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美容疗效观察

陈琳

关键词:强脉冲光, 雀斑, 美容修复
摘要: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月间经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患者100例,治疗次数2-6次,隔30d进行一次.手术前后为患者面部拍照进行对比,判断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预后效果是否稳定.结果:患者经过2-5次治疗后效果为:无效17例,有效35例,显效41例,痊愈7例,总有效率为83.0%,全部患者没有出现瘢痕、色素减退和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雀斑时应用强脉冲治疗仪快捷方便、不用休息、有效安全,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进行推广.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简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现在我国医疗卫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加深了保护自我权益的意识,并且也逐渐的加深了对医疗护理的要求标准,临床医学中较为重视的就是风险防范.临床医学中一种特别的群体就是神经内科,有很多的风险存在在其护理工作中,这就要求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者能够对其中潜在的风险加以掌握,并对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有助于使临床护理水平提升.

    作者:王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媒体技术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中,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成本,特别是在人体解剖学这一基础学科中应用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人体解剖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作者:胡兴竹;谢福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精神科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质,身体恢复速度较慢,合理有效的护理,便于病情恢复.为了进一步提升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其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成立总体的网络控制中心,对病房基础护理实行流程化管理,以便完善现有的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医院以病患为中心,改善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有助于缓解护患关系,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张楠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以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需求,并给予针对性围术期精细化护理,评价护理前后患者满意率及护理质量.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中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治疗环境有较高需求.经精细化护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可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凤娟;罗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偏头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都进行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增强偏头痛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患者遵医嘱依从性,缓解偏头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喷量,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四肢闭合性骨折肿胀早期使用骨折治疗仪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四肢闭合性骨折肿胀早期使用骨折治疗仪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四肢闭合性骨折肿胀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使用骨折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四肢闭合性骨折肿胀患者而言,在治疗时早期使用骨折治疗仪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肿胀程度,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可推广使用.

    作者:曾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青光眼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SPSS 11.5数据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配对样本的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数据的x2检验提示:HAS组-x2=28.6,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GQL-15组-x2=29.4,P =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青光眼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的康复.

    作者:林燕;李嫣然;连美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观念也有所改变,越来越多肾病患者逐渐接受了采用透析维持生命,血液透析的患者逐渐加多,血液透析护理工作随之发展起来,笔者在从事透析护理中工作有如下体会.1 临床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91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7例,男42例,女35例,年龄21 ~80岁,每周透析1~3次,每次4~4.5 h.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炎53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14例,多囊肾肾病1例,药物(减肥药,药名不详)引起的肾病1例.

    作者:秦晓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危急安全隐患的处理

    当前医院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针对安全隐患处理具有较大的风险.如何降低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成为众多医疗团队和专家教授的主要工作任务.本文从实际工作中出发,选定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气管切开手术、急性会厌炎症、鼻腔大出血几个主要病症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不同病症的具体发病特征和应该采取的相应手段,确保耳鼻喉科安全隐患下降.同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先进的护理理念、采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完善的护理制度来提高日常护理质量,降低潜在风险因素.

    作者:赵尊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总结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研究分析医院收治的实施消化道手术治疗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情况,总结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00例实施消化道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8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2%,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数量.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数量相关,明确影响因素后实施对应护理,减少感染发生,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作者:罗永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在颅损绿色通道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护理程序在颅损绿色通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绿色通道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受伤至就诊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护理程序运用在颅脑损伤绿色通道中,不仅可以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目的:总结急92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院前急救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92例在发病后6小时内拨打120急救电话,医院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在15分钟内达到急救现场,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救活,经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后,90例治愈出院,2例因梗死面积广泛、合并症多,在转运途中抢救无效死亡.8例在发病后12小时拨打急救电话,贻误了佳的抢救时机,终因并发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10.00%(10/100),抢救成功率90.00% (90/100).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其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娅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和护理学的发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优秀护理人员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临床带教也是现在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也是课堂学的深化和延续.带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我们采用带教护师评价实习生,实习生评价带教护师的双向性评价方法考察带教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院规范了临床护理带教的管理,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

    作者:吴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抗坏血酸诱导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目的:研究探讨抗坏血酸对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新生SD大鼠40只作为研究对象,断头后取其脑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鼠全脑神经干细胞处理,选择第2代神经干细胞用于诱导分化,随机分为四组,前三组分别加入50μmol/L,100μmol/L和200 μmol/L的抗坏血酸进行诱导接种,将第四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在终止诱导后,给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计算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率.结果:不同组别的新生鼠神经干细胞经培养后均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表达,且有经抗坏血酸诱导组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抗坏血酸浓度为100μ mol/L和200 μmol/L的组别显著高于浓度为50μmol/L组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坏血酸有利于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作者:郭欣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建立产房快速反应团队可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

    在产科,新生命的到来往往给人们带来喜悦,但不可忽略的是,分娩过程中潜在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肩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风险往往在瞬间发生,来势汹汹,增加了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在目前,国内大多产科医师采用“固定时间巡视患者、助产士在患者需要时观察产程过程”的患者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较好的满足产房急诊患者处置需求、不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鉴于产科病情突变、易变、多变,在产房建立能够在孕产妇病情发展初期时即采取有效地处置措施,而不是等到其病情恶化后才对其进行复苏抢救的快速反应团队(rapidrespondteam,RRT)尤为重要,RRT在2014年已经成为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推荐的产科高危患者管理模式.

    作者:魏丽娟;张美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6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方法.结果:观察组白内障、并发酮症酸中毒、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并发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李凤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血糖控制能力差等外部因素和神经系统损失等内部因素,因此应针对这些重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预防方法应经常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压力测定和循环障碍检查,在护理方面应该注意对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康复训练护理指导、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监护护理和外伤护理.

    作者:何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28岁.因腹部红斑伴痒3周,泛发加重半月于2014年05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3周前因“癫痫”口服“苯巴比妥,约口服20余天后出现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体温超过39℃,发热6天后腹部出现红斑伴瘙痒,当时就诊于“安顺市人民医院”,诊断不详,予“地塞米松、扑炎平、头孢类药物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体温得到控制,皮损未发展,一周后予“地塞米松磷酸钠减量后”体温再度升高,超过39℃,遂转至“贵州省人民医院”,人院诊断:“1.发热原因2.癫痫,”经检查示2014年5月4日血清EBV-IGM(+),血清EBV-IGG(+),胸部CT平扫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下肺胸膜轻度增厚,2014年5月5日示异常淋巴细胞18%、白细胞9.72×109/L,腹部B超示1.胆囊增厚2.脾大3.副脾4.肝胰肾正常声像图,2014年5月19日胸片示双下肺感染灶较前吸收,结合临床,大便培养、血培养均无异常,骨髓、外周血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省医“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断“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2.癫痫”,予“头孢西丁及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10天”无明显效果,体温及皮疹均未得到控制,全身出现潮红水肿,出院前1周经“请示贵州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会诊后考虑:“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予“停用苯巴比妥并予甲强龙1g冲击治疗3天,体温及皮损均控制,全身潮红水肿消退,表现弥漫性暗红斑疹伴脱屑,3天后予甲强龙80mg/d维持治疗,体温再度上升超过39℃,全身脱屑明显,遂转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以“重症药疹”收入院.

    作者:支娟;贾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础护理技能小组在临床的应用及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追平也在日益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有成员生病住院的时候,选择了基础护理,因此这一行业也成了当代迅速发展的行业.那么基础护理技能小组在临床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实施该岗位的培训,明确每一位护理护士的职责,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才能有效提高这一工作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基础护理技能小组在临床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我国基础护理行业的工作质量.

    作者:毛华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置人术患者110例.其中男66例,女44例.年龄39 ~ 60岁68例,61 ~ 83岁42例.2 方法:一般情况下采用右侧桡动脉穿刺,手术前铺巾并进行常规消毒,让患者右上臂自然外展至50度,按照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先置入6F动脉鞘,后选择6F造影导管,后指引导管选择性冠脉造影或支架植入.

    作者:穆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