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肌间脂肪瘤1例

陈向荣;张少平;许淑惠

关键词:子宫大小, 脂肪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 肌间脂肪瘤, 增强扫描, 信号强度, 排尿困难, 常规检查, 诊断, 形态, 无压, 体检, 皮下, 患者, 层间, 边界
摘要:患者女,64岁,反复排尿困难1年入院,经B超常规检查,发现子宫实质性占位.体检:子宫大小、形态及质地正常,无压痛.MR检查:子宫底部肌层间见一大小约30mm×25mm×30mm的短T1、长T2信号影,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边界清楚(图1).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2).在脂肪抑制序列中呈低信号(图3).MR诊断:子宫肌间脂肪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定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的重复性研究

    目的评价心肌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在定量心肌血流灌注时的各项参数测量的重复性.方法对12条犬于注射乙酰胆碱(Ach)前、后分别重复进行心肌声学造影,采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获取TIC各项参数,计算注射Ach前、后即静息和冠脉大扩张时各项参数的变异系数.结果 随冠脉血流(CBF)增加,TIC参数中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和曲线下降斜率(DS )明显增加,峰值时间(TP)、峰值减半时间(HT)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 明显减小,P值均小于0.0001.在静息和冠脉大扩张两种状态下,TP、PI和MTT的重复性较好,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14.99%、15.50%(静息)和10.84%、16.12%、19.58% (冠脉大扩张),而HT、AUC和DS的变异系数次之,静息和冠脉大扩张时分别为20.38% 、22.53%、25.82%、和17.12%、25.72%、26.09%.结论采用AD技术获得心肌声学造影TIC,其各项参数的测量重复性较好,技术稳定,为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局部心肌血流灌注提供定量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袁霞萍;王新房;刘望彭;康春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股骨下段疲劳骨折MRI诊断1例

    患者男,16岁,因右大腿疼痛1周入院.查体:体温正常 ,右大腿温度高、未见静脉怒张及肿块、肢体活动良好.实验检查:血钙磷正常.碱性磷酸酶176U/L.

    作者:张凤翔;原兰;张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相控线圈在上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

    目的选择合适的脉冲线圈以获得清晰的腹部磁共振图像.方法 14例病人采用体线圈和体部相控阵线圈分别进行腹部磁共振扫描,两种线圈的扫描序列完全一致,比较两种线圈所获图像的质量.结果用相控阵线圈采集的腹部磁共振图像的平均信噪比明显高于体线圈所获图像( P<0.05).结论利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可明显提高腹部磁共振图像的质量.

    作者:张晨;陈敏;尹晶晶;蔡葵;王文超;杨薇;杨正汉;周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室流出道黏液瘤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

    患者女,14岁.主述活动后易疲劳,偶感胸闷、气促.查体:胸骨左缘第Ⅲ肋间闻及2~3级SM,P2一般,触诊无震颤.X线检查:右心室稍大.EKG检查: 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S>1.临床上考虑先天性心脏病.超声检查:使用H P SONOS 5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3MHz,心尖四腔、长轴切面显示各心腔大小正常范围,未见心内缺损.非标准胸骨旁短轴切面显示右室流出道后壁,肺动脉瓣下一实质性肿块 ,大小约2.5cm×1.5cm,肿瘤边界清晰,规整,呈长圆形,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

    作者:汪洁;陈树宝;孙锟;高玲玲;倪金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MRI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 . 方法对4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儿童进行治疗前脑部及腹部的MRI检查.其中 12例治疗后进行了复查.结果治疗前40例MRI中,23例病人有脑部异常信号,16例病人肝内大量弥漫性结节状异常信号.12例复查病例中,7例脑部的病变变小或消失.6例肝脏病变消失.结论 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煜;范国平;冯斌;刘明;金彪;王秋艳;李玉华;朱杰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囊性肾癌的彩超诊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病人行彩超检查. 结果 24例囊性肾癌分别为囊肿型12例,分隔型8例,结节型4例.22例病灶实质部分或分隔上发现彩色血流,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小于0.40m/s者15例,阻力指数范围0.40~0.9 0.结论彩超对显示病灶血流情况和提高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备建;季正标;毛枫;王文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型超声造影剂和成像方法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显像,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彩色能量图,它们观察到的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在造影超声应用以前,超声诊断技术缺乏有效的动态造影以增强信息是一种明显的不足,故在诊断肝脏肿瘤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准确性方面被认为略逊于经常使用造影增强的CT、MRI等影像技术.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研制的不断改进以及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新型声学造影方法成功地开辟了全新的超声造影领域.大量研究证明 [1-10],声学造影能有效地增强肝脏的二维超声影像,反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不同的血流灌注、造影剂分布和影像动态变化,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共识.

    作者:左松;刘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以胃底为声窗经腹彩超在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以胃底为声窗经腹彩超在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方法运用经腹彩超,分别以胃底和左肝为声窗,对48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食管下段进行了检查,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以胃底为声窗,食管下段的显示率(95.8%)要高于以左肝为声窗的显示率(72.9%)(P <0.005),食管下段内血流信号显示率(93.8%)亦要明显高于以左肝为声窗的显示率(12.5% )(P<0.005).②在图像清晰的情况下,以胃底为声窗进行检查,食管下段二维图像质量要好于以左肝为声窗扫查所获得的图像,彩色血流信号要明显多于以左肝为声窗进行扫查获得的图像.结论经腹彩超以胃底为声窗可较好地显示食管下段及其内的血流信号,为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提供了好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平;李瑞珍;罗卓琼;刘浔阳;黄飞舟;朱晒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165例溢液性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片的X线表现.结果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的分类,导管正常者12例, 占7.27%;单纯性导管扩张者89例,占53.94%;导管扩张伴炎症者11例,占6.67%;导管扩张伴囊肿形成者2例,1.21%;导管扩张伴乳腺增生10例,占6.06%;导管内乳头状瘤34例,占20.61%; 导管癌7例,占4.24%.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与鉴别有很大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作者:潘芝梅;俞琳玲;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巨大原发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

    原发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一直是对影像医师的挑战.现分析我院诊治的7 例病例,进一步探讨定性和定位诊断问题.

    作者:张立仁;高萍;崔红;王剑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膜部室间隔缺损误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分析

    病例1,患儿男,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半而入院.体格检查: BP 100/ 70mmHg,发育正常,无紫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触及震颤,并闻及4/6全收缩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正常.X线检查:两肺血增多,主动脉结不宽,左室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室内径增大,室间隔膜部回声中断约5~6mm,主动脉右冠窦部位似可见一向右室膨出的囊袋样回声,随心动周期而活动.CDFI示室水平探及收缩期似两束左向右分流信号 ,三尖瓣少-中量返流信号.

    作者: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评价左室局域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

    已经证明,舒张功能是评价左室功能的重要方面.晚近, 左室局域舒张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1],认为左室局域舒张功能异常早于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和心电图等的异常改变,因此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脏疾病的有力证据 [1,2 ].

    作者:王世宏;王金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肛瘘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肛瘘治疗一直是外科难点手术[1-3].随着介入法在治疗肛瘘中的应用使传统肛瘘手术的后遗症和复发率大大减低[4,5,8],现就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于学林;李珍红;杨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直肠癌的CT诊断和术前分期

    目的评估直肠癌术前CT扫描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2例直肠癌患者行CT检查,观察其CT表现,并和病理作对照分析. 结果 CT显示中晚期直肠癌52例.分期正确43例,占82.6%.结论 CT对早期直肠癌无明显价值,而对中晚期癌肿价值较大,可指导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刘文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80例偏头痛患儿服药前及服药后50min、100min的脑血流改变.结果①80例偏头痛患儿服药前头痛侧与非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服药后100min双侧Vs无明显差异(P>0.05);②头痛侧服药前与服药后10 0min比较Vs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儿的脑血流异常指标,可作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张霞;王振西;刘玉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正常脑脊液状态下FLAIR序列脑沟高信号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在FLAIR图像上出现脑沟高信号的机制和特点.方法对300例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在头部FLAIR图像上是否存在脑沟高信号进行前瞻性MRI筛选,对30例FLAIR图像上存在脑沟高信号的病例在分布、信号及有无增强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285个病人中 30例(10.5%)表现为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其中16例(5.6%)占位性病变,14例(4.9% )血管性疾病.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通常与混浊脑脊液征(在非增强T1WI像上脑脊液信号轻度增加,在T2WI像上脑脊液信号轻度减低)(66.7%)和异常对比增强(95.0%)有关. 结论研究表明FLAIR图像上脑沟高信号可以发生于无明显脑脊液异常的病人.它通常与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异常血管增强和混浊脑脊液有关.

    作者:张华宁;吴晶;刘连祥;吴育锦;赵华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彩超诊断眼眶蜂窝织炎1例

    32岁,拔牙术后一日出现发热、寒战、左眼疼痛,眼球凸出,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球结膜水肿,视乳头水肿、充血.眼球运动受限.应用美国HP 45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10.0MHz.超声所见(如图):双眼球眼轴长均为23mm,玻璃体暗区内透声佳,未见异常回声区.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形态正常.

    作者:颜宪书;原丽萍;孟凡春;李艳梅;赵昕;张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技术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SVCS患者,男11例,女3例. 病因包括:中心型肺癌9例,纵隔转移瘤4例,淋巴瘤1例.应用经导管局部溶栓 + 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结果初次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86%,术后24~48h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即有明显减轻,随访1~20个月(平均8.3个月),仅4例于术后2周内发生支架再狭窄,经再次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龙;高健;邹英华;杜湘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CT普查:基础扫描与7年随访

    目的探讨肺癌CT普查对肺癌诊断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肺癌CT普查中不同年龄、性别、吸烟组肺癌发生率及分期,追踪预后和长期CT随访对非钙化性结节进一步定性的价值.结果 2430人共10020人次参加了肺癌CT普查,1994年至2001年共发现肺癌25例;I期肺癌12例, II期肺癌6例,III期肺癌7例;首次CT普查发现肺钙化结节89例,其中首次诊断为肺癌的19 例,1~2年增大,证实为肺癌4例;1995年至1999年未参加普查,而2000年再普查发现新生肺癌1例;1994年发现结节,2001年才确诊1例;新生结核肉芽肿3例,隐球菌肉芽肿1例;结核瘤再活动增大2例.长期稳定60例.结论①肺癌CT普查能及时发现并诊断早期肺癌,主要在50~69岁年龄组.②肺癌CT普查会发现大量非钙化结节,大部分为良性 ,需要配合HRCT、局部Spiral CT、活检、CT复查仔细鉴别,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柳学国;谈高;王颖;李占军;王坚;张翠运;何燕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长期无症状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HRCT表现

    目的探讨无症状长期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HRCT表现.方法非吸烟组25例和吸烟组45例,吸烟组按吸烟量分为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行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扫描,分析HRCT表现. 结果小叶中心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空气潴留等在吸烟组的发生率高于非吸烟组(P<0.05或P<0.0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和空气潴留在重度吸烟组的发生率高于轻度吸烟组(P<0.05).结论长期无症状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特征性HRCT表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和空气潴留.

    作者:王振光;路晓东;孔令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