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eVeen电极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CT观察

王健;杨军民;杨康;黄学全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 肺肿瘤, 计算机断层
摘要:目的评价LeVeen电极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CT变化特征.方法常规局麻,CT引导下采用LeVeen电极针对67例肺部肿瘤进行单治疗点或多点重叠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67例中59例顺利完成了治疗,主要临床表现有穿刺点及胸部的不适感、胀痛感以及发热、出汗.CT见病灶周围有水肿(43),病灶增大(37),病灶中心出现点状低密度区(38),穿刺道的出血(6),少量气胸(13),仅1例出现张力性气胸.术后3天以内有低烧,咳嗽.随访复查3个月后病灶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安全、有效,严格地选择病例可以达到非手术切除的目的.病灶周围的水肿、病灶体积增大,以及病灶中心出现点状低密度区是治疗后CT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文献综述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首先于1982年由Hassoun等人提出,用于描述好发于青年人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一种良性原发性肿瘤[1],这种肿瘤具有神经元分化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的特征.

    作者:洪楠;王屹;孙燕萍;杜湘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早期体会

    目的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3例,共用支架4个,封闭破口6个.结果破口全部封闭成功,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夹层形成,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覆膜支架是一种治疗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早期结果满意,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许尚栋;孙衍庆;杜嘉会;李志忠;郑斯宏;侯晓彤;刘愚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多发结核灶影像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54岁.因右上腹隐痛半年来诊.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上腹有轻度压痛,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AFP阴性.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经抗结核治疗痊愈.胸部X线片见右上肺钙化灶.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右叶内可见4个散在分布实性低回声团块,大小分别为1.4cm×1.7cm,1.6cm×1.7cm,1.2cm×1.7cm,0.9cm×1.2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图1).CDFI:肿块边缘可见1~2个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肿块内有血流信号.B超提示:肝脏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CT及碘化CT扫查考虑肝癌可能性大(图2).

    作者:张艳艳;张凤平;吴凤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面颈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外伤后面颈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变得简便、准确.现将我院1999年3月至2001年5月经高频彩超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面颈部假性动脉瘤报告如下.

    作者:杨梅;夏明银;周雅娇;李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螺旋CT肺癌普查佳条件的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普查肺癌的佳条件.方法对6例直径5~10mm的肺结节行4种不同条件mAs的低剂量扫描,并对20例因咳嗽等原因行肺部CT检查成人采用全肺20mAs扫描,结果采用4点分级法盲法评价图像质量和肺结节显示效果.结果 6例肺结节位于上肺野1例、中肺野2例和下肺野3例.20mAs可以满意显示肺各部位结节,而10mAs图像于肺尖和肺底处有较多伪影,明显影响结节的显示,20例采用全肺20 mAs扫描者其图像质量均为可以.结论 20mAs可作为螺旋CT低剂量扫描普查肺癌的条件.

    作者:刘庆伟;崔允峰;郭卫华;修建军;李轶忻;杨玉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学栓塞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

    目的观察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8例妇科恶性肿瘤进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并进行栓塞.结果 28例患者共81次介入治疗,少1次,多6次.CR 2例,PR 11例,MR 9例,SD 1例,PD 3例,无法评价疗效2例.有效率(CR+PR)为50.0%(13/26).半年存活23例,占88.5%;1年存活19例,占73.1%;2年存活8例,占30.8%.结论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对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可限制其发展,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为一种有效的姑息疗法.

    作者:刘铁峰;李先锋;林兰;张菊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比分析FLAIR和TSE成像在颅脑疾病中应用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ast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和快速自旋回波(TSE)技术在颅脑疾病中应用价值.

    作者:王润文;韩再德;陈登明;周高峰;于冀江;李季龙;杨冬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右肺下叶炎性假瘤1例

    患者,女,56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丝,晨起尤甚,无畏寒、发热、盗汗及午后低热等症状,经抗炎、镇咳等对症处理未见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WBC 9.5×109/L,LYM 35%,MID 0.8%,GRA 57%.影像学检查:胸部平片站立后前位、右侧位均未见病灶.螺旋CT平扫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可见一团块状阴影,大小约3cm×4cm×5cm,边缘光滑清晰并有浅分叶,CT值16~21Hu(图1).肺窗位示病灶外围可见肺纹理纠集(图2).HRCT示病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局部CT值高达71Hu(图3).CT诊断: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手术及病理诊断:右肺下叶炎性假瘤,右肺各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作者:陈凯;林赐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含氟碳气体的表面活性剂类声学造影剂的体外实验

    目的研究含氟碳气体的表面活性剂类声学造影剂的基本特性.方法将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司班-80和吐温-80按一定的体积比配制,加入6%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液至10ml,并将混合液充分搅拌;用声振仪振荡混合液40s,同时从注射器的底部匀速注入10ml全氟丙烷气体.光镜400倍下动态观察微气泡的浓度和直径,并运用体外循环系统观察不同剂量的彩色多普勒信号增强效果.结果造影剂中微气泡的峰值浓度为3.8×109/ml,其中90%微气泡直径≤4.5μm.体外模拟循环系统的能量多普勒信号增强持续时间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表面活性剂类声学造影剂的微气泡直径小、浓度高,且具有价格低廉、制作简单和明显增强多普勒信号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唐杰;罗渝昆;张彦;吕晓川;李俊来;徐建宏;苏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局部与整体的收缩功能

    目的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2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2-DE及DTI.采用PW-DTI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室壁及二尖瓣环DTI指标:收缩期峰值收缩速度Vs、射血前时间PEP、射血前时间PEP与局部射血时间ET之比PEP/ET、二尖瓣环4个位点平均收缩速度值Vmva.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Vs显著降低(P<0.01),PEP延长(P<0.05),PEP/ET值增大(P<0.01);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前后比较,室壁运动恢复节段Vs显著增高(P<0.01),PEP缩短(P<0.05)、PEP/ET值减小(P<0.01),血管重建术后Vmva增高,且左室射血分数EF与Vmva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结论 PW-DTI可实时监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定量检测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

    作者:尹家保;郭瑞强;孙有刚;张峻;周立明;郝力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川崎病,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可有心血管系统广泛受累,其严重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瘤、血栓性冠状动脉闭塞,心肌梗塞及缺血性心肌病,可造成凶险预后,近年来已取代风湿病成为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我们自1992年利用冠状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研究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其研究结果对临床诊断指导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颖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股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不同程度的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方法测量股动脉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复合体厚度(IMT)、收缩期峰值速度、加速度时间和频谱形态,来估测股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程度.结果当内膜中层复合体厚度>1mm,收缩期峰值速度<0.55mm/s、股动脉三峰形态消失(单峰或双峰),即表明股动脉受损或远端动脉受损.受损的程度可以通过上述三个指标的改变来评估.结论通过超声测值及频谱形态变化,可以准确的估测股动脉及远端动脉的损伤程度.

    作者: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刺激小脑顶核后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和脑损害变化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脑外伤患者脑血流速度(Vm)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 3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A).6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B(外伤对照组)和C(刺激治疗组)两组.用FNS对C组实施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A、B和C三组患者ACA、MCA的Vm.分别于外伤后第1、3、5天检测B、C两组血清MBP.结果 ACA和MCA的Vm正常值分别为(45.4±6.1)cm/s和(54.3±5.7)cm/s;B组外伤后呈现持续性低Vm,ACA和MCA的Vm分别为(35.9±5.6)cm/s和(45.5±6.5)cm/s;C组FNS后Vm明显升高,分别为(42.8±6.8)cm/s和(51.9±6.2)cm/s.MBP正常值为(1.02±0.46)μg/L.外伤后第1天,B、C两组MBP明显升高,B组于第5天达高峰,而C组MBP于第5天则明显下降.结论外伤后Vm降低,血清MBP升高.FNS可明显提高脑外伤后Vm,改善脑循环,降低MBP,减轻脑损害.

    作者:杨波;唐艳花;赵建英;宋来君;关方霞;刘婉华;刘会范;任新民;张正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本文通过6例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分析,对其特征性影像表现做一总结.方法 6例术前均经MR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经CT检查.结果单发肿瘤3例,肿瘤呈短T1短T2信号1例,短T1长T2信号2例,肿瘤信号不均匀,边缘清.多发肿瘤3例,短T1长T2信号2例,等T1等T2信号1例.注药后肿瘤可见均匀增强.肿瘤内可有坏死.结论黑色素瘤因含有顺磁性的黑色素而具有特征性的短T1短T2信号,常见于中颅凹底,小脑,额叶脑膜.应与出血性的脑膜瘤相鉴别.

    作者:杨建华;高培毅;陆荣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应用红外乳腺扫描与B超诊断乳腺疾病的探讨

    我院B超室自1999年8月至2000年2月,应用红外乳腺扫描与B超检查相结合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并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思怡;罗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在门静脉系血流测定的应用

    目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血流量测定方面的对比.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2D-PC MR)测定门静脉高压症者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结果 CDUS与2D-PC MR在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的测定无显著差别.结论 CDUS和2D-PC MR都为一种无创检查,但CDUS价格低廉,可作为门静脉高压症术前首选检查.

    作者:朱彩霞;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分析

    目的总结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与X线特征,提高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86例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病因、病理及X线诊断进行讨论.结果根据X线表现,可将MAS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类.轻度69例,中度103例,重度14例.186例中表现为气胸及纵隔气肿14例,合并肺部感染17例,过期产儿79例,2例死亡.结论胸部摄片是诊断MAS的必不可少的手段.X线胸片是对MAS进行诊断、随访及疗效观察的一种适宜的检查方法.

    作者:裘华兴;张建英;蒋宁;黄玉芬;张锡刚;单鸿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5例脾动脉瘤,均经DSA证实.其中4例为腹部常规扫描模式所发现,1例行血管成像检查,扫描参数与常规扫描模式参数相同.血管三维成像方法为SSD,MIP及容积显示技术(VRT).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模式进行血管结构三维重建即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VRT成像较SSD、MIP能较好地显示脾动脉瘤的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脾动脉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VR技术成像优于SSD及MIP,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萧毅;左长京;吕桃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部分性脾栓塞术

    脾脏是人体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多种复杂的功能.传统观点认为脾脏切除后其功能可由其它脏器代偿,对机体的影响不大.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全脾切除后患者暴发性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特别是儿童,全脾切除者比未切脾者感染率高出58倍,死亡率高出200倍,因此全脾切除术只有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才考虑实施.而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既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和减少过大的脾体积,又能保留部分脾脏的功能[1],目前已成为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2].

    作者:韩海建;杜天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成人甲状舌管囊肿1例

    患者女,64岁,5年前发现颌下有约指甲盖大小肿块,无不适症状.近2年逐渐增大伴疼痛、口干、无吞咽困难.查体:于颌下甲状软骨上方可触及约5cm×6cm明显突出于体表的肿块,质囊实相间,中心有波动.肿块尖端呈囊性感,底部质较硬,与软骨粘连紧密.表面不平,易活动,随伸舌运动.甲状腺不大.初步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腺锥体叶钙化.彩超示:颌下探及4.2cm×2.6cm纡曲之管状回声,内无血流信号.其左后方可见3.0cm×2.9cm 实性回声反射,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

    作者:吴重重;那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