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髂关节结核的CT表现

李润根;倪晓;郑鑫

关键词:关节结核, 骶髂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CT对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骶髂关节结核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骶髂关节结核常为单侧发病,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增宽.32例中,6例 (18.8%)合并脊柱结核,4例 (12.5%) 有关节半脱位,31例 (96.9%)见到脓肿,5例(15.6%)有窦道形成.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骶髂关节破坏的程度及冷脓肿或窦道的位置,为制订治疗方案和选择手术入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局部与整体的收缩功能

    目的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2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2-DE及DTI.采用PW-DTI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室壁及二尖瓣环DTI指标:收缩期峰值收缩速度Vs、射血前时间PEP、射血前时间PEP与局部射血时间ET之比PEP/ET、二尖瓣环4个位点平均收缩速度值Vmva.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Vs显著降低(P<0.01),PEP延长(P<0.05),PEP/ET值增大(P<0.01);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前后比较,室壁运动恢复节段Vs显著增高(P<0.01),PEP缩短(P<0.05)、PEP/ET值减小(P<0.01),血管重建术后Vmva增高,且左室射血分数EF与Vmva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结论 PW-DTI可实时监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定量检测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

    作者:尹家保;郭瑞强;孙有刚;张峻;周立明;郝力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AIDS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对已确证的10例AIDS病人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不典型浸润、两肺粟粒结节.结论 AIDS病人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不典型浸润,两肺粟粒结节应考虑合并肺结核的可能性.

    作者:赵大伟;马大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颌骨缺损的X线表现及异体胎儿骨植入

    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1年2月以来,对收治的颌骨缺损患者16例,采用异体胎儿骨植入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桂宝根;杨明玲;张海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学栓塞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

    目的观察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8例妇科恶性肿瘤进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并进行栓塞.结果 28例患者共81次介入治疗,少1次,多6次.CR 2例,PR 11例,MR 9例,SD 1例,PD 3例,无法评价疗效2例.有效率(CR+PR)为50.0%(13/26).半年存活23例,占88.5%;1年存活19例,占73.1%;2年存活8例,占30.8%.结论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对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可限制其发展,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为一种有效的姑息疗法.

    作者:刘铁峰;李先锋;林兰;张菊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胆系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胆系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囊癌和胆管癌等33例不同的胆系占位性病变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后的胆系三维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感强,可以显示胆系占位性病变的表面形态、空间位置、基底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有助于胆系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利于病变进程的评价和手术方式的确定,作为二维超声的补充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红;朱晓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超声对海绵肾的检测价值评价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1993年4月至2001年7月,经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且超声检查资料完整的海绵肾患者5例,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和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任海波;李强;郑艳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癌插管栓塞化疗后的CT与MR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CT与MR对肝癌插管栓塞化疗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1例共162个肝癌病灶行插管栓塞化疗后同期的CT与MR表现.结果 MR提供更多肝癌治疗后的细节,MR上肝癌插管栓塞化疗后表现分以下5种类型:①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②肿瘤凝固性坏死合并中心液化坏死.③肿瘤不完全坏死.④肿瘤不完全坏死合并瘤栓不全坏死.⑤肿瘤坏死合并气体生成.结论 CT随访肝癌插管栓塞化疗后的疗效较简单而直观,而MR随访则能提供更多的细节和信息.

    作者:王莉;陆建平;王飞;刘崎;田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股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不同程度的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方法测量股动脉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复合体厚度(IMT)、收缩期峰值速度、加速度时间和频谱形态,来估测股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程度.结果当内膜中层复合体厚度>1mm,收缩期峰值速度<0.55mm/s、股动脉三峰形态消失(单峰或双峰),即表明股动脉受损或远端动脉受损.受损的程度可以通过上述三个指标的改变来评估.结论通过超声测值及频谱形态变化,可以准确的估测股动脉及远端动脉的损伤程度.

    作者: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后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和脑损害变化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脑外伤患者脑血流速度(Vm)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 3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A).6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B(外伤对照组)和C(刺激治疗组)两组.用FNS对C组实施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A、B和C三组患者ACA、MCA的Vm.分别于外伤后第1、3、5天检测B、C两组血清MBP.结果 ACA和MCA的Vm正常值分别为(45.4±6.1)cm/s和(54.3±5.7)cm/s;B组外伤后呈现持续性低Vm,ACA和MCA的Vm分别为(35.9±5.6)cm/s和(45.5±6.5)cm/s;C组FNS后Vm明显升高,分别为(42.8±6.8)cm/s和(51.9±6.2)cm/s.MBP正常值为(1.02±0.46)μg/L.外伤后第1天,B、C两组MBP明显升高,B组于第5天达高峰,而C组MBP于第5天则明显下降.结论外伤后Vm降低,血清MBP升高.FNS可明显提高脑外伤后Vm,改善脑循环,降低MBP,减轻脑损害.

    作者:杨波;唐艳花;赵建英;宋来君;关方霞;刘婉华;刘会范;任新民;张正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冠心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几个量化指标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该技术对32例正常人和34例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进行测量,测量指标:s波峰值速度(s)、持续时间(s-D)及时间速度积分(s-TVI).结果正常组s、s-TVI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降低(P<0.05);冠心病组病变节段s、s-TVI低于正常组的相应节段(P<0.05),而s-D差异不显著.结论 s, s-TVI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局部收缩功能的较好指标,s-D不能作为其评价指标.

    作者:薛莉;李东野;陈清枝;王晓萍;吴兰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面颈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外伤后面颈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变得简便、准确.现将我院1999年3月至2001年5月经高频彩超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面颈部假性动脉瘤报告如下.

    作者:杨梅;夏明银;周雅娇;李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早期体会

    目的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3例,共用支架4个,封闭破口6个.结果破口全部封闭成功,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夹层形成,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覆膜支架是一种治疗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早期结果满意,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许尚栋;孙衍庆;杜嘉会;李志忠;郑斯宏;侯晓彤;刘愚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海马结构的磁共振图像分割方法

    1 海马结构MR图像分割的目的和意义图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是指根据区域的相似性以及区域间的不同,将一幅图像分割成若干互不交迭区域的过程.海马结构的图像分割就是在图像上把海马结构的边界找出来,使其成为一个连通、闭合区域的过程.海马结构体积测量(volume measurement)在颞叶癫痫、老年性痴呆、遗忘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的图像分割是海马结构体积测量、三维重建的关键和基础.因此,海马结构的图像分割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使用的分割方法主要还是以人工分割为主,因此研究适用于海马结构MR图像分割的方法有很广的临床应用价值[2,3].

    作者:李祥林;王昌元;李月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右肺动脉血栓形成1例

    患者女,32岁,有房间隔缺损病史,10年前诊断Eisenmenger's综合征,20岁以来咯血或痰中带血反复发作.2001年8月31日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6℃,伴腹泻,但无咳嗽、胸痛、腹痛等伴随症状.外院诊断:先心病房间隔缺损、肺部感染,予以阿莫仙和氨茶碱治疗,腹泻缓解,但发热依旧.

    作者:贺声;朱智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三维超声成像测定卵巢囊性肿瘤容积

    目的为了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卵巢囊性肿瘤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二维、三维超声对10例病人的卵巢囊性肿瘤容积进行测定,并与术后标本容积比较.结果不论肿瘤规则与否,三维超声测量肿瘤容积与实际容积间无明显差异;而二维超声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明显.结论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能更准确地测定肿瘤容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定量依据.

    作者:丛淑珍;欧阳雄健;莫风莲;吴丽桑;李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在门静脉系血流测定的应用

    目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血流量测定方面的对比.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2D-PC MR)测定门静脉高压症者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结果 CDUS与2D-PC MR在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的测定无显著差别.结论 CDUS和2D-PC MR都为一种无创检查,但CDUS价格低廉,可作为门静脉高压症术前首选检查.

    作者:朱彩霞;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应用红外乳腺扫描与B超诊断乳腺疾病的探讨

    我院B超室自1999年8月至2000年2月,应用红外乳腺扫描与B超检查相结合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并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思怡;罗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比分析FLAIR和TSE成像在颅脑疾病中应用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ast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和快速自旋回波(TSE)技术在颅脑疾病中应用价值.

    作者:王润文;韩再德;陈登明;周高峰;于冀江;李季龙;杨冬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5例脾动脉瘤,均经DSA证实.其中4例为腹部常规扫描模式所发现,1例行血管成像检查,扫描参数与常规扫描模式参数相同.血管三维成像方法为SSD,MIP及容积显示技术(VRT).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模式进行血管结构三维重建即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VRT成像较SSD、MIP能较好地显示脾动脉瘤的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脾动脉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VR技术成像优于SSD及MIP,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萧毅;左长京;吕桃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管平滑肌肉瘤2例报告

    例1,男,53岁,主诉吞咽困难1年余,呈进行性加重,食管吞钡检查示:食管中下段1/3处见类圆形肿块样充盈缺损,病灶大小约3.6cm×4.4cm,管腔狭窄,钡剂通过有短暂性的停滞,食管蠕动波消失,黏膜纹显示模糊、紊乱,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楚(图1).X线诊断结果:食管良性肿瘤.病理结果:食管肉瘤(食管平滑肌肉瘤).

    作者:范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