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婷婷
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抽血检查的3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对血液样品采用的检验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使用相同的血液样品,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检验方法(盐水法),实验组应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的准确率.结果: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检验的实验组一次性正定型的准确率为100.0%,反定型准确率为99.7%;采用盐水法检验的对照组一次性正定型的准确率为98.5%,反定型准确率为97.9%,含0.88% RhD型(3例),两组比较可知,实验组准确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能提高输血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两组各25例,A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B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0%,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救率为72.0%,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总有效率,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对两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后,A组患者的FPG、2hPG及HbA1c三项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将血糖指标控制到正常范围内,延缓病程进展,吡格列酮治疗效果明显.该治疗药物值得推广.
作者:宋小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流行性感冒疾病中采用抗流感合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流行性感冒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抗流感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9%,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流行性感冒患者中,采用抗流感合剂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安全、可靠、高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秀萍;孙多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研究心血管介入治疗在使用微创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 针对我科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人,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的患者在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时采取了微创临床路径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平均住院日期、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过程中,采用微创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郇妮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引入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引入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退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引入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可有效缩短患儿退黄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国家新医改的实施,我院的药剂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使我院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快速提升药剂管理水平是目前药剂科的首要任务.医院药剂管理的水平高低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药剂管理水平以达到新医改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新医改背景下的药剂管理模式来探讨如何快速提升药剂管理水平.
作者:李维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在社区卫生宣传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中,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导和平台的工作思路已经落后,也无法适应新的传染病环境和特征.本文探讨以家庭为中心,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及其成员的联合互动来提升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效率.传统的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存在效率低、方法单一、民众响应微弱、目标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家庭为中心的防控工作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提升防控工作效率.
作者:蒋敏红;陆铭霞;易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如何在围手术期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方法 我院选取2011年8月到到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想的治疗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均痊愈出院.讨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要严密观察病情,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邓玉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尝试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果.方法 2012年起护理部设立专项推行员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报名并以科室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6个月为一个品管圈活动周期,护理部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每轮结束进行总结和成果推广.结果 全年在护理人员中共开展20个品管圈项目.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的知晓率为95%,参与率68.6%,项目完成16项,品管圈目标达标率75%,成果临床应用率6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在推行过程中必须强化培训,加强过程管理和评价,同时注意推行方法.
作者:何素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难以根治的肺部疾病,它具有不可逆的解剖组织学的病理改变,使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致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生存质量下降.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作者:罗梅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共137例,均对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将治疗前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作为对照组,将治疗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灶,降低气道中产生的分泌物,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发生时间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2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数据,根据贫血发生时间分为4组,对每组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4例VLBWI临床诊断贫血的平均日龄为(13.17±6.57)d,其中早期贫血发生者90例(30.6%),晚期贫血发生者204例(69.4%).4组VLBWI分别在新生儿期累积采血量、累积输血量、基础血红蛋白及基础平均红细胞压积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各组患儿在胎盘早剥、宫内窘迫、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围产因素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医源性失血及基础血红蛋白与贫血早期发生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贫血是VLBWI生后常见并发症.早期医源性失血及基础Hb水平是导致贫血早发的高危因素,多种围生期因素可影响贫血发生时间,目前输血治疗仍是治疗VLBWI贫血的常规甚至是首选方法.
作者:何王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肺段隔离症患者1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放射CT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14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全部位于双肺的下叶后部位,其中位于左边下肺9例,右边下肺5例,肺段隔离位于肺叶内型10例,位于肺叶外型4例,8例患者经检查后显示肺部存在较为明显的肿块,通过增强扫描显示肿块更为显著,4例患者通过检查后显示为囊实性肿块,9例胸部供血,5例腹部主动脉供血.结论:肺段隔离症患者应用放射CT诊断,能够迅速获得诊断影像,在短时间中扫描范围较大,能够检查出存在异常现象的微小动脉,且操作简易、诊断准确率高,可以有效诊断出典型的实际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温从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评分)评价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用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康复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000).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黄连欣;王建源;黄小珍;覃金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低年资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每班在原有一名高年资护士参与管理的同时搭配一名低年资护士(工作在3年以下)共同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结果 科室护理缺陷明显降低,调动了科室全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低年资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管理,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较全面监控了护理质量,质量管理能落实到细节.
作者:杜小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是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科目,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如果出现护理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疗人员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好妇产科护理中的每个环节,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患者互相协作,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妇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经皮胆红素值在检测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在我院足月的黄疸新生患儿55人,对这些患儿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A种方法为经皮测总胆红素值(TCB),B种方法为血清总胆红素值(TSB),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新生儿的体重、胎龄、出生后时间等因素对胆红素值的影响.结果:当血清总胆红素值< 260 μmol/L时,经皮测总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的相关性为0.947,当血清总胆红素值≥260μmol/L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0.295,两种检测方式均为正相关,但是当血清总胆红素值<260μmoL/L时,两者的相关性更高,P=0.0001,并且不受新生儿的体重、胎龄、出生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当血清总胆红素值< 260μmol/L时,经皮测总胆红素可以代替血清总胆红素值,经皮测胆红素值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张林红;李文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活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为为生活用水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降低相关水源性疾病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2014年某县供水公司提供的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共96份生活用水水样进行微生物污染分析,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6)进行微生物检验及评价.结果:2013年-2014年生活饮用水总合格率为78.13%,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2.29%.结论:实施微生物检验可有效降低水源性感染疾病的发生率,保证人们生活用水安全.
作者:吴梅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武山县学龄前期儿童乳牙的龋病患病状况和龋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武山县所有(23所)幼儿园学龄前期儿童2008年-2014年21225人次乳牙龋病的患病情况,对患龋率和龋均(DM FT)等指标做调查统计,分析龋病在该年龄段流行的的相关因素.结果: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患龋率及龋均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患龋率、充填率呈增加趋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家庭口腔保健和幼儿院口腔保健相结合是降低龋病的关键,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在儿童口腔体检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家长、教师、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定期检查,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成改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出现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临床表现不典型,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处理原则是积极控制孕妇血糖,预防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冉;单鸿剑;王银娇;涂宏飞;常霏霏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