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平;庞飞;周建国;步中琦
目的在确保托槽粘接强度的条件下,探讨35%磷酸酸蚀液中添加氟化钠的佳浓度.方法 64颗离体牙随机分成A、B、C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添加4种不同浓度氟化钠(1.23%、2%、3%和0%)的酸蚀液进行酸蚀并常规粘接托槽,于1周、4周、12周和24周分别从每组样本中随机抽取4颗牙进行抗剪粘接强度测试,并观测托槽脱落后界面粘接剂残留情况,记录粘接材料残留指数(ARI).结果 A、B、C组和对照组的抗剪粘接强度在4个观测时间点进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则有统计学差异,C组低于其他3组(P<0.05).4组间ARI分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5%磷酸酸蚀液中添加不高于2%的氟化钠,与单纯应用35%磷酸的粘接效果相似;当氟化钠浓度高于3%后,托槽的抗剪粘接强度下降.
作者:马嘉;张扬;洪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定量分析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在成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从而了解骨形成的进程,为正畸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用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骨折模型,并从新生的C57BL/6J小鼠头盖骨提取初级成骨细胞,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Northern blot法及Real Time PCR(定量PCR)法对骨形成过程进行体内体外形态学及ALP、OC表达的分析.结果骨折后ALP和OC的表达逐渐增加,第10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体外初级成骨细胞培养发现ALP和OC的表达于第14天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但至21 d时,两者仍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结论 ALP和OC在新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无止境的增加,其表达随成骨细胞的不断分化而逐渐增加并随成熟骨细胞的增多而下降.
作者:常新;侯志明;柴田恭明;塚崎智雄;山口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膨胀方式和膨胀量对粘固膨胀复合型螺纹桩固位力的影响.方法制作90个有机玻璃模拟牙根,用不同规格的金属分瓣器制作三叶塑胶膨胀套,以两种不同膨胀方式将相同直径螺纹桩和不同尺寸膨胀套同时以磷酸锌粘固剂旋转拧入膨胀粘固.在INSTRON4302型万能测试机上进行拉伸测试,加载速度10 mm/min,至桩核松动、脱位或大位移,记录大载荷即为桩的固位力.另测试出有机玻璃的水平面和轴面粘接力,来计算桩核的粘接力,继而得到摩擦力及约束力.结果不同膨胀方式间固位力大小有统计学差异 (P<0.05),膨胀方式1显著高于膨胀方式2;相同膨胀方式组内不同膨胀量固位力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膨胀量在10%以内时,固位力大.结论临床应用膨胀复合型螺纹桩时,应采用膨胀方式1即螺纹桩拧入到牙根底部再旋转90°,且膨胀量应控制在10%以内,以获得更大的固位力.
作者:陈新民;王年斌;牛林;何涛;杨艳;张贵菊;吴小红;李萍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牙周健康者及牙周炎患者在颊黏膜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阳性率,探讨其与牙周炎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牙周健康者和3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收集颊黏膜和龈下菌斑样本,提取细菌DNA,设计细菌通用引物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特异引物用于PCR扩增,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阳性率.结果牙周健康组菌斑样本和颊黏膜样本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阳性率分别为37.5%和32.5%,而牙周炎组菌斑样本和颊黏膜样本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9.23%和46.15%.牙周炎组菌斑的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高于牙周健康组,颊黏膜的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牙周炎组菌斑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高于颊黏膜,牙周健康组两部位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除在菌斑中有高检出率外,在颊黏膜中也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颊黏膜也是牙周细菌在口腔定植的重要部位,牙龈卟啉单胞菌也可在健康人群中检出,提示其有可能是口腔内固有菌群之一.
作者:潘春玲;潘亚萍;林莉;赵戬;张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Runx2/Cbfa1在出生后小鼠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及牙本质形成中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Runx2/Cbfa1在出生后BALB/c小鼠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及特点.结果 Runx2/Cbfa1在成牙本质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具有时空特异性,在牙根尚未发育之前的牙胚钟状晚期,Runx2/Cbfa1只在前期牙本质中有表达,在牙髓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中皆为阴性;约从第11天开始,随着牙根的发育,Runx2/Cbfa1在根部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细胞中表达为阳性,在冠部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为阴性.结论 Runx2/Cbfa1参与牙本质的形成和矿化及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的发育,可能对它们起重要作用.
作者:潘克清;李纾;杨丕山;赵艳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五倍子替代氟化物防龋的可能性.方法以变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和内氏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建立细菌生物膜模型.经五倍子和氟化钠作用后,通过对羟磷灰石片(HA)表面细菌计数,连续pH监测,生物膜超微结构观察,比较2种药物对生物膜细菌生长、产酸和生物膜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五倍子和氟化钠对生物膜中实验细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五倍子和氟化钠均能抑制实验细菌产酸,减少pH的下降,使终末pH值高于临界pH值,但五倍子的作用弱于氟化钠.扫描电镜下五倍子组和氟化钠组HA表面均能形成典型的生物膜,细菌间界限清晰,细胞外基质形成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然药物五倍子能够有效抑制口腔生物膜细菌的生长代谢,其防龋效果可以肯定,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作者:朱昞;李继遥;黄正蔚;李红;周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激活剂蛋白-1家族成员FosB,c-Fos, c-Jun,JunD,JunB ,Fra-1和Fra-2对不同大小的流体剪切力的生理响应.方法对新生SD大鼠颅盖骨中分离出的成骨细胞施加流体剪切力,分成4组,每组加载的水平剪切力大小分别为 0.8 Pa,1.2 Pa,1.4 Pa 及1.6 Pa .每组在加载剪切力0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后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试FosB,c-Fos,c-Jun,JunD,JunB ,Fra-1和Fra-2 mRNA的表达.结果 FosB,c-Fos,c-Jun,JunD和JunB在水平剪切力加载15 min时表达明显增高(P<0.05),Fra-1和Fra-2在流体剪切力刺激后都有增高,但是各个时间组之间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剪切力为1.2 Pa 时,FosB,c-Fos,c-Jun,JunD和JunB 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FosB,c-Fos, c-Jun,JunD,JunB,Fra-1和Fra-2等参与了力学刺激引发细胞响应的过程.当成骨细胞受到外界力学刺激后,激活剂蛋白-1在外界信号刺激引起的信息传递级联反应中起重要的偶联作用,充当核内第三信使和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开关.
作者:朱赴东;赵士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下颌骨骨折占颌面部骨折的55%~72%[1],目前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加坚强内固定术,其治疗效果良好.但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观察到下牙槽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2~4].本文对收治的325例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下颌骨骨折中下牙槽神经功能损伤及恢复的情况.
作者:沈海平;庞飞;周建国;步中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发生于颌面部的神经纤维瘤由于病变广泛,无包膜,易侵犯邻近的组织,致邻近的器官变形移位,造成患者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特别是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因其术中难以控制出血及术后整复不易,外科治疗十分棘手.1999~2004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了5例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彪;王卫红;黎明;张立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尖牙是人类牙根长、坚固的牙齿,它的位置与美学及功能息息相关.尖牙阻生是临床常见现象,它的矫治在临床正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2003年3月~2004年7月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X线检查中发现的阻生尖牙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王虎;张静;凡明;何星;牛玉明;游梦;刘媛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涎腺腺样囊性癌新鲜标本53例,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SSCP)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突变及甲基化.结果 53个病例中16例(30.2%)纯合性缺失,4例(7.5%)突变,26例(49.1%)高甲基化.结论 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主要失活机制是启动子高甲基化和纯合性缺失,而基因突变比较少见.
作者:郭小玲;孙善珍;魏奉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手用ProTaper与不锈钢K锉、镍钛合金K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对根管弯曲度和根尖偏移的影响.方法 45个弯曲度为20°~40°的磨牙根管,按弯曲度大小排序后分成15个区组,每区组3个根管,再随机分配至3个不同处理组,每组15个根管.A组采用手用ProTaper系统行冠根向深入法根管预备;B、C组分别采用不锈钢K锉和镍钛合金K锉行改良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记录3组根管预备前后根管影像及器械尖端所在位置,测量并比较3组间根管弯曲度的变化、根尖偏移指数(ATI)和操作时间.结果 A组的根管弯曲度在根管预备前后仅改变0.28°,明显低于B、C组,ATI亦小于B、C组(P<0.05);B组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和ATI均大于A、C组(P<0.05);A组的操作时间短.结论与不锈钢K锉、镍钛合金K锉比较,采用手用ProTap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成形效果较好,效率较高.
作者:朱亚琴;顾迎新;杜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唇裂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整复是惟一的治疗手段.学者们在为如何使唇裂整复达到尽善尽美而不断地改进手术方法.近10多年来,唇口轮匝肌解剖复位的功能性唇裂整复达到了大限度的生理功能恢复,极大地改进了术后的美学效果.贵阳市口腔医院2001年10月~2002年12月对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全部采用Millard法配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的方法进行手术整复,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佘小明;杨丽;邵敏;吴海涛;熊贵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增殖的影响及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 mRN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三氧化二砷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Annexin V/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TERT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s2O3能够明显抑制Tca8113 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有浓度、时间依赖性.5 μmol/L As2O3组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为83.40%±7.31%,细胞凋亡率为26.40%±3.42%.As2O3能抑制hTERT mRNA的表达和翻译,随As2O3作用时间、浓度增加,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可以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诱导舌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hTERT转录和翻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姚华;吴求亮;王慧明;范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均不能清楚地判断埋伏牙(或阻生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20例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CT三维重建和SSD处理后,20例病例均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CT三维重建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埋伏牙的方法.
作者:陈雨雪;陈铀;郭杰;陈扬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颌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EG)是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其病变较为局限,临床病例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80~2000年收治了15例颌骨嗜酸性肉芽肿,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X 线影像、组织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如下.
作者:陆东辉;陈菲;王铁梅;童欣;陈湘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中环氧合酶-2(COX-2)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以探讨COX-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V-9000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6例口腔鳞癌组织、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COX-2的表达,并通过CD34单抗标记检测肿瘤MVD.结果 COX-2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OX-2表达阳性组的MVD值为37.51±13.48,显著高于阴性组的MVD值19.71±12.87 ( t=4.547,P<0.01),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MVD值12.92±5.37 (t=5.308,P<0.01).COX-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瘤体大小、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COX-2高表达与MVD及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瘤体大小、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COX-2可能是口腔鳞癌的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作者:曹选平;张松涛;周弘;吴豪阳;刘学军;张媛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咀嚼功能.方法以非种植义齿侧作为对照,采用吸光度法测定22例患者种植义齿侧的咀嚼效能,同时对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种植义齿侧的咀嚼效能与其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局部固定种植义齿的咀嚼效能与非种植义齿(天然牙及金属烤瓷固定义齿)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种植义齿的咀嚼功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但咀嚼效能的测试与患者的主观评分并不相关.结论局部固定种植义齿能满足正常咀嚼功能的要求,绝大多数患者对种植义齿的咀嚼功能表示满意,但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满意度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作者:唐倩;黄兰;梁星;李幸红;包向军;孙惠强;陆劭恒;杨晓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将可乐丽菲露SE BOND用于beagles犬直接盖髓术后,进行组织学分级评价.方法选择6只beagles犬共130颗健康牙齿,在颊面制备Ⅴ类洞并在洞底作人工穿髓孔,然后分为2组,实验组以可乐丽菲露SE BOND盖髓,对照组以氢氧化钙盖髓.所有实验牙齿分别在盖髓后的第7、30、90天拔除,并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病理学评价显示,在7 d的观察期内2组的牙髓均呈轻度到中度的炎性反应,可乐丽菲露SE BOND组的炎性反应较氢氧化钙组轻,但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在30 d和90 d的观察期内2组均无明显的炎性反应,而牙本质桥的形成在氢氧化钙组显著多于可乐丽菲露SE BOND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乐丽菲露SE BOND 对牙髓的刺激性较小,但诱导牙本质形成的能力较氢氧化钙弱.
作者:陆玉;刘天佳;李秀群;皮根莉;李灏来;杨锦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上颌第二磨牙常因龋坏、非龋性疾病如牙隐裂、重度磨损、牙周疾患等因素导致牙髓根尖周病变而需行根管治疗.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外形多与第一磨牙相似,但牙根根分叉小,常有根融合,根的融合导致根管的融合和变异,从而增加了根管治疗的难度.根管治疗中找到所有根管成为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的离体或显微镜研究较多,而对于临床基本条件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就临床基本条件下对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数目进行临床观察,并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作者:王效平;王忠桂;叶荣;王小婷;张波;王东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