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华
目的:研究通窍鼻炎胶囊对治疗急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的急性鼻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研究,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39人使用通窍鼻炎胶囊为治疗方法,而乙组39人使用鼻渊软胶囊为治疗方法,收集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加以对比。结果:甲组患者的鼻炎症状改善明显高于乙组,且治疗期间出现不良症状的情况少于乙组,两组对比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窍鼻炎胶囊对治疗急性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唐太红;廖梦林;费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比较放射平片与 CT 在脊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临床手术确诊为脊椎骨折的患者68例,分别对患者实施放射平片检查和 CT 检查,将放射平片检查方法患者设置为对照组,CT 检查方法设置为观察组,两组各68例。记录并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8.53%、1.47%,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与漏诊率分别为82.36%、5.88%,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与放射平片诊断相比,在脊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中,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大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对其焦虑情绪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消化内科患者92例,将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焦虑情绪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5.17±2.04)、护理满意度(97.83%)以及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5.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9.15±1.96,71.74%,78.26%),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其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护患关系良好。
作者:杨福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医药水平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而新生儿的出生、成长、成才过程也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新生儿的出生到宝宝的一周岁,家长的关爱无处不在,所以对新生儿皮肤护理的探讨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缦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生化检验手段诊断肾上腺皮质疾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检验手段,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35例,无有效3例,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有效23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2.1%,经分析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化检验应用与诊断肾上腺皮质疾病效果显著,可以考虑作为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阳建伶;李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测量不同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为机能学实验设计更精确的计量,使实验效果更具有可靠性。方法:实验家兔,称重全身麻醉后行颈部手术,并作颈总动脉插管,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处理器记录动脉血压变化,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溶液,记录血压、作用时间的变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01%的去甲肾上腺素0.2-0.6mL /kg 和0.01%的去甲肾上腺素0.1-0.6mL /kg 的剂量都能使家兔动脉血压升高,作用时间随浓度的增高而延长,0.001%的乙酰胆碱0.1-1.2mL /kg 使家兔动脉血压下降,作用时间随浓度的增大而延长。结论:去甲肾上腺素使家兔动脉血压升高,乙酰胆碱使家兔动脉血压下降,且作用时间随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做此实验时应根据要求而选择合适的计量,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作者:兰婷;曾胜;唐昱思;李启文;黄瑞杰;邹天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法律意识及维权观念也越来越强,对医疗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护理行为作为一项复杂、高风险的行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每一环节均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病情复杂多变,年龄不一的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批量伤病人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医疗护理纠纷的多发区和重灾区。现针对我院急诊科潜在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瞿涓;陈晓秋;敬永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医骨科康复疗法在老年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科治疗的8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VAS 评分显著降低,JOY 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应用于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作者:薛胜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急诊内科老年急性腹痛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和分析。方法:为了保证诊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采用的是某医院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的所有内科腹痛患者,患者人数共有150例,年龄等于或者是超过60岁的老年人共有70例,将这一小组的老年人看成是老人组;年龄小于50岁的80例患者被看成是中青年组。对这两个小组患者的病情以及实际的疾病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经过探讨和分析,老年组出现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疾病,第二是由于消化系统的疾病问题所致。其中中青年组出现腹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消化系统的原因。另一方面,老年组的循环系统出现问题的频率高于中青年组。经过治疗之后,老年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分别为88.57%和95%,在诊疗的过程中出现了漏诊和误诊患者牟其中老年组为7.14%和1.25%。结论:对于老年人来说,其急性病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多样,其发病状况无任何典型性。确诊比较困难。极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而且老年人的治愈效率要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对于患者的诊疗工作来说,需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作者:安玲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7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经 CT 诊断表现。结果:经CT 诊断,确诊率为94.3%,误诊率为5例,占5.7%。结论:卵巢肿瘤患者诊断中采取多层螺旋 CT,能够较为清晰的将肿瘤血管特征进行显示,为患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多层螺旋 CT 可以作为诊断卵巢肿瘤的理想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韩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二次剖宫产临床切口选择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二次剖宫产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切口将其分为治疗组(选取子宫下段高于原切口进行分娩)和对照组(选取子宫下段按照原切口进行分娩),均为34例,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切口裂伤发生率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率为5.88%、切口裂伤率为8.82%、晚期产后出血率为5.88%同对照组患者的20.59%、23.53%和17.65%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 <0.05。结论:在二次剖宫产患者进行分娩时应选取高于原切口的切口,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曹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近些年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也受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影响,不断恶化的外界因素使得肿瘤细胞越来越多的在人类机体上产生,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很多人不同程度的受到肿瘤病症的影响,乳腺癌便是当前社会中一种常见的肿瘤病症。为了进一步系统的研究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相关问题,本文将对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原理、优点以及常用药物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促进其研究进展和治疗效果。
作者:刘秀艳;冯文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来自我院90例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做统计和分析。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侯某,女,9岁,因“右侧臀部、右下肢皮肤损伤伴瘙痒20天”于2013年9月13日来我院就诊。20天前患者家属发现其右侧臀部、右下肢出现大量抓痕、糜烂及血痂,患者诉瘙痒剧烈,无麻木、疼痛等不适。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皮肤瘙痒症”、“湿疹”、“线状苔藓”、“神经性皮炎”等,服用过多种抗组胺药,外用多种糖皮质激素类制剂,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故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专科查体:右侧臀部、右下肢外侧可见大量线状抓痕,上覆少量血痂,还可见数片因搔抓而形成的条状糜烂面及浅在溃疡,其上可见少量渗液,渗液清,部分呈血性。经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基本特点如下:1.发病前半月右侧臀部、右下肢曾因患“带状疱疹”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好转。2.患者为离异家庭子女,母亲已改嫁,父亲两月前外出务工,跟随婆婆生活,婆婆有很浓的重男轻女观念,对患者日常关心不够。3.患者有希望父母在身边的强烈意愿。4.其母亲带其入院当天,患者未诉瘙痒,也未见其搔抓,但当夜晚母亲提出回家的时候患者开始躁动不安,诉患处瘙痒剧烈,不自主搔抓,几分钟时间后皮损部位开始出现大量渗血,临时给予口服扑尔敏2mg,肌注维丁胶性钙1ml,症状无改善,夜间查房时患者沉默不语,拒绝回答医生所有问题,不配合医生查体,右手仍不自主搔抓皮损部位。根据上诉特点诊断:人工皮炎。通过积极与家属沟通,建议患者父亲回家照顾小孩、请身心疾病科医生给予小孩心理疏导、科室医生及护士给予其心理关怀和呵护让其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并给予口服简单抗组胺药物及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后,患者未再诉瘙痒不适,也未再搔抓患处,像其他小孩一样活泼好动。经住院治疗6天,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唐俐;曾波;张志洋;夏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对应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抽取了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电图对应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的患者有40例,设为实验组,而另外40例患者没有出现心电图对应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的情况,这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在患者的冠脉病变率、心功能、死亡率、严重心律失常、左心射血分数方面,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电图对应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对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脉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临床治疗时出现此种情况应该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李海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肠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恶心、腹胀、排气、排便减少甚至停止,部分患者腹部可见胃肠蠕动波等。临床上通常将禁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及胃肠减压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1]。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胃肠减压方法是经鼻留置胃管,但是由于胃管的长度有限,只能吸引胃内积聚的胃液和气体,不能对梗阻部位以上的小肠充分减少压力。而肠梗阻导管可延长插至小肠远端,甚至可到达回肠末端,直接对梗阻段小肠以上的肠道进行减压,迅速减轻肠梗阻症状[2]。我院于2014年11月收治1例肠梗阻患者应用经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穴位注射、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口服中药“牵正散”,每日量18g,分2-3次服用,连服15天;配合患侧面部三穴位(翳风穴.牵正穴.颊车穴)注射西药;患侧内颊车穴点刺放血,每3天一次,连续3—5次。15天后统计疗效。结论:痊愈和显效49例,占81.7%;好转8例,占13.3%;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
作者:刘步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从而提升临床护理水平。方法整理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眼科就诊的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对照组4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社会活动评分及总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治疗依存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输血治疗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的模式。方法:选择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11例,通过观察这些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观察这些相关并发症出现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并对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11例患者中,分别有6、3、1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变态反应、溶血反应;通过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及早发现,所有病例都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处理。结论:护理人员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观察并发症的出现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症状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对患者以后原发病的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学英;李俊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疗效迅速,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远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