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VA和VCR法CT侧脑室容量测定

朱卫;徐启武;崔尧元

关键词:PVA, VCR, CT, 侧脑室
摘要:目的测量正常成人侧脑室的容量,研究年龄和性别对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运用CT部分容积分析法(PVA )和脑室颅腔比值(VCR)两种方法,测量200例正常成人的侧脑室容量,并按性别与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 PVA正常值:9.9ml(5.3~17.9ml),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60岁后,PVA呈明显增加趋势.VCR正常值:0.303±0.056(0.247±0.359),各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VA能准确地反映侧脑室容量,计算较繁琐 .VCR可方便运用于所有成人的侧脑室容量的测定.对于不对称侧脑室的测量,我们提出修订方法:VCR'=A'/Y'.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诊断眼眶蜂窝织炎1例

    32岁,拔牙术后一日出现发热、寒战、左眼疼痛,眼球凸出,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球结膜水肿,视乳头水肿、充血.眼球运动受限.应用美国HP 45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10.0MHz.超声所见(如图):双眼球眼轴长均为23mm,玻璃体暗区内透声佳,未见异常回声区.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形态正常.

    作者:颜宪书;原丽萍;孟凡春;李艳梅;赵昕;张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肛瘘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肛瘘治疗一直是外科难点手术[1-3].随着介入法在治疗肛瘘中的应用使传统肛瘘手术的后遗症和复发率大大减低[4,5,8],现就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于学林;李珍红;杨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相控线圈在上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

    目的选择合适的脉冲线圈以获得清晰的腹部磁共振图像.方法 14例病人采用体线圈和体部相控阵线圈分别进行腹部磁共振扫描,两种线圈的扫描序列完全一致,比较两种线圈所获图像的质量.结果用相控阵线圈采集的腹部磁共振图像的平均信噪比明显高于体线圈所获图像( P<0.05).结论利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可明显提高腹部磁共振图像的质量.

    作者:张晨;陈敏;尹晶晶;蔡葵;王文超;杨薇;杨正汉;周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对评估滑膜病变的意义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技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 )及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膝关节的滑膜病变情况,了解正常人群膝关节的滑膜情况.方法超声检查36例RA、33例OA共计138个膝关节及44例正常对照组的88个膝关节的髌上囊进行横切面与纵切面探查,测量其滑膜厚度,观察关节腔积液的情况.结果正常人膝关节滑膜厚约(0.10±0.02)cm,RA与OA患者膝关节滑膜均明显增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1),但RA与OA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RA膝关节积液发生率高于OA.结论 RA和OA患者双膝关节滑膜均明显增厚且表面不光滑、边缘不规则,RA膝关节受累后易发生关节积液;正常人的滑膜厚度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作者:苏茵;毛汛;张万蕾;孙瑛;马本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彩超诊断门脉癌栓

    目的观察肝癌门脉癌栓的超声影像特征.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4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结果门脉癌栓好发于门脉主干、主干及右支,主干及左右支 ;弥漫型、巨块型肝癌多见,其中11例门脉癌栓呈海绵样变.肝动脉扩张明显.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有利于门脉癌栓的检出,还有利于弥漫型肝癌的诊断.

    作者:罗淑荣;段云友;赵柏山;袁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与X线关节造影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为口腔医学临床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TM JDS)的诊断提供更好的影像学参考.方法在国产磁共振系统上,采用自行研制的颞下颌关节MRI表面线圈完成颞下颌关节区的MRI成像,并与关节造影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 MRI成像效果良好,更能清晰地显示出关节盘及其相关组织的结构状态,同时,由于对人体无任何放射性损害,无侵犯性操作,这些均是X线平片关节造影、CT无法比拟的.结论采用本技术完成的颞下颌关节MRI成像,更有助于临床TMJDS的诊断.

    作者:谭北旋;夏防汛;马绪臣;佟海涛;张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MRI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 . 方法对4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儿童进行治疗前脑部及腹部的MRI检查.其中 12例治疗后进行了复查.结果治疗前40例MRI中,23例病人有脑部异常信号,16例病人肝内大量弥漫性结节状异常信号.12例复查病例中,7例脑部的病变变小或消失.6例肝脏病变消失.结论 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煜;范国平;冯斌;刘明;金彪;王秋艳;李玉华;朱杰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绒毛膜癌1例

    女,26岁.葡萄胎清宫术后5年,反复阴道出血5个月.妇科查体:阴道后壁黏膜见3cm×3cm×3cm紫蓝色结节,无压痛,无活动性出血.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尿HCG弱阳性,血HCG大于50ng/ml.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胸片示:双肺转移性癌.半月后复查肺门区出现新的结节状影.超声征象:子宫增大,长径11.2cm,横径 7.4cm,前后径6.5cm.包膜光滑,肌壁变薄且不均匀,测值前壁后度0.82cm,后壁厚度 0.62cm,底部肌壁厚度0.91cm.肌壁回声偏低.宫腔内见一测值为6.0cm×4.3 cm×5.3cm实质性中等度偏强回声团块.形态不规整,边界欠整齐,无包膜,内部有多条短管状或类圆形无回声区,尤以与肌壁交界处更明显.彩色多普勒显示为丰富的动静脉血流, 频谱显示团块周边动脉血流:Vmax0.12m/s,Vmin0.16m/s,Vmean0.18m/s,PI =0.42,RI=0.33.

    作者:史月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股骨下段疲劳骨折MRI诊断1例

    患者男,16岁,因右大腿疼痛1周入院.查体:体温正常 ,右大腿温度高、未见静脉怒张及肿块、肢体活动良好.实验检查:血钙磷正常.碱性磷酸酶176U/L.

    作者:张凤翔;原兰;张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定量评价冬眠心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方法于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记录25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背向散射图像,比较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CVIB)和标化CVIB(CVIB%)的变化.结果按不同节段分组比较,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判断为存活心肌的CVIB及CVIB%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性的提高.若以CVIB%增加(△CVIB%)>10为判断冬眠心肌的标准,则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 3%、87.5%、83.3%.结论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CVIB和CVIB%可作为评价冬眠心肌的定量、客观的指标运用于临床.

    作者:张峻;郭瑞强;孙有刚;尹家保;周立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膜部室间隔缺损误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分析

    病例1,患儿男,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半而入院.体格检查: BP 100/ 70mmHg,发育正常,无紫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触及震颤,并闻及4/6全收缩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正常.X线检查:两肺血增多,主动脉结不宽,左室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室内径增大,室间隔膜部回声中断约5~6mm,主动脉右冠窦部位似可见一向右室膨出的囊袋样回声,随心动周期而活动.CDFI示室水平探及收缩期似两束左向右分流信号 ,三尖瓣少-中量返流信号.

    作者: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层厚度正常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根据125例正常健康者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图像,测量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D)、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层厚度(IMT)、颈动脉及股动脉僵硬度(β)和大剪切率(SRs).结果随年龄增加,颈动脉及股动脉IM T、D、β呈增加趋势,SRs降低;正常人颈动脉和股动脉IMT分别为(0.63±0.15)mm、(0. 68±0.21)mm,颈动脉及股动脉IMT上限分别为0.93mm、1.11mm.将正常人分为≥50岁组与< 50岁组,颈动脉上限分别为1.09mm、0.85mm;股动脉上限分别为1.26mm、0.98mm. 结论正常人颈动脉及股动脉的IMT、血管内径和僵硬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采用I MT≥1.2mm可用于诊断颈动脉及年龄<50岁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50岁以上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标准取IMT≥1.3mm较为合适.

    作者:张梅;张运;高月花;张园园;李秀昌;葛志明;季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误诊1例

    患者女,28岁,两年前发现右上腹肿块,因无自觉症状,未行检查和治疗.两个月前右上腹肿物进行性增大,伴坠胀、纳差、乏力而就诊.体格检查:肝右肋缘下可扪及13cm×15cm肿块,质韧,无压痛,腹水征阴性, 脾肋下未扪及.AFP3ng/ml. 肿块穿刺活检见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炎症细胞, 未找到癌细胞.超声检查(如图):肝切面形态失常,肝内回声不均,在肝内可见一个肿块图像,大小约14cm×12cm,呈类圆形, 内部为混合回声,强弱不一,壁厚不规则.CDFI显示肿块内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为肝脓肿 (部分液化).手术切除肝内肿块,病检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熊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胎儿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女,27岁,第1胎,孕28周,行常规产前检查,胎儿呈头位, 腹围(AC) 24.1cm,双顶径(BPD) 7.3cm,头围(HC) 25.5cm,股骨长径(FL) 5.1cm ,胸围(TC) 26.7cm,胎心率(FHR)140次/分,规则,羊水指数(AFI) 11.5cm.超声于胎儿胸腔内显示一大小约6.0cm×4.2cm的囊性包块,边缘较清晰,形态呈葫芦状;包块的主体位于脊柱的左侧,上端抵胸廓的上缘,下端近膈肌光带,心脏被推向右侧,心脏的四腔结构尚可分辨,包块的左侧未见肺组织回声,包块的前上及右侧胸腔内有肺组织图像,胸腔内未见积液暗区(如图);胎儿腹腔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中孕、胎儿(左)胸腔囊性包块性质待查.1周后引产出一男婴,外观发育正常;尸解开胸后见纵隔的中下部分显著右偏,心脏位于脊柱的右侧,左侧胸腔几乎为包块所占满,上部与肺门结构相连,胸腺 (超声误认作肺组织)位于包块的前上偏右侧,右肺三叶组织发育较好,左肺上叶仅见0. 3cm×0.5cm大小;包块壁呈蛋青色,厚约0.1cm,针吸其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无气味液体 ;镜下病理见包块内壁衬有柱状上皮细胞,壁内可见散在的平滑肌细胞,诊断:(左)胸腔支气管源囊肿.

    作者:贺声;蔡春儒;郑淑红;于莲政;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Ganau's分类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左室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大组.运用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各组LVEF、CO、CI、SV;二尖瓣口E、A峰,E、A峰流速积分(EVI、AVI)及E/A、EVI/AVI 和IVRT,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①向心性重构组CI、SV值降低、离心性肥大组LVEF值降低,高血压各组E/A、EVI/AVI、 A峰、AVI、IVRT有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高血压各组间多无显著性差异.③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大组可有E/A<1、1 <E/A<2 .0、E/A>2.0三种模式,其中1<E/A<2.0可为假性正常.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可引起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不同程度损害,而舒张障碍先于收缩障碍.②血流多普勒法评价左室舒张障碍有其局限性.

    作者:翟兵;杨雪莲;张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子宫肌间脂肪瘤1例

    患者女,64岁,反复排尿困难1年入院,经B超常规检查,发现子宫实质性占位.体检:子宫大小、形态及质地正常,无压痛.MR检查:子宫底部肌层间见一大小约30mm×25mm×30mm的短T1、长T2信号影,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边界清楚(图1).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2).在脂肪抑制序列中呈低信号(图3).MR诊断:子宫肌间脂肪瘤.

    作者:陈向荣;张少平;许淑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DSA诊断左位下腔静脉并布加综合征1例

    患儿男,3岁,发现脾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20余天.体检:腹部膨隆,脾肋缘下5cm,腹水征(+).B超诊断:布加综合征.

    作者:姜书平;刘建涛;闫桂栋;胡京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多发性软组织囊虫病钙化1例

    患者男,57岁,农民.生于本地,无外地居住史.以呼吸道疾病来诊.体检:胸、腹部、四肢皮下可触及葵花籽样大小结节影,质硬.追问病史,否认有食米猪肉史,亦无癫痫发作史.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吴春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附12例分析

    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临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001年 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2例GISTs, 结合文献着重影像诊断,报告如下.

    作者:夏云宝;吴铭;刘光彦;潘功茂;奚孔明;赵海滨;吴耀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正常脑脊液状态下FLAIR序列脑沟高信号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在FLAIR图像上出现脑沟高信号的机制和特点.方法对300例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在头部FLAIR图像上是否存在脑沟高信号进行前瞻性MRI筛选,对30例FLAIR图像上存在脑沟高信号的病例在分布、信号及有无增强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285个病人中 30例(10.5%)表现为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其中16例(5.6%)占位性病变,14例(4.9% )血管性疾病.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通常与混浊脑脊液征(在非增强T1WI像上脑脊液信号轻度增加,在T2WI像上脑脊液信号轻度减低)(66.7%)和异常对比增强(95.0%)有关. 结论研究表明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可以发生于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它通常与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异常血管增强和混浊脑脊液有关.

    作者:张华宁;吴晶;刘连祥;吴育锦;赵华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