气味液体 ;镜下病理见包块内壁衬有柱状上皮细胞,壁内可见散在的平滑肌细胞,诊断:(左)胸腔支气管源囊肿.
作者:贺声;蔡春儒;郑淑红;于莲政;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探讨退行性主动脉瓣在返流时对冠脉血流及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对主动脉瓣返流组(轻度20例、中度1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静脉注射潘生丁,分别测量静息状态( rest)及注射潘生丁后(DPM)冠脉血流频谱,舒张期峰值流速(PDV)、平均流速(MDV) 、流速积分(DVI);记录心率(HR);用药后(应激状态)与用药前(静息状态)测值之比(D/R)即为CFR.结果随返流程度的增加,PDV、MDV、VI及D/R比值均逐渐降低.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随返流程度的加重,冠脉血供逐渐减少,冠脉血流储备均逐渐降低.
作者:丁萍;童鸿;徐晓文;陈婉斐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